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
(東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江蘇 東海)
淺析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影響
邱平
(東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江蘇 東海)
經濟進步加速了稅收規范化,與此相關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斷提升。但由于稅法與當前的財會規范存在較大差異,稅收征納的進行并不如人意,工作質量依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出于改變上述情況的考慮,現實中就必須要在重視財會規范作用的同時,提升其與財會制度及稅法的協調性,以此來為稅收征納的高效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事業單位;財會規范;稅收征納;影響
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在我國稅務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由于此類單位性質與職能均比較特殊,在進行稅收征納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難題,工作的開展難度偏高。這種情況與稅法、財會規范差異較大關聯密切,對相關工作質量的影響不可小覷。所以,要想改變稅收征納現狀,事業單位財會規范創新就勢在必行。
(1)關于財務會計。新形勢下,財會工作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顯著,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從原則上來講,開展此項工作時必須要做到兩點:其一,依托于經濟發展,并與事業單位微觀經濟管理要求相適應;其二,與國有經濟宏觀工作要求相適應。為此,企業開展財會工作時,有必要通過規范執行相應規定來提升信息準度,為事業單位獲取有效信息奠定基礎,進而保障其財務工作有據可依。而對于事業單位來講,重視財會工作僅僅是基礎,在具體開展時,出于保證信息有效的考慮,還必須要始終 按照要求辦事 ,并通過信息披露等方式,來避免信息失真問題。
(2)財會規范與稅法的差異。事業單位財會規范與稅法的差異是比較顯著的,具體體現在下述三個方面。首先,費用扣除方面。現行稅法對事業單位扣費的規定是按比例進行,但具體執行中卻會遇到類似以下的情況:以職工福利為例,在其已經被扣除的前提下,計算時就不能對醫療基金實施繼續扣除。與此不同的是,會計做賬執行的往往是國家規定依據,那么,二者在費用扣除方面就必然會表現出一些不同。其次,收支確認方面。現行稅法對此的規定是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而財會工作則經常是根據收付實現制進行。最后,資產處理方面。結合現行稅法對此的規定來講,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必須遵循相應標準,但是,財會規范中對此卻有不同的規定。比如,二者對固定資產有著不同的定義,這就導致資產計算結果不同,進而影響到了資產處理。
1.影響
事業單位財會規范與稅法差異顯著是財會規范影響稅收征納的根源,此種影響主要體現在稅收計算方面,后果是稅收計算難度偏高、復雜性增大。具體來講,此種影響的形成原理主要是:財會規范與稅法的規定在很多地方都有明顯的不同,這一點使得涉稅業務復雜化,造成相關工作難度顯著增大,再加上事業單位存在應稅與非應稅兩種收入,計算工作需要分別開展,這就使得原本難度就偏高的計算工作更加復雜,最終致使征收所得稅計算無法達到稅法規定的標準。雖然稅務部門對此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也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但由于涉及內容單一、事業單位財會規范與征管方法對稅款計算的規定不同,這些措施的局限性都非常明顯,難以徹底解決問題。所以,不少地區都選擇實行核定征收所得稅。
比如A市,稅務部門對計稅方式的要求是按照收付實現制執行,對于部分實行權責發生制的事業單位,要求則是:在滿足 項目及費用均可準確劃分、應納稅款可實現準確計算 兩項條件的基礎上方可實行 查賬征收 。同時,當地還要求計算應納所得稅的時候嚴格按照下述規則執行:首先,應納所得稅=所得額 稅率;其次,應納所得額=收入款 所得率;最后,應納稅收入需要根據單位收入計算及免征企業所得稅項目收入的差額來確定。上述計算方式的實行,起到了節省時間、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征管效率等作用,但這些措施的本質是 轉化所得稅 ,類似于流轉稅。所以,在此種模式下,能夠對應納稅款產生影響的其實只有流轉額及稅率,再加上所得率檔次劃分不合理,稅負存在不公平現象的可能性大為提升。所以,此種模式本身也有一些弊端和漏洞,不僅給納稅人規避所得稅留下了余地,還可能會造成收入計算結果誤差過大。
2.建議
(1)以稅法規定為依據,完善現行財會規。與現行稅法相比,事業單位財會規范中的很多規定都顯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滯后性,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工作要求,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現階段,改革財會規范不僅是財務部門的要點任務,同時也是會計學界關注的重點,對此,上述兩方的表現都較為積極,并為此做了一定的準備。在此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我國需主動向西方學習,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制定一些與我國國情及財會工作現狀相適應的措施,以完善財會制度、提高財會規范與稅法的協調性。以美國為例,針對非營利性組織,實行的財會規范非常靈活,主要是以組織規模為依據確定規范。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如果組織規模較大,那么,會計信息記錄實行的就是權責發生制,但若組織規模較小,實行的則是收付實現制。同時,美國國家部門還做出了一些特殊規定:所有組織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都必須將權責發生制作為根據;會計人員可依照收付實現制編制財務報告,但完成后必須參照權責發生制加以調整,使財會規范一致于稅法。上述規定有著很高的科學性,再加上我國的事業單位同樣具備非營利性,這些措施與規定的參照價值是比較高的。
(2)健全稅務會計體系。出于減輕財會規范不利影響的考慮,現實中有必要充分重視健全稅務會計體系的必要性。根據工作范圍與內容來講,稅務會計本質上是財務會計中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執行稅法要求,以會計原理為支撐,借助科學方法,監督稅務活動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核算。稅務會計工作的開展以財會信息為基礎、稅法對此的規定為根據,內容主要是計算財務及稅務信息,并進行必要的分析調整,為稅收征納的規范進行提供保障。所以,在財會規范與稅法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通過調整來增強二者的一致性屬于必要之舉。目前,企業稅務會計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事業單位稅務會計依舊處于 幾近缺失 的狀態,這種情況對稅收征納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此項工作開展中阻力偏大的狀況長期難以改善。所以,現階段不僅要重視提升稅法與財會規范的協調性,還必須要保證二者目標一致、差異具有可調整性。因此,要想使征稅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現實中就必須要從健全稅務會計體系開始,不斷提升稅收征納效率。
總體來講,現階段事業單位財會規范還比較滯后,與稅法作比較后可知,二者在費用扣除、收支確認、資產處理等多個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協調性不高。鑒于二者差異對稅收征納的影響較為顯著,現實中必須要在充分重視此種差異的基礎上,積極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在這個方面,本文認為需將完善現行財會規范及稅務會計體系有效結合起來,通過兩項措施的同步推進,來改變稅收征納現狀。
1.蔣虹.企事業單位開展財務會計規范化建設的思考.財經界,2013(11).
2.湯慶華.芻議事業單位工會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1).
3.魏立檣.會計計量屬性選擇在財務會計規范制定中的應用.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32).
4.武小遠.建立工會財務會計規范化長效機制提升工會財會管理水平.中國工會財會,2013(11).
5.王琳.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化長效管理的思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下),2013(05).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