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強
VIE架構回歸對于美元GP(General Partner)來說短期中性,長期利好。美元GP有很強的項目挖掘、判斷、投后管理能力。但畢竟對美元VC來說,中國市場還是個邊緣和輔助,不是在主戰場也不是在母市場。
做產品的、做實業的都有個母市場的概念,為什么美國誕生了那么多世界500強?就因為美國的本土母市場足夠大。
相信伴隨中國資本母市場的輝煌和發展,將迎來美元背景GP的黃金期,因為這樣可以將美元GP在項目挖掘、投資判斷、投后管理上的優勢得到杠桿放大。全面回歸人民幣基金將成為主流趨勢,順勢而為、強勢回歸。
VIE架構回歸短期對美元GP是中性的,因為大家會發現你所投的創業者,天天跟你談“我要拆VIE架構,我要回來”,那你要跟你的美元LP(Limited Partner)做很多工作和架構調整,這樣會打亂你的節奏,會對你原來既定的策略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如果能夠全速回歸、順勢而為的話,你會發現這是個巨大的機會。但如果覺得這打亂了節奏,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可能就是被邊緣化的開始。所以我認為,對于在華的美元GP來講,順勢而為、強勢回歸是個很好的選擇。
VIE架構回歸對原有人民幣GP則是短期利好,長期中性?,F在可以獲得接盤眾多互聯網類項目的階段性機會,但長期將面臨美元背景頂尖GP的直接競爭。過去美元跟人民幣基本是兩個市場、兩波人,只有一少部分的機構是在兩個市場同時耕耘。很快美元GP會回到人民幣母市場,回到中國資本市場的母市場。到那個時候,人民幣基金就會面臨一線美元GP的直接競爭,在項目源、投資判斷、投資估值模型、投后管理上,都會開始面臨競爭。所以,這就會反逼人民幣GP在未來幾年當中借助這個大風口建立核心能力,建立新的商業模型。
人民幣基金扮演“接盤俠”
首先要有人民幣基金扮演“接盤俠”。這里的“接盤俠”是個褒義詞,因為只有這樣新三板才能批量引進優質公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速、全力、全倉支持VIE架構回歸,才能把握大的歷史性機會。
人民幣母基金做接盤俠之后,接下來就是擴容。伴隨著大量優質創新公司回歸新三板,交易資本的增量擴容需要及時匹配,這就是個翹翹板,當沒有優質創新公司的時候,增量的資金沒必要進來,進來就是泡沫,但當有大量的優質創新公司回歸的時候,增量基金就變得極為重要,變得迫于眉睫。我最近重要的工作已經不再是跟GP管理人溝通,而是跟各個領域重要的出資人,尤其是公募基金和各個資金體量非常大的機構進行討論。至少需要數千億的增量資金進場到新三板,才能匹配這次如此大規模的VIE架構回歸。
新三板還是保持機構式的核心特征,因為中國的A股改革確實難度很大。我個人非常贊成新三板是機構式的,這個基礎上能否研討允許做市商募集更多資金做市?目前券商還只能用自有資金來做市,這對做市規模還是有限制的。
回歸后的新格局
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愿景和方向,這次VIE架構集體回歸看似是小的、是基金管理人的舉措、是創業者的選擇,但實際它的背后是個大的時代背景。歷史是彩色的和立體的,在某一年當中發生的重要事件將會影響這個國家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今天極有可能站在這樣一個時刻,因為它是個多米諾骨牌,一旦VIE架構集體回歸能夠啟動,就幾乎啟動了中國創新事業、中國資本市場的集中式“騰籠換鳥”。新興經濟開始置換傳統產業,中國資本市場將啟動全球資本史上最為集中的資產大置換和大遷移。
在這個背景之下,新三板和創業板、主板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也會倒逼創業板和主板集體改革,這是國之大幸,也是企業界和投資界一個歷史性機會。我是中國老資本市場人,1998年就推動了清華紫光上市,但過去幾年里總是找不到感覺,因為我的使命是創新,而創新和資本在中國是兩張皮,但最近我感覺到一種激動或者沖動,中國的資本市場終于跟創新事業可以緊密地連接和捆綁在一起了。
再來看一看基金行業的格局,從VC、PE行業來講,人民幣基金已經毫無懸念地全面超越美元基金,這是個轉折點,人民幣投資價值鏈區域正在完善。為什么過去人民幣基金干瞪眼?早期是因為沒有錢,后期是因為人民幣基金價值鏈的斷檔。A輪到B輪企業投完,到上市之后就沒聲音了,這個鴻溝對企業來說是可怕的。而新三板今天是在部分地扮演了人民幣C輪和D輪的角色,所以新三板具有非常全面的功能,尤其在圍繞創新這個領域里面。
當新三板部分地扮演了人民幣C輪和D輪的角色之后,這次完善和銜接會使得人民幣基金全面超越美元基金成為必然。兩頭在外的企業會越來越邊緣化,但這同時孕育著巨大的機會,讓頂尖GP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集中式、跨越式地發展成為世界級GP。如果按照原有的發展路徑仰視美元GP,什么時候我們能跟他們有差異化呢?什么時候能超越他們呢?我想是很難的,因為我們要去美國市場邊緣上拿一塊份額。
中國將誕生世界級GP
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母市場的發展,一大批中國的世界級GP將誕生,這對于VIE架構是個轉折點。甚至一大批頂尖GP,都在醞釀掛牌新三板,這也是海外美元GP將來會羨慕嫉妒恨的事情。他們可以看不懂,但這就是中國的歷史性機會,這就是中國GP的歷史性機會。這個背景下我們相信,一大批世界性GP將在中國誕生。
新一代創業者不再會首選美元基金,人民幣基金在多數情況下成為首選。而對于創業者來說,快速融資、快速掛牌成了新的選擇,因為互聯網時代追求的是快。為什么在網上拉流量那么快,而企業融資上市卻那么慢呢?為什么美國現在有JOBS法案允許互聯網創業企業眾籌融資5000萬美金,而中國不可以呢?今天即使達不到JOBS法案那么極致,我們也可以快速融資,這是互聯網時代賦予的特征,這是創新必然的要求:既需要你有1萬小時的定律,還要求你每天都在進步,這就會加快資本市場創新創業的回報,進而鼓勵更多年輕人創新創業,讓中國迎來創新創業的浪潮,這是李克強總理到訪創業大街的原因。
很多人以前寫文章說創業有泡沫,我堅信今天的創業一點泡沫都沒有。中國的創業和實現世界強國的夢想相比,今天僅僅是開始,而不是泡沫。稻盛和夫說“要理性地繁忙”,真的要有改變世界的夢想的話,這時不是談理性的時候,因為夢想會推動人類的發展。
海量資金最終將進入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當我們在推動風險投資行業發展時,曾經有人問我,如果都做投資了誰去搞實體經濟?。课腋械教貏e欣慰的是,如果資金是進入到VC、PE領域的話,這就是進入實體經濟,這就是支持創新?,F在中國的創新事業得到資本支持,這是歷史性的第一回,也是未來美好世界的開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策的得以實現。我認為,VIE架構回歸是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它就是蝴蝶的那只翅膀,它的扇動將導致一場中國創業颶風的來臨。
過去在房地產、股票和傳統產業,產能是主角,但在新的時代里,尤其在這個以VIE架構集體回歸所帶來資本市場化學反應的新時代里,創新和與之相關并為之而服務的創投將成為歷史的新主角。這是屬于基金管理行業和創業者的新時代的開始,也是中國創新創業行業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