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霞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廣播電視臺)
?
論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
曹麗霞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廣播電視臺)
摘 要:互聯網媒體以其個性時尚等特點,在受眾間快速傳播。如今,通過網絡媒體觀看電視節目正日益成為一種時尚。網絡媒體給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本文分析研究了傳統電視媒體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策略,以期為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與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媒體;轉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網絡新媒體以其信息量大、可隨時隨地更新互動、快捷高效等特點,受到廣泛推崇,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ヂ摼W新媒體操作簡單,運行成本較低,大眾不僅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也可以發表意見,參與互動交流。互聯網媒體憑借著可以與受眾緊密互動,因而深受網民喜愛,這就使傳統電視媒體受眾大量流失。面對著巨大的發展壓力,傳統媒體急需通過轉型來改變目前的困境。
1.1 開始向新媒體學習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新媒體順應了時代和潮流的需求,因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一系列沖擊,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電視媒體人很多啟發。很多傳統電視媒體開始謀求轉型,放低姿態向新媒體學習,取長補短,轉劣勢為優勢。
1.2 尋求融合互補
目前,國內各大電視臺紛紛將目光投向互聯網媒體,開設網絡電視頻道,加大與受眾的交流互動。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互補,憑借其自身原有優勢,吸引受眾的注意。
2.1 與新媒體融合難改受眾流失
盡管傳統的電視媒體開始借鑒新媒體的諸多優勢,通過開設門戶網站、網絡電視頻道等手段與受眾互動交流,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在融合的過程中,由于制作程序的限制以及體制的影響傳統電視媒體很難在互動領域取得優勢。
2.2 創辦官網效果不明顯
傳統電視媒體在轉型階段,希望通過開設門戶網站以及網絡電視頻道扭轉劣勢,但是在此期間,不僅受到了來自于同行的強勢擠壓,而且也受到了機制不活的限制,因而效果卻并不理想。再加上后期投入不足,對各類媒體的信息吸取不夠,時常遺漏熱點新聞,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沒有掌握太多的“話語權”。
2.3 媒體融合喪失自身傳統優勢
傳統電視媒體因自身門戶網站發展滯后,所以打算利用原有的新聞資源與新媒體合作,以期獲得共贏。但這種合作是單一的,非但沒有給電視媒體帶來較好的收益,反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將自己原先的新聞資源優勢,廉價輸送給新媒體。傳統電視媒體不僅沒有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而且因失去新聞線索和資訊價值,引發了更深的危機。
3.1 深度挖掘,吸引受眾
在新媒體的巨大沖擊下,傳統電視媒體需要轉型毋庸置疑,但是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結合自身優勢進行。當前的信息傳播越來越高效快捷,時效性已經不再是受眾關注的重點,受眾更加關注深度的信息和新聞。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各種“反轉”劇情越來越吸引受眾的注意,傳統電視媒體在后續追蹤、深度報道等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把握好這一優勢,就能很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
3.2 重視與受眾互動交流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傳統電視媒體一直缺乏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因而無法吸引大批受眾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來,從而降低了自身的影響力。而新媒體恰與之相反,它在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中,吸引大批受眾主動參與,因而獲得了極高的點擊量,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新媒體這種策略需要引起傳統電視媒體的認真思考,共享傳播、廣泛參與應逐漸成為傳統電視媒體轉型的新方向。
3.3 積極搞好互聯網平臺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媒體的覆蓋面越來越大,傳統電視媒體的節目制作,不能僅局限于電視機屏幕,而且要考慮到手機等新型傳播方式,加大互聯網建設,提前做好布局,逐步擴大影響力。傳統電視媒體在轉型過程中,與其通過利用自身有限的信息資源去換取與其他門戶網站的簡單合作,不如利用好自身的平臺,通過跨媒體合作,加大推介力度,展示自身的品牌效益和價值,積極爭取更多的廣告權益收入,打造多元結構的資訊整合平臺,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3.4 利用新技術助推轉型
互聯網媒體之所以在短時間內打敗了傳統的電視媒體,得益于科技的飛速進步,互聯網在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基礎上,一步步發展壯大。傳統電視媒體也應該充分利用數字媒體等新的科學技術,調整傳統媒體的結構以及傳播方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傳播要求,利用新技術助推傳統電視媒體轉型升級。
網絡媒體不僅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壓力,同時也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傳統電視媒體只有不斷加速自身轉型,改變以往的傳播方式,加大與受眾的交流,深度挖掘信息資訊的價值,利用好自己原有的優勢,積極參與到互聯網平臺的競爭中去,才能逐步彰顯自身的價值,才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羅星丹.論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J].新聞傳播,2013(10):235-236.
[2]鄭宇.論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內容生產的轉型[J].新聞實踐,2013(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