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玲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網絡直播與廣播的融合
付 玲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2016年5月交廣快樂909《灌湯包子鋪》正式進駐網絡直播平臺映客,開始視頻直播廣播電臺主持人在直播間做節目的過程。如何將傳統廣播節目與網絡直播相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怎樣相互促進?就成了筆者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傳統媒體;新媒體;網絡直播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勢在必行,但兩者融合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如何融合?融合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物理反應?融合到什么程度?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解決,或邊融合邊解決。這些問題大多是相互關聯的,有遞進的、有環環相扣的、有互為因果的,也有大小概念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媒體人。從當前形勢來看,融合是必然趨勢,就像微信公眾平臺走進廣播,成為廣播媒體的必要的輔助工具,網絡直播是否也可以為廣播所用,是當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據百度知道網絡直播大數據顯示,“直播”從起步到爆發不過短短10年時間,卻經歷了起步期、發展期、爆發期等多個階段。2005-2013年,網絡直播市場隨著互聯網模式演化起步,以YY、六間房、9158為代表的PC秀場直播模式為眾人熟知。到了2014、2015年,網絡直播市場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期,尤其是電競游戲直播的出現,在大量游戲玩家的推動之下,網絡直播 “一夜爆紅”。
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經超過200家,活躍在這些平臺的網絡主播數量更是多到無法統計。網絡直播市場真正進入到全民時代。隨著VR技術的發展和日漸普及,接下來,視頻秀場可能將迎來VR直播時代,用戶能夠沉浸到直播現場中,通過VR技術,可以瞬間“穿越”到屏幕對面,與主播零距離互動。
2016年5月,交廣快樂909《灌湯包子鋪》正式進駐網絡直播平臺映客,開始視頻直播廣播電臺主持人在直播間做節目。那么如何將傳統廣播節目與網絡直播相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怎樣相互促進?就成了筆者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1 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
廣播電臺主持人以聲音征服聽友,但一旦開始直播,就要以電視臺主持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首先要精心打造外在形象。視頻直播是視覺藝術,對于直播的主持人來說,擁有一個吸引觀眾眼球的外部形象,這一點不可忽視。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代表其所在節目的風格,因此包裝上要有意識地向節目本身的要求靠攏,與節目的縫合定位吻合。其次,不能僅憑個人好惡。如在《灌湯包子鋪》中,筆者將唐掌柜的形象定義為靈動、貼心。那么在造型上就追求陽光、時尚來襯托節目活力健康、快樂至上的定位。
鏡頭感覺——電臺播音員走向電視臺主持人的關鍵要素是培養鏡頭感。出于電視節目畫面效應的因素,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僅要考慮聲音要素,還要考慮表情因素,因為此時存在一個受眾收看效果的問題,如果只強調主持人聲音的優美和準確,不考慮主持人表情變化的話,會使節目的質量下降,因為受眾之所以看電視節目就是要滿足眼睛的欲望,而此時如果主持人不能滿足受眾的觀看欲望,那么這場視頻直播和收音機就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了。
1.2 內容為王
“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如:花椒直播的《馬斌讀報》《瑪雅說》等,都是一些網絡直播的精品節目。而廣播就可以以此為例,做出有地方特色、又能被所有人接受的節目。
2.1 廣播為誰而做
剛剛提到的內容為王,那么內容也是有傾向性的。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即為誰而做,是為直播平臺的觀眾,還是為本地聽友?答案是明確,當然是以本地聽友為主,直播平臺的觀眾為輔。雖然內容還是以本地為主,但要顧忌到全國聽眾,或者說全世界華人聽眾。
2.2 缺點:分散主持人的注意力
廣播主持然既要關注播出內容,又要注意與聽眾進行互動。與直播平臺的觀眾互動,自然會分散精力。所以要注意側重點。經過實踐,筆者認為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可將節目按內容劃分版塊。
3.1 拓展受眾群
從百度知道數據看,關注網絡直播的人群凸顯年輕化。其中26~30歲的人群對直播更感興趣,占數據的34.2%;21~25歲居第二。年輕人更樂意接受像全民直播這種新事物,從而帶動了大量的直播粉絲人群參與其中。此外,高中、大學學歷的人群是關注直播的主力。大學學歷占46.4%,其次是高中學歷人群占33.8%??梢?,關注直播的人群主要集聚在校園,學生成為關注網絡直播的主要群體。對于廣播受眾老齡化的趨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將受眾年輕化。
3.2 推廣本地廣播的精彩節目
有很多不受地域限制的精彩節目,可以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全國推廣。由于直播并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可以利用這一平臺,將本地廣播的名牌節目推廣出去。
[1]張軍.車聯網技術發展對交通廣播產業的影響——以羊城交通廣播為例[J].中國廣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