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曉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路徑探索
李天曉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媒體人開始關注傳統媒體的走向。電視新聞媒體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份子,如何實現與媒介融合、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出路,是當下我們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媒介融合的概念以及媒介融合中新聞傳播的發展特點;然后結合具體的媒介融合傳播特點,分析了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的傳播優勢;最后著重介紹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發展路徑。
新媒體;電視新聞;媒介融合;特點;發展路徑
媒介融合產生于信息時代背景下,是多種媒介的集合。當下,信息技術正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取代了傳統的報刊和電視媒介,實現了媒介技術的現代化與信息化,并且在效率和質量上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傳播已離不開現代媒體的支持,尤其是在通信技術上,需要和新聞媒體進行有效的融合,完成媒介融合的道路探索。傳統的新聞媒介大多以報紙和電視為主,這種信息傳遞渠道是單一的,且不能夠滿足當下日益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的需求。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更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受眾只要手中有一部手機,即可分享信息,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不同的信息;無論是在公交車上還是在馬路上,任何的空閑時間都可以關注各式各樣的新聞報道。隨著數字傳播技術應用領域的逐漸拓寬,新聞媒體信息傳播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一變化使得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互內容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即受眾對信息內容呈現出更大的需求,而這一需求會促使媒體對信息內容實現規模化生產。媒介融合的最終結果會導致電視新聞的傳播形式發生變化,實現電視、衛星連線以及直播等方面的不同融合;以傳遞和交換信息為主,通過網絡來整合有關信息,利用完善和優化手段實現電視行業的轉型,更有助于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一)信息量較大
互聯網具有海量的數據存儲功能,利用搜索引擎可以獲得不同信息資源,所涉及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在新聞內容上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具體性。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電視新聞行業提供了更良好的契機,新聞信息的傳播無疑更加方便快捷,受眾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得大量信息,這是媒介融合在電視新聞發展中所體現出的優勢。通信技術的更新使得信息類型更加全面,實現了全球信息的更全面的覆蓋。
(二)采編一體化
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化的當下,傳播渠道走向獨立化是一個明顯的發展趨勢。所謂獨立化,就是指信息的傳播渠道從當下的傳播機構中獨立出來,使得傳播渠道與信息的采集、生產等方面走向融合,從而衍生出來一種獨立的媒體形式。電視新聞的傳播需要有信息的采集、整合,對新聞文字、圖片和視頻進行加工和整理,最終才能夠切實有效地幫助節目的誕生。節目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經過特定的審核流程,缺一不可。在傳統的電視新聞采編中,由于采編技術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且獲得新聞的渠道很少,只能通過記者調查走訪才能夠挖掘新鮮的新聞題材,這事實上已經不能滿足時代對信息的需求了。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深化,記者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去獲得有效的新聞信息;通過實施通訊和連線,達到資源信息的共享,對獲取的信息設備進行再次的編輯處理和資源整合,進而實現有效的傳播。
(三)傳播的多元化
在電視傳播過程中,多元化主要面對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新聞切入的視角,另一個則是新聞傳播的方式。在媒介融合驅使下,信息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一旦發生某個新聞事件,很多媒體都會報道相同的內容,各種重復的現象此起彼伏。但是,面對同一個新聞事件,報道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關注點,所以,媒體工作人員要有多元化視角,不僅要善于制作高質量的新聞,同時也要獲取高的瀏覽量和關注度,這是當下新聞媒體傳播的重要方向。電視新聞傳播是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新聞的模式要向現代化過渡,通過QQ、微信以及微博平臺使新聞報道更加多元化、新聞信息的傳播更具效應,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提升節目的質量。
(四)傳播具有依賴性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獲取相關的資源信息,以衛星信號為載體,在網絡條件上,更高效地開展新聞工作。例如,新聞頻道在進行國外連線時,可以將記者的錄音以及現場視頻傳到演播室里,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衛星信號進行新聞傳遞。在媒介融合的驅使下,網絡已然成了傳播新聞的主要工具,新聞工作者應該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新聞媒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將信息技術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通過現代化水平實現信息的傳遞、共享。雖然當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行業仍處于一個待發展、待完善的階段,但是通過不斷的優化與完善,筆者相信現代化的電視新聞傳播道路會越來越好,電視新聞會迎來屬于自己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信息無限化
正如前文所說,網絡平臺為當下的信息傳播提供了大量的資源,所以,信息的無限化無疑給電視新聞工作帶來了更良好的發展契機。媒介融合使得各種通信設備都具有廣泛性的特點,這種方式與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不同,更具有大眾性。隨著當下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單一的傳播方式顯然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媒體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媒體出現在受眾面前,媒介也在新聞傳播當中不斷更新和融合,使得新聞的傳播不再受傳統的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通過門戶網站即可進行信息的傳播,了解新聞的動向,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通信設備的了解。總的看來,新聞信息有了無限化的傳播特點。
(二)工作合作化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傳播的方式不斷發展,新聞采集也突破了傳統的采集方式,不再刻意地強調分工采集的方式,而是將工作放在特定的新媒體環境下進行分工合作,這種方式是傳統的傳播模式難以比擬的。但是在這樣的媒介環境當中,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共享,更有助于團隊進行分工合作,這就是新聞采集合作化的趨勢。
(三)表達多樣化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的傳播形式發生了多樣化的改變,同時隨著社會媒體的不斷發展,我們在面對不同的熱點話題時,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傳播方式進行表達。不同的表達方式可能帶來不同的表達效果,所以,采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對于新媒體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當下的電視新聞競爭越發激烈,這種競爭無非就是收視率的競爭。
就當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信息技術將成為推動電視行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新聞媒體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新聞媒體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相關的從業者應明確發展的方向,緊跟時代的潮流,利用現代化技術為新聞媒體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總的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創新意識
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地調整自身的工作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用發散性思維開展工作,提升新聞傳播工作的力度,打造精品節目。電視新聞媒體應堅持以創新為主,無論是節目的形式還是具體的內容都應提升新聞媒體的價值,進而提升受眾的興趣,吸引受眾的目光,提升媒體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
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創作出精品節目,首先,應先從主持人入手,選擇優秀的主持人來提升節目的知名度,進而增強其影響力和受眾的辨識度。其次,要從節目的創意和質量入手,進一步提升節目的價值,融入具有特色的內容以凸顯節目的個性化特點。例如,央視新聞通常利用街頭采訪來完善節目的連接互動性,這也是對新聞聯播節目進行創新的具體表現。最后,完善對重大事件的跟蹤報道,很多事件發生都是有后續的,不能使它們成為“無尾”新聞,而是要對其進行追蹤報道,為觀眾提供更多可參考的信息,以此來樹立精品欄目的形象,提升電視新聞節目在行業當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創新表現形式
除了上述的創新版塊以外,電視新聞傳播還應該進一步創新自身的表達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媒體之間的相互連接,使得新聞傳播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這就促使傳統的新聞表達方式要進行變革與創新。以往的平白直敘過于普通,且沒有節奏感,長此以往,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聞語言也應該走生活化的道路,只有和不同的語言類型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契合時代的發展,推動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當下的電視新聞節目仍保持著傳統的播報方式,以主播為主,透過鏡頭向觀眾播報有關的新聞消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體要發揮各自的職能,完善團隊合作,可以通過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連接進行合作,對當時的情況進行常態化制播,優化新聞傳播的效果,這也是未來電視新聞發展的趨勢。電視新聞的表現形式應更具有自身特色,重視對內容的創新,用簡單化、常態化的形式去表現。例如,江西衛視《雜志天下》就是采用新穎的讀報方式對各種新聞事件進行匯總,以此來呈現相關的新聞,這樣就可以使得觀眾眼前一亮,收獲了大批粉絲。
(三)提升記者的素質
記者作為電視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人員,是電視新聞節目得以順利播出的基礎。記者需要有較強的專業性,高素質的記者可以有效地利用當前的網絡優勢來優化工作,融合各類新聞媒體,以此來提升信息傳播的工作質量。在此基礎上,新聞記者應既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用正確的態度去真實地報道新聞,探究新聞的真實性。記者還應擁有良好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勇于去探究事件的真相,為群眾傳達最真實和全面的聲音。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記者要更加熟練地掌握各種媒介的使用方式,借助媒介完成新聞寫作,通過文本、音頻以及視頻等形式將新聞內容展現出來,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對一些尚不明確的新聞不要妄下結論。
(四)強化信息的整合
電視新聞利用不同的媒介進行傳播,使得電視新聞的信息量在不斷增加,具有無限化的特征。面對海量的信息,如何篩選成了媒體面臨的嚴峻考驗。正確地進行信息整合,是傳播電視新聞內容的有效途徑。海量的信息在新聞平臺中不斷地放送和傳播,這就需要新聞媒體有掌握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誰能夠率先地掌握有效信息,就是獲得關注度的關鍵所在。所以,加強對新聞信息的整合十分重要。面對大量的新聞信息,進行分類整合,仔細甄別,用全新的方式進行拓展,將不同的新聞類型進行分類,這是新聞行業可以站得住腳的關鍵所在,也是促進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拓展傳播的平臺
新媒體的特點在于受眾與傳播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種傳播模式不是一種單一的、定向的傳播,而是一種有效的互動和反饋。新媒體和單純的廣播、電視、雜志與報紙這類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為受眾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場所,網民可以通過交流直接參與到新聞的報道中。新聞傳播平臺是新聞得以傳播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和觀眾進行互動的有利條件。好的平臺可以確保信息傳播的有效性,所以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深入,計算機傳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視媒體也需要通過網絡來實現資源的整合以及與觀眾的互動,通過電視媒體可以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二次傳遞,也可以通過網絡,將電視新聞進行碎片化傳播。在這種模式之下,電視新聞的服務對象不再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觀看電視媒體,參與到電視媒體中,這也是今后電視新聞發展的重要途徑。
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結合電視媒體的優勢,促進新媒介和傳統媒體的融合,這是為了使新聞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傳播的效應。新聞媒體工作者應進一步加大對平臺的應用,創新表達形式,運用先進的手段傳播新聞,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媒介融合,實現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和進步。
[1] 童莉.媒介融合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以江蘇城市頻道《零距離》為例[J].新聞世界,2016(11):25-29.
[2] 喻國明,潘佳寶.“互聯網+”環境下中國傳媒經濟的涅槃與重生——2015年中國傳媒經濟研究的主題與焦點[J].國際新聞界,2016(01):42-52.
[3] 揚州廣電杯“創新與融合:城市廣電媒體改革與發展”征文評選結果揭曉[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4):96-97.
[4] 常江,文家寶.中國語境下的電視新聞調查性報道:基于對《新聞調查》(1996-2006)的個案考察[J].國際新聞界,2016(03):91-113.
[5] 方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6(01):92-94+100.
G206.3
A
1674-8883(2016)24-0056-02
李天曉(1990—),女,山西運城人,助教,研究方向:傳媒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