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麗
(遵義醫學院財務處 貴州 遵義)
高校教師個稅計征方式的探討
羅雅麗
(遵義醫學院財務處 貴州 遵義)
我國自2011年9月對個人所得稅(以下簡稱 個稅 )改革以來,居民收入大幅增長,而與此同時個稅征繳方式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在個稅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高校教師與其他行業同收入卻稅負較重的問題,由此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高校財務工作經歷,詳盡闡述了我國高校個人所得稅的基本征收現狀,分析了高校教師個稅偏高的原因,進而提出了通過進行收入分類、分項繳納、實行按月預繳,按年計征等方式方法,探討了高校個稅征收新模式的可行性。
個人所得稅;高校;教師
高校教師是我國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科教興國的大背景下發揮著重要的戰略性作用,而個稅實施的過程中,高校教師較其他行業同收入卻稅負較重的弊病,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高校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個稅的征繳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并結合自身工作心得找到一些均衡高校教師個稅稅負的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高校教師所得的各類收入為高校受雇所得,故按 工資、薪金所得 稅目征稅。
1.稅負較同樣收入自由職業者重
從上述各種所得個稅計算方法來看,工資薪金按5% 45%累進稅率,相對而言,勞務報酬和稿酬所得收入的稅率較低。高校教師收入來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課時費、講座費、勞務費、監考費、科研獎勵、一次性安家費、租房補貼、高層次人才津貼等,而所有收入都納入當月工薪收入計算,會提高個稅稅率,增加高校教師納稅人負擔,打擊教師科研的積極性。
舉例說明:某教授高校相對規定工資8000元,論文發表獎勵4000元,監考費收入800元,科研成果獎勵收入5000元,總計17800元。
高校教師按工資薪金收入納稅,則需繳納所得稅(不考慮三保險一金)=(8000+4000+800+5000 3500)25% 1005=2570元
工資薪金收入(80003500)10% 105=345元
論文發表收入按稿酬所得納稅=(4000800)20%(130%)=448元
監考費按勞務報酬收入=(800800)20%=0元
科研成果獎勵收入按特許使用權所得納稅=5000(120%)20%=800元
故納稅總額=345+448+800=1593元
顯然同等收入者,按工資薪金繳納稅收會多繳稅2570 1593=977元
2.所有兌現收入納稅期間劃分不合理
由于高校教學的周期性,高校教師所取得的課時費、監考費等收入,是待學期結束時取得;科研獎勵是一個項目負責人科研項目結題之后取得,這些都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勞動收入,因此被強加到一個月,納稅期間顯然是不合理的,特別是受職稱評定的推后,以及補發讀博期間待遇等等,高校實行文件下發兌現工薪收入的方式影響,使得高校教師收入納稅期間被人為縮短,導致所適用工薪稅稅率偏高,高校教師實際到手的收入大幅減少,所以高校教師的應納稅所得額存在納稅期間劃分不合理的情況。
3.納稅人對納稅信息的不對稱
高校教師屬于受雇方,其按規定應由所在學校為個稅的扣繳義務人,高校教師由于所得的多樣性,所得各類收入也是學校發放,一次性還是分次發放也沒有自主權,自己更無法區分其所得的應稅期間,學校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扣多少稅也只能被動接受。
1.所適用個稅分類不合理
工資、薪金是指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而高校教師收入不符合工資薪金相對固定的特點,其收入具有不均衡性,高校有教學周期,故其各種收入也有淡旺季之分,及收入的多樣性,如果均使用工資薪金納稅會提高個稅稅率,對高校教師所得征稅明顯不公平。
高校教師所適用的工資、薪金所得最高邊際稅率(45%)大于自由職業者勞務報酬所得最高邊際稅率40%,其發表論文獎勵相對于自由職業者為稿酬所得,僅為14%(20%(1 30%)),這些都表明了,高校教師所得的課時費、講座費、監考費、稿酬等所得適用工薪稅后稅率較高,所使用的個稅分類不合理,導致其稅負比自由職業者重。
2.收入歸屬納稅期間不合理使其使用稅率過高
高校教師所有兌現收入,不分情況的劃分到一個月,使得稅負過重,這就造成了高校教師隊伍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科研,因為他們認為投入得多,扣稅越多,得不到相應回報,減弱了學校發放獎勵鼓勵高級人才科研創新的吸引力。
比如科研獎勵收入,屬于高校教師一年甚至幾年的艱辛勞動所得,一次性獎勵并入工薪納稅,導致獎勵當月所得稅極高,甚至達到工薪最高邊際稅率45%,由于其累加到一個納稅期間,導致個稅負擔較重,這顯然是不合理,這樣勢必打消高校教師科研的積極性,也不符合稅負均衡合理的個稅政策。
3.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政策影響
高校屬于行政事業單位,故會計政策為收付實現制的記賬模式,同時決定了高校教師收入發放方式,即當月記入支出即為發放,對高校教師而言,可能當月得到了監考費等其他收入,但對于會計記賬問題,會導致延遲其納稅期間,各類收入扎堆計入當月計算所得稅,增加個人稅負的情況,這也是高校教師弄不清自己的收入到底計入了哪個月份,從而對所得稅的計征方式方法存在各種疑慮的原因。
綜上所述,高校教師所有收入(包括監考費、改卷費、加班費、講座費、評審費、科研獎勵、補發以前待遇等等)計算入當月工資按工薪類計稅是不公平的,導致高校教師同樣的收入比自由職業者稅負重,不利于高校鼓勵人才多出成果的積極性,故筆者認為應對作如下調整。
(1)進行收入分類,合理確定稅率,分項繳納。高校教師各類收入進行合理分類,對財政統一發放部分及加班費、津補貼等經常性工資收入按第一類工薪稅收;監考、改卷、講座等不是日常所得的部分應按勞務所得征稅;科研獎勵、發表文章獎勵部分按稿酬所得納稅;對讀博、讀研回校及職稱評定補發待遇等應平攤到每個月來計算繳納個稅。不能劃分的一次性安家費、房租補貼等高層次引進收入按其他所得納稅。
(2)實行按月預繳,按年計征,多退少補方式納稅。現行高校教師所得是將教師各類收入并入當月繳納個稅,由所在單位作為扣繳義務人在下月工資中扣減繳納(年薪12萬以上者年終自行申報),這種方式對高校教師收入不均衡的情況是不妥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公平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必須改變對高校教師個稅的征收方式,即:實行按月預繳,按年計征,多退少補方式納稅。
例如去年平均每月繳納1000元個人所得稅,那么下一年度,每月由單位預先扣繳1000元,到了年底匯算清繳,每個人都要申報一年的收入,再計算出你應繳納的所得稅額,最后多退少補,這樣才能改變現在的混亂繳稅方式及做到納稅人納稅均衡。
(3)建立個稅個人自行申報制度。高校收入下文兌現收入制度及收入的多樣性,決定其收入歸屬期間的雜亂無章,對個稅的計算繳納公平合理性,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造成了納稅人與納稅信息的不對稱,故筆者認為建立個稅自行申報制度,不僅有利于培養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提高個稅知識,而且有利于納稅人對納稅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認可。
高校教師本來就身兼教育與科研雙重任務,由于所得全部征收工薪稅,導致其納稅負擔較自由職業者重,是不合理的,另外,作為納稅人的高校教師對納稅信息的不對稱,也無法對其個人所得稅進行事前控制,故筆者認為對高校教師收入進行合理分類,適用不同稅率征稅、建立個稅自行申報制度才能體現個人所得稅收的公平、合理。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06-30.
2.王雍君,童偉.公共財政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蔡漢波.財政學概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