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婕
(作者單位:白山市電視轉播臺)
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
張珺婕
(作者單位:白山市電視轉播臺)
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關系著其在新聞工作中的能力高低,新媒體時代傳統的編輯工作已經趨于落后,迫切需要新聞編輯改變工作方式,提升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給受眾提供優質新聞,提高對新聞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選擇能力,進而推進社會的積極發展。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對新媒體時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媒體;新聞編輯;媒介素養
1.1新聞編輯工作不再像以前對新聞傳播具有控制權
新聞編輯在傳統的新聞傳播中掌控著信息發布的主導權,是信息這種稀缺資源的控制者,同時也是有關信息、娛樂和通信發布的關鍵環節。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信息傳播的途徑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是由專門的新聞部門對外發布壟斷性的信息,信息的多元化傳播途徑正在削弱新聞編輯作為新聞傳播主導者的地位。個人化的雙向自由溝通替代了傳統的由上而下的新聞傳播方式,新聞編輯的過濾新聞信息的控制權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來壟斷的意義。大眾傳播的轉發和評論很容易使事件變成社會熱點,原來具有控制權的新聞編輯變得遲緩而被動。
1.2新媒體時代也改變了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新的新聞傳播時代,互動式數字媒介的時代,以手機、掌上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主要渠道。傳統新聞傳播方式下的新聞編輯主要是在幕后對新聞進行加工和設計,而面對新媒體原來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互動數字傳播了。必然要求新聞編輯改變職能由幕后轉向前臺,要具備采、編、播、控等多種業務職能。
1.3新聞編輯的專業主義精神受到沖擊
新聞的專業主義基本精神即“新聞媒介須以服務新聞大眾為宗旨,新聞工作須遵循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傳統媒體模式下,媒介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如今的數字化傳播下,媒介競爭也十分激烈,為了適應快速傳播編輯方式也隨之有了巨大的改變,有些媒體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形成商業化運作。
1.4削弱了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
新聞傳播最終達到的效果取決于新聞編輯。新聞傳播所要達到的效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受眾對新聞的知曉程度,并根據變化做出的判斷;二是新聞傳播應該對社會的正向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面對新媒體時代,大眾獲得新聞信息的途徑更廣泛,在更便捷的獲得海量信息的過程中,更加模糊了真實世界和媒介世界的邊界,無法廓清哪些是真實信息和哪些是虛假信息,容易變得浮躁和不知所措,這些都與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有關,提升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推動新聞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2.1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對信息的把控
在原來傳統的媒體環境中,新聞編輯對信息有著專屬的壟斷權力,傳與不傳,什么可傳,什么不能傳,都由新聞編輯把控,社會大眾對信息只能是被動接受,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時不必考慮受眾的感受。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主體,新聞編輯不再對信息有占有權。QQ、微信、微博等新型工具的應用更使信息傳播開創了新天地,使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廣泛和靈活。因此,要求新媒體下的新聞編輯轉變方式以受眾感受為前提,注重新聞質量,對新聞的采編進行嚴格把關,不能將新聞變成以市場為導向具有隨意性的信息,要求提高新聞編輯對信息的把控能力,過濾不良信息,為社會傳播正能量。
2.2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技能素養的要求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下,新聞編輯的主要工作是幕后制作,對新聞素材進行加工和提煉。但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方式有了徹底的改變,傳播渠道更加寬廣,傳播方式更加靈活。因此,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得不從幕后轉移到前臺,要求新聞編輯具有更全面的采、編、播、控等多種業務能力。如今的論壇主持人多是新聞編輯來擔當,就必須具備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對受眾有用的新聞素材和資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找出新聞信息的最大價值所在,然后將新聞信息的內容通過網絡溝通進行傳播。提高新聞效果就是要培養新聞受眾的媒介素養,從而實現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2.3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素養的要求
傳統新聞業發展至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傳統新聞工作中,新聞的制作、播報等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的工作流程,并且新聞編輯都是在后臺制作,由前方記者錄制回來后,只需要加工一下即可,不需要對新聞本身有多深的認知度。新媒體時代的今天,如果編輯還是坐在幕后等“來料加工”就已經太落伍了。新媒體時代的今天,新聞經過大眾傳播既是實時的又是實事的,傳統的新聞編輯的知識結構如果不緊跟變化,很可能就已經不是新聞了,事件經過大眾的實時傳播,作為普通的大眾都會第一時間掌握熱點事件的發展情況。而有些編輯由于商業利潤的驅使抑或是為了博得關注,不惜捏造虛假新聞來大搞噱頭。這就跟新聞編輯個人的職業道德素養有關。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媒介素養就要求新聞編輯在提高自己業務技術的同時,媒介素養也要與時俱進,拓寬視野、更加貼近生活,成為復合型人才。新聞編輯的指導性也是治療新媒體傳播帶來許多負面內容的良藥,也是新媒體時代賦予新聞編輯的新的職能,只有如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信息才會有序發展,不會隨波逐流。一個人的視野越開闊,生活經驗越豐富,在分析信息時就越有把握、越有方向。因此,新聞編輯不能只躲在幕后僅僅憑借專業知識控制新聞發布,而應不斷地增加現實生活的體驗,以便在新聞解析、整合的深度上下工夫。加強新聞業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培養更適合這個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促進新聞業的發展。
2.4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的要求從業務專一型拓展為知識復合型
傳統新聞傳播情況下,新聞編輯可以按部就班地按照固有的程序工作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務。而在新媒體時代,信息超載、信息泛濫,如何在這里找到有用信息,如何利用所擁有的知識和以多快的速度獲取知識。一方面,相對于傳統的編輯工作,新媒體時代對編輯的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也為新聞編輯提供了難得的知識管理的新機遇,即借助新媒體所建立的知識管理網絡,包括知識學習系統、知識共享系統等,從而保證新聞編輯的理念、知識更新和職業生命力。
新媒體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互動媒體時代,它從根本上模糊了新聞生產者與受眾的界限,縮小了二者之間的鴻溝。新聞編輯應在新的媒體環境中重新定位,成為信息資源的重構者;建構新的知識結構,成為海量信息的瞭望者;學習新的編輯技能,成為輿論的引導者和發起者;探索新的稀缺資源——知識的管理策略,成為知識管理者。
[1]肖娜.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J].編輯之友,2014(9).
[2]蔡雯.從面向“受眾”到面對“用戶”――試論傳媒業態變化對新聞編輯的影響[J].國際新聞界,2011(5).
[3]劉建榮,李興蓉.基于構建和諧校園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分析[J].南方論刊,2010(3).
[4]王金偉.新媒體時代日報記者的媒介素養研究[J].新聞傳播,2014(12).
[5]鞏法琦.淺談文摘報編輯的基本素養[J].新聞傳播,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