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梅
(作者單位:威海市廣播電視臺)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故事化的表達方式
冷雪梅
(作者單位:威海市廣播電視臺)
受新媒體的沖擊,電視新聞節目發展止步不前,急需注入新的元素。新時期,必須做好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以此提高電視新聞節目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主要圍繞節目形式與節目內容,民生新聞的表達形式層出不窮,本文筆者將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故事化表達方式進行簡單論述。
電視新聞節目;民生新聞;故事化表達方式
早期的民生新聞播報形式比較枯燥,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故事化新聞播報應運而生,這一新聞播報形式也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民生新聞播報中,實踐證明,故事化播報形式是符合受眾口味的,可以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
電視民生新聞的類型多種多樣,其中一些民生新聞不適合使用故事化表達方式播報。例如,會議新聞與政策性新聞等不可以使用故事化表達形式,因為故事化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而這類嚴謹性比較高的新聞,所以不能使用故事化的表達方式播報。只有自身具有故事性類型的新聞,或者具有趣味性的新聞事件,才可以采取故事化播報的形式,找到合適的新聞素材,對其進行加工,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實時性,不能出現錯誤地引導輿論導向的情況。
在如今的電視熒屏上,故事化民生新聞節目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質量差的節目。部分新聞節目在播報一些早已發生的事件新聞時,會利用情境再現的方法,將事件編排出來,用來增加新聞的看點,以此來提高收視率,但這樣的故事新聞存在一個弊端就是不夠真實,因為在新聞事件編輯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因此,新聞工作者在編排故事性新聞時,要在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故事化表達手法,選取的新聞素材要與社會主流文化相符。
如今的電視民生新聞在語言形式上有所改變,故事化民生新聞語言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但在新聞語言逐漸民眾化時,若新聞播報者使用具有“歧義”的語言時,也就是使用了低俗的語言,將會有損電視臺的社會形象。因此,在選擇語言時,要選用簡單的、清晰的語言播報新聞,可以選用受眾的習慣用語或者通俗用語,但要拒絕使用粗話、閑言碎語播報新聞。在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中,一些主持人使用個性化語言播報,以此來博取更高的收視率;一些主持人犀利的語言風格,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這些犀利語言雖然可以迎合受眾的口味,但是播出的新聞中,帶有主持人的個人色彩,主持人在點評新聞時,會起到引導輿論導向的作用,從新聞的專業角度而言,這樣的播報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向,使受眾不能客觀地認識新聞事件。從某種角度上講,這樣的播報形式違法了新聞的基本原則,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嚴謹地選用播報的語言,以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民生新聞講述的是普通人群生活中的新聞事件,受眾多數是普通人群,因此,在定位民生節目內容時,在前期的選材、后期制作、節目播報等環節,都要重視人性關懷,節目內容要以傳播人性為主,在選擇新聞內容時,若忽視人性情懷,則這樣的民生新聞節目注定不能長久。故事化民生新聞內容要以小人物為主,將發生在小人物身上或者身邊的事件,作為“故事”的素材,再以小人物的視角播報新聞,選用最貼近人民群眾的語言風格形式,以故事的形式將其播報出來,例如,《今日說法》就是以小人物身上所發生的事件,以新聞事件中關鍵人物的口吻,將故事情景再現出來,仔細研究不難發現,該節目是加工原生態新聞,采用倒敘或者插敘等方法,對新聞事件進行精簡,主持人在播報時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事件新聞播報出來。這是一檔法制節目,同時也是一檔民生新聞節目,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因此其他民生新聞節目可以借鑒該種故事表達形式,結合自己的本土特色,制作一檔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故事化表達是在尊重新聞事件的基礎上,將新聞事件加工成“故事”,而不是將新聞事件當作文化故事來傳播。文化故事是利用藝術手段,表達作者的情感或者主觀意見,文化故事可以不真實,但新聞作品中的故事絕不可以失真,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力,因此在民生新聞故事化的過程中,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在添加娛樂元素或者加以修飾時,要竭力保留新聞的三要素,也就是真實性、及時性、新鮮性;在新聞素材的選擇、新聞加工以及新聞播報等環節,加強管理與控制,使新聞事件可以及時、快速、真實的傳遞給受眾。
電視新聞改革是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電視新聞節目創新是重要手段,其中民生類新聞節目的創新主要是在節目的內容與形式上,而故事化民生新聞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但在表達形式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新聞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梁婷.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故事化的表達方式探討[J].科技傳播,2015(3).
[2]凌伶.淺談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故事化表達方法[J].新聞傳播,2013(2).
冷雪梅(1982-),女, 山東省威海人,本科,初級,研究方向: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