羅韜 (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 陜西 西安 710024)
?
《工程測量》課程設計探討
羅韜(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陜西 西安710024)
摘要:《工程測量》課程是鉆探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同時也是獲取工程測量中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工程測量員國家職業資格的課程,在鉆探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從事工程測量內、外業工作所具備的數據獲取、數據處理、數據表達和應用的能力。本文分析了該課程教授過程中的課程目標,提出了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思路和課程內容,提出了較為新穎的考核評價方式。
關鍵詞:工程測量;課程設計;教學思路;考核評價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84
《工程測量》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考慮本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應以應用為目的,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使學生熟悉常規測量儀器的操作以及測設方面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解決現場工程放樣的能力。
根據本課程面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掌握以下知識
①圖根水準測量,角度測量、圖根導線測量,1:500、1:1000、1:2000地形圖測繪的技術要求; ②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及皮尺、鋼尺的使用方法; ③水準路線、圖根導線的布設和觀測、記錄、計算作業方法; ④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的使用及地物、地貌的測繪方法; ⑤地形圖分幅及圖內、外整飾的方法; ⑥國家控制網、工程控制網布設的原理、方法; ⑦工程控制網施測的原理,外業數據采集、記錄計算的方法; ⑧點位坐標放樣的基本知識; ⑨全站儀坐標放樣的操作方法; ⑩點位高程放樣的常用方法;
(2)理解以下知識
①大地水準面、水準面、水平面三者之間的關系; ②高程與高差的關系; ③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 ④高程系、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和平面直角坐標系象限的劃分; ⑤水準測量、全站儀坐標測量的原理; ⑥坐標方位角、象限角、坐標增量三者間的關系; ⑦地物、地貌的特征點,等高線的特性,等高線、等高距、坡度之間的關系; ⑧鉆孔、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的方法。
(3)了解以下知識
①測量的基準面和基準線; ②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 ③視線高、轉點、視差、水準軸; ④水平角、豎直角;⑤地物符號的分類及等高線的種類;
2.能力目標
(1)專業能力
①能進行四等和圖根水準測量的方案設計和觀測、記錄、計算; ②能進行水平角、豎直角的觀測、記錄、計算;③能使用皮尺、鋼尺進行距離測量;④能使用全站儀進行角度、距離、坐標測量;⑤能進行圖根導線測量方案設計和觀測、記錄、計算;⑥能進行地形圖測繪方案設計和地物、地貌測繪。
(2)方法能力
①具有按照儀器操作規程規范作業的能力,以及保護小組人身和設備安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測量任務的責任意識;②具有規范填寫外業觀測手簿、整理內業技術資料的能力;③具有較為全面的測量任務設計能力;④具有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社會能力
①具有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勞動紀律觀念; ②具有不抄襲、不偽造測量成果的誠信品質和認真做事,細心做事的嚴謹科學態度; ③具有集體榮譽高于一切的團隊觀念,吃苦耐勞、甘于奉獻、克服困難、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
1.教學內容設計思路
本課程是與鉆探企業共同開發的,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通過認真分析鉆探工程技術專業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工程測量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參照鉆探工職業崗位標準選取教學內容,按照工作任務過程及其邏輯關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據此本門課程設計了7個學習項目,排序符合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的知識學習規律。7個學習項目分別是: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施工測量、全站儀和GPS測量。
2.教學組織設計思路
(1)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職業崗位標準、技術規范、技術標準,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2)應用模型、投影儀、多媒體、專業軟件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施工內容和流程。
(3)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以工作任務引領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企業施工現場,模擬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讓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獨立計劃、獨立決策、獨立實施、獨立檢查評估,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獲得工作過程知識、技能和經驗。
3.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以國家示范性建設項目要求為依據,全面貫徹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的原則進行課程設計。以工作任務(項目)為載體引領知識、技能和社會能力,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通過完成小組實訓任務,來獲得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課堂與實訓教學目標、內容與要求、評價均突出職業能力,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注重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實用性和針對性;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實現教學。即構建以工作任務引領、結果驅動、突出能力、內容實用、教學做一體為主要特征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
根據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為使學生學會相關測量工作,按照基于工作過程、任務引領知識的教學思路整合課程內容,設計了7個學習項目,在教學實施中,進一步分解成18個學習型工作任務。
考核方式:過程考核+結果考核。
過程考核:每個任務結束后要組織學生自評、組長評價和教師評價,該任務成績為學生自評(30分)+組長評價(30分)+教師評價(40分)。所有的任務完成后,各任務成績取平均值的70%作為總成績的第一組成部分。
結果考核:結果考核包括技能考核和期末考
評。
技能考核:學期末由教師組織技能操作考核,每位學生以隨機抽簽的形式確定考核內容,教師綜合評定后給出技能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10%。期末考評:工作過程性知識的測試(試卷、口試)占總成績的20%。
總成績=過程考核(70%)+技能考核(10%)+期末考評(20%)。
參考文獻:
[1] 張慧鋒.工程測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 張曉東.工程測量[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3] 苗景榮.建筑工程測量(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
[4] 陳蘭云.建筑工程測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5] 周建鄭.建筑工程測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