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騰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編者按:
?
西部廣電產業發展思維
韓騰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編者按:
當下新興媒體發展迅速,新一代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既給廣播電視帶來巨大挑戰,也給廣播電視帶來加快轉型、實現跨越的難得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完成新媒體環境下的轉型,成為了西部廣播電視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
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于2015年完成了《新媒體環境下西部廣播電視的轉型發展研究》省級課題項目。該課題針對我國西部廣播電視發展態勢,從不同方面探討了推動我國西部廣播電視轉型發展的措施,為新媒體環境下西部廣播電視的轉型發展提供思路和建議,從而達到推動西部廣播電視又好又快發展的目的。
現將該課題部分內容摘錄發表,以饗讀者。
摘 要:通過分析西部廣播電視發展歷程、西部廣電業跨區域合作邏輯、西部廣電品牌構建、西部廣電業人才興業戰略、西部廣電業的公益性發展和西部廣電產業發展思維,呈現西部廣播電視業的發展現狀,為新媒體環境下西部廣播電視的轉型發展提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西部;廣播電視;轉型;新媒體
我國西部廣電產業同全國廣電產業一樣,真正的大發展是1983年即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以后[1]。1983 年3月底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廣為開辟財源,以補足國家撥款不足”。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國家分期分批減少對媒介事業經費投入,實行“獨眾核算、自負盈勺、照章納稅、財政不給補貼”的政策。當時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受整個社會環境和相關政策的影響,廣播電視業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廣告業務入手開始了產業化探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受眾對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對廣播電視寄予了越來越多的要求與希望,從而也推動了廣播電視在傳播能力與媒體規模上的不斷擴大。媒體規模的擴大化意味著相應運行成本的增加,原有的經濟運行模式已無法滿足廣播電視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浪費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為廣播電視業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2]。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廣播電視臺紛紛嘗試體制改革,將企業化的運營方式引入廣電系統,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
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第一次將廣播電視事業與廣播電視產業區分開來,強調要“支持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增強廣播影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完善廣播影視產業政策[3]。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國發[2005]10號)等與廣播電視產業經營密切相關的鼓勵政策,促進中國廣播電視行業進一步從單一的宣傳事業型轉變成宣傳事業型兼具產業經營型[4]。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廣播影視產業振興規劃》,為廣播電視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做出了規劃與安排。
從2009 年底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到2010年初九部委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再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期間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正是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5]。我國廣播電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部分,在“十二五”時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下,我國西部廣電產業實現了跨越發展。在下文中,分“造血”和“輸血”兩方面來詳細介紹西部廣電產業的發展現狀。
2.1 西部廣電產業的“造血”
2.1.1 集團化運作
現階段我國的廣播電視集團是指地區直屬的由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報社、音像出版社、電視劇制作中心、電影制片廠、音像資料館、廣播電視微波總站、有線電視傳輸中心、中波發射管理中心、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廣播電視廣告中心、其他相關產業機構等聯合組成的新聞宣傳單位[6]。從2001年起,西部各省臺紛紛組建廣播電視集團。2001年6月29日,原陜西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現發展為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12月26日,四川廣播電視集團成立;2004年11月18日,重慶廣電集團(總臺)成立;2004年12月16日,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集團)成立;2009年9月8日,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6月26日,貴州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西部廣電產業呈現出集團化運作的趨勢。
2.1.2 以廣播電視為主業,產業結構多元化
2.4.3煮天麻將鍋里的水燒開,將洗好的天麻倒入鍋中,煮至天麻剛透亮無白心為宜,撈起,大天麻(1~2厘米)煮15分鐘,小天麻煮8~10分鐘。
廣播電視產業的核心就是節目生產,它決定了收聽率、收視率和廣告量。有線電視網絡、衛星電視服務是廣電產業的壟斷資源,是其核心產品走向市場的基礎和保障。廣播電視的衍生業務是廣播電視內容產品的延伸,是構成廣播電視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7]。
當前,西部廣電產業以廣播電視為主業,以內容生產和網絡傳輸為重點,涉足其他相關產業,不斷延伸廣播電視產業鏈。如重慶廣電集團(總臺)全資或控股的實體有重慶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重慶重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廣電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大足石刻影視旅業公司、重慶廣電移動電視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匯金置業有限公司等。重慶廣電集團(總臺)堅持以廣播電視為主業、兼營相關產業的發展戰略,形成了具有重慶特色的四大產業體系:一是以網絡傳輸覆蓋為重點的主導產業,二是以內容生產營銷為重點的主體產業,三是以旅游、房地產和休閑娛樂為重點的關聯產業,四是以藝術教育培訓為重點的衍生產業[8]。
2.1.3 在資本經營形式上不斷創新
西部廣電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廣電集團(總臺)、云南廣電傳媒集團等在資本經營形式上不斷創新,為西部廣電產業探索了投資和融資的新形式。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個全程全網整體上市的省級廣電網絡公司;重慶廣電集團(總臺)采取了組建專業化公司,推動股權多元化的形式;云南廣電傳媒集團充分利用民營資本和外資,大力發展影視產業。
2.2 西部廣電產業的“輸血”
2.2.1 三網融合加快西部廣電產業化步伐
首先,三網融合促進了西部廣電網絡資源的整合。由于電信網和互聯網都是全國統一運營,而有線電視網卻是在不同區域內各自為營,西部廣播電視業迫于產業競爭的壓力,積極推動區域內網絡資源的整合。如陜西、廣西、內蒙古等省已實現“一省一網”的目標。廣電網絡資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在全省統一規劃下也更易于制定和實施產業化戰略,無疑會加快西部廣電產業化步伐。其次,在三網融合背景下,西部廣電產業開始涉足新媒體業務。如云南廣電傳媒集團旗下云南愛上網絡公司的IPTV業務,經過近四年的經營發展,在用戶規模、市場推廣、節目內容、運營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實現了“一年持平、兩年盈利、三年大發展”的目標,在2014年7月用戶規模已突破60萬戶。以IPTV為代表的新媒體業務,是西部廣電產業鏈新的延伸。
廣播電視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我國政府對數字廣播電視產業也非常重視,將數字廣播電視產業化項目納入到我國“十五”計劃的12個重點項目之中。相比模擬電視,數字電視的業務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除了基本電視頻道的播放外,數字電視不僅可提供不同層次的付費頻道、以及互動電視、視頻點播、高清電視等增值業務,還可以提供基于寬帶網絡的業務,比如寬帶接入、網絡游戲、寬帶數據業務(如視頻會議等)[9]。數字電視的普及,為西部廣電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如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數字電視技術手段,使傳統的電視機轉變為現代多媒體信息終端,為受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公共數字電視、付費電視、視頻點播、寬帶上網、陽光政務、電子商務、生活資訊、遠程教育等多功能服務,拉動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產業和數字電視相關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形成新興廣播電視產業鏈。
在新媒體環境下,西部廣電產業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要采取怎樣的對策,才能保障西部廣電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我們亟待思考的問題。
3.1 重視發展內容產業和網絡產業,提高西部廣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廣播電視產業是一個“內容為王,渠道制勝”的產業。節目生產是廣播電視產業的核心,如果沒有優質的節目,廣播電視就無法吸引受眾,占領市場;廣播電視網絡是節目走向市場的保障,如果沒有暢通的廣播電視網絡,就算是再優質的節目,也無法傳輸到受眾處。因此,要想提高西部廣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重視發展內容產業和網絡產業。西部各省可結合自身特色,打造精品節目和品牌欄目。如重慶電視臺的王牌方言節目《生活麻辣燙》,堅持重慶地域特色,在重慶地區以至全國都有很深的影響。又如陜西電視臺“以人文行走天下”,推出了一批富有人文特色的節目:《開壇》《天下寶物》《中國書畫名家》等。在網絡產業上,西部各省應加快廣電網絡整合步伐,早日實現西部廣電網絡的統一經營管理。
3.2 積極推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加強產業鏈的銜接
當前,旅游、房產、動漫、電子商務等與廣播電視相關的產業,已成為廣電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重慶廣電集團(總臺)開發的大足石刻影視旅游文化區,集拍攝、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影視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中國西部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陜西西安高新區現已聚集百余家動漫游戲企業,如果陜西電視臺能夠抓住合作契機,將動漫產業納入廣電產業鏈,前景非常廣闊;貴州廣電傳媒有限公司下轄家有購物集團有限公司,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電視購物可以為廣電產業鏈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在重視發展內容產業和網絡產業的同時,西部各省也要積極推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并完善產業鏈的銜接工作,加強資源的利用,順暢資源的流通。
3.3 在三網融合趨勢下開展新媒體業務
當前,三網融合已不可逆轉。三網融合已被納入我國的“十二五”規劃,在政策上也得到了大力扶持。在三網融合大趨勢下,西部廣電產業必須順勢而變,充分利用現階段的優惠政策,向新媒體領域進軍。現階段,數字電視、網絡廣播電視、手機電視和IPTV均展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到17 925.3萬戶,有線數字化程度約為80.02%,我國有線數字化整體轉換已步入中后期。西部各省臺還紛紛開通網絡廣播電視服務,如甘肅的絲路明珠網、重慶的視界網、寧夏的寧夏電視臺網站等等。相比之下,手機電視和IPTV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西部各級廣播電視單位的重視。
3.4 深入挖掘數字電視潛力
數字電視采用了條件接收系統,徹底改變了過去電視的廣播性質,使得電視消費具有排他性。網絡運營商可以控制用戶對頻道、節目或某些服務的接收,這使得精密管理和精密營銷成為可能[10]。與此同時,由于自身個性化服務的特征,數字電視不僅僅是一個多媒體信息終端,還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記錄工具。用戶對節目和服務的需求與喜好全部反映在數字電視里,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就可以為廣電產業鏈上游的內容生產商提供重要參考。內容生產商在獲取精準的用戶數據之后,就能夠有的放矢,瞄準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生產,這樣必會提高廣電產業的整體效益。此外,數字電視還可以以數據為基礎,開展數據庫服務,向電子商務等其他領域進行產業鏈延伸。
然而,雖然數字電視為廣電產業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但西部各級廣播電視單位仍需牢記,數字電視業仍然是一個“內容為王”的產業。相比模擬電視,數字電視為受眾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因此,節目的質量對于廣電產業的興衰影響更深。要深入挖掘數字電視的潛力,必須以保證節目的質量為前提。
3.5 彌補人才短板,培養、引進經營性人才和專業性人才
西部廣電產業由于完全推向市場的時間不長,在經營性人才方面是非常缺乏的。培養、引進一批具有現代媒體經營理念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建設一支高效運轉的現代媒體管理隊伍,勢在必行。與此同時,西部廣電產業還存在節目研發能力弱的問題。為提高西部廣電產業的內容生產能力,增強西部廣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引進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性人才也必須提上日程。但西部廣電產業的領導者必須明確,開發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更具考驗。西部各級廣播電視單位必須在制度上把關,為人才創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才能的持久發揮。
3.6 堅持走制播分離之路
2006年1月5日,國家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在全國廣播影視局長會議上提出了“制播分離”的概念。他指出:“要根據廣播電視的特點,積極探索制播分離改革。除新聞類、社會訪談類等節目外,其他,如文藝、體育、科技類節目等可逐步實行制播分離,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節目的市場招標采購,以豐富節目資源,提高節目質量,降低制作成本。”制播分離使大批內容生產商和節目交易商應運而生,大力推動了廣播電視的產業化。如今,西部廣電產業要想保證節目質量,保證廣電產業的平穩運行,必須堅持制播分離之路。西部各級廣播電視臺必須重視與內容生產商的合作,內容生產商也應該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扶持。
3.7 擴展融資渠道,搞活資本運營
廣播電視行業是一個需要高投入的行業,為了促進廣電產業經營的健康發展,必須保障資金的正常運轉。但是,西部的經濟發展狀況不為樂觀,盡管有國家政策扶持,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的補助是有限的。如果不想辦法融資,補助金只會越花越少,無法保證接下來的發展。因此,西部各廣播電視集團必須擴展融資渠道,可采取聯合重組、股份制等多種形式,把握好國家對民資和外資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吸納社會資本和境外資本,搞活資本運營,從而增強廣播電視的生產能力,擴大生產規模。
參考文獻:
[1]周鴻鐸.西部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2):23-25.
[2]歐陽宏生.廣播電視學導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3]阿娜海尼木·木合塔爾.新疆廣播影視產業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2014:1-40.
[4]歐陽宏生.廣播電視學導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5]陳共德.我國廣電產業“十二五”展望及政策創新[J].聲屏世界,2011(1):7-10.
[6]百度百科.廣播電視集團[EB/ OL].[2015-08-09]. http://baike.baidu.com/view/3094598.htm
[7]周瀟.陜西廣播電視產業對策研究[J].新聞知識,2011(9):16-18.
[8]陸曉.重慶廣電產業發展路徑分析[J].經濟師,2010(8):206-207.
[9]胡漢輝,萬興,周慧.網絡融合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規制與發展[J].產業經濟研究,2010(4):1-8.
[10]胡漢輝,萬興,周慧.網絡融合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規制與發展[J].產業經濟研究,20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