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凱
(作者單位:鶴壁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與轉變
谷 凱
(作者單位:鶴壁市廣播電視臺)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環境的形成,傳統媒體面對著巨大的競爭和挑戰,而作為置身于“人人皆可為記者”的新媒體環境之中的新聞記者不得不對其角色定位進行思索。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轉變的必要性、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新聞記者的角色轉變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探尋新聞記者進行角色轉變的措施,提升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
新媒體;新聞記者;角色轉變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微博、博客等自媒體和手機、iPad等移動媒體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報道的觀念。新媒體環境對于新聞記者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及人民群眾對于新聞消息的有效性、即時性等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的職業內涵也進一步擴大。那么作為新聞主體的新聞記者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尋找新的角色定位,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角色轉變,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記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和威脅,其扮演著職業記者和公民記者的雙重角色。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報道促使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出現分化,如何協調職業記者和大眾記者的關系,成為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首要問題。另外,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任務不僅僅是采訪和撰寫新聞稿件,而且要承擔新聞發布和審查以及與大眾的新聞互動等任務,迫使新聞記者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轉變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2.1 新聞事實的求證者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聞記者的第一要務就是對新聞信息進行采集,新聞素材經過新聞記者的采集和編輯,才能通過聲音、文字和圖像傳遞給公眾。而新媒體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移動終端以及自媒體的出現,最先獲取新聞信息的并非專業的職業記者,而是普通民眾。因此,新聞記者的任務不再是簡單地進行信息采集,而是對人民大眾傳播的浩瀚如海的信息進行甄別和求證,通過對眾多的信息求證以及凌亂的信息整理,讓新聞事件客觀、全面地展現給公眾。
2.2 新聞意見引領者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新聞記者不能只關注信息的單向傳播和價值取向,而是要重視公眾新聞信息、新聞意見反饋以及與現場信息互動等。因此,新媒體時代,職業的新聞記者要滿足大眾各類的新聞需求,讓新聞信息客觀、真實地呈現給大眾,引導大眾進行理性思考,成為新聞意見引領者。
2.3 公共利益的捍衛者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傳統媒體刻板化、臉譜化、程式化的報道方式已無法滿足公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而新聞記者也有原來的單純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向公共利益的捍衛者的角色轉變。新聞記者要尊重公眾的主體性新聞地位,建立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新聞媒體環境,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新聞信息服務,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中做好公共利益的捍衛者。
3.1 構建完善的新聞傳播機制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轉變,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規,為新聞記者的角色轉變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明確新聞記者的權利和義務,為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和轉變做好引導工作。其次,為構建良好的新聞信息環境,促進信息的公開、透明,要構建完善的新聞傳播機制。另外,面臨信息化環境中的謠言等虛假信息,辟謠機制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確定新聞記者角色職責
對于新聞記者角色的定位和轉變,首先應該明確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職責,對于新聞記者的工作范圍以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其次,就新聞報道本身而言,新聞記者應該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做好新聞信息采訪和報道工作;最后,在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要善于合理利用自身的權利,以為公眾服務的態度做好新聞客觀報道。因此,確定新聞記者角色職責,提高對新聞記者的要求,是保證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前提。
3.3 提升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
新媒體時代,信息環境更加復雜,對于新聞報道的技術水平和記者的職業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新聞記者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首先,培養和提升新聞記者敏銳的洞察能力,強烈的職業責任意識,積極的工作態度等;其次,應該培養新聞記者嫻熟的新媒體操作技巧、新聞編輯能力、采訪能力、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節目編輯能力、事件現場的掌控能力等職業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傳統媒體新聞記者的原有角色定位受到了沖擊和挑戰,其不僅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和大眾對于新聞的需求,更是影響著新聞記者的自身乃至新聞事業的發展。因此,只有正視新聞記者自身在新媒體環境下所存在的問題,探尋新聞記者進行角色轉變的措施,實現新聞記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轉變,才能促進新媒體時代新聞事業的發展。
[1]陳玉霞,新媒體環境下記者角色地位的轉變[J].新聞前哨,2010(1):31-33.
谷凱(1980-),男,漢族,河南濮陽人,本科,初級記者,研究方向:記者、新聞采訪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