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騰
(作者單位:百色市廣播電視臺)
?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評論員的素養分析
黃騰
(作者單位:百色市廣播電視臺)
摘 要: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評論員要繼承和發揚傳統媒體對評論員的基本素養,要緊跟時代發展和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對新聞事件進行及時、恰當、有效的評論,增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評論的力度。基于此,分析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評論員應具備的素養,探索了電視評論員素養提升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評論員;素養
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改變了傳統新聞的話語結構,既是傳統媒體尋求發展的機遇,也是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發展的挑戰。
1.1 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較高的綜合素養
電視評論員面對新媒體信息的沖擊,要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堅持用主流價值觀辯證的分析和獲取新媒體的信息內容。電視新聞評論人員面對網絡豐富多樣的信息,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更需要擁有較高的綜合素養,能夠及時鑒別真偽信息,制止網絡謠言的傳播,發揚和維護好主流價值觀。電視評論人員有了豐富的綜合素養做支持,就能夠增強自身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判斷力和應對力,尤其是在做電視新聞直播節目評論時,能夠及時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對新聞事件做出有力評價,展現黨媒評論工作者的優秀風采。
1.2 跨媒介傳播的才華與能力
電視新聞評論工作者要增強自身的跨媒介傳播能力和才華,提高跨媒體傳播的思考和創作能力,將電視新聞評論做成融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自優勢的產品,提高電視新聞評論的影響力。電視新聞評論工作人員在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時,尤其是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敏感的熱點事件時,電視評論員在注意跨媒介傳播的同時,更要時刻謹記自身所代表的是黨和政府的立場,對新聞事件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增強大局意識,維護好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
2.1 觀察新媒體熱點,發現新聞選題
在新媒體環境中傳統媒體開始向新媒體尋找議題,從互聯網中發現新聞線索,挖掘新聞熱點。電視評論員雖然身處電視,但應無時不刻觀察和注意新媒體的信息,從容量巨大的新媒體中尋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對于已經在新媒體中形成熱議的話題,要適時跟進和評論。電視評論語言要注意對新媒體語言的加工和利用,保持傳統媒體的敏感度,吸引新媒體受眾的注意,擴大電視媒體評論的影響力。
2.2 整合碎片化內容,生產優質內容
新媒體的碎片化內容生產特征比較明顯,來源也比較分散,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個性化、多樣化特征明顯,尤其是代表官方意見的新媒體評論,大多言簡意賅,針對性強。但是新媒體的評論也有著自身的局限性,這些評論是針對某個新聞事件,評論由于字數的限制,只能對新聞事件的某個方面進行評論,難以用完整的角度對事件進行評論,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整體認識和看法。電視評論員可以綜合新媒體的評論內容,借鑒和分析新媒體,啟發新聞評論思路,選準評論切入點,既豐富和拓展了新聞評論的角度和內容,也能更好地凝聚新媒體的輿論共識,實現評論的輿論監督和引導功能。
新媒體雖然給電視評論帶來了啟發和借鑒,但電視新聞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評論創作時,需要注意區分新媒體和傳統電視媒體的區別,不能忽視電視媒體作為黨媒的輿論引導作用。電視評論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對于重大突發事件、敏感問題等,要求新聞評論員能夠把好評論尺度,端正自身的價值觀,用大局的觀點和意識去分析新聞事件,把握好主流媒體應具有的輿論方向,理性借鑒新媒體語言,準確表達話語內容。豐富的網絡語言涌入現實生活與工作中,雖然帶動了電視新聞的語言豐富化,但是要注意新媒體語言的使用時機,防止過度使用新媒體語言影響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電視評論員在工作中,要注意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和專業素養,增強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力,發揮好電視新聞評論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下的輿論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慶安.構建多元語境下的電視“評論素養”——當前社會語境變遷及其對電視新聞評論員的要求[J].電視研究,2010(8).
[2]賀忠.網絡媒體沖擊下的中國電視新聞評論[J].新聞知識,2010(4).
[3]呂曉媛.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發展狀況及趨勢的思考[J].新聞論壇,2013(1).
[4]高飛.電視新聞評論的路該走向何方——淺析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三要素”[J].新聞窗,2011(2).
[5]林麗婷.面對新媒體紙媒何去何從?[J].新聞傳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