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麗
(玉溪廣播電視臺,云南 玉溪 653100)
廣播電視在全媒體時代的新內容生產
梁尚麗
(玉溪廣播電視臺,云南 玉溪 653100)
隨著媒體產業的發展,廣播電視已經向著多元化發展,并逐步走進了全新的媒體時代。在新的時代,我國廣電行業正經歷著全媒體的變遷,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以“傳者本位”為主題的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受“本位”形式的影響,廣播電視新聞面臨更多的要求。對此,需要從根本上優化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的特點,將全媒體的特點充分融入新聞媒體,正確面對不同階段的變化,從而尋求有效的突圍和發展。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創新;內容產生
以手機為主體的互聯網新媒體時代注重的是更加快捷的發展,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形式愈發豐富,且節目富有互動性和吸引性;同時還拓展了電視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豐富了用戶的表達符號和互動感受,充分體現了全媒體的特點。新媒體的崛起使用戶的行為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性、普遍化的內容傳播模式,如何進行內容轉型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重大課題。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截至2016年4月,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8.32億,其中手機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58億。新媒體具有海量性的特點,各式各樣的新聞充斥著網絡,使得負面新聞容易被迅速發酵、擴大,這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導向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除了基本的傳遞信息外,還存在輿論引導、教育、監督的功能,具有很強的政治傾向。全媒體時代的語境對廣播電視新聞提出了互動性和民主化的要求,因此,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需要對其欄目的內容進行創新和改革。廣播電視新聞的內容來源非常廣,海量的信息是提供內容的基礎;其被轉化為廣播電視新聞的數據流,不再受播出的限制,而變為觀眾隨時隨地就能聽到、看到的內容。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布個性化的觀點。在這種背景下,更多強調的是信息的傳播雙向互動、新的視聽內容;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對碎片化和快餐式的文化進行梳理,使內容可以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并且,在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框架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從根本上利用好網絡信息、信息技術等內容,以極具優勢的形式來挖掘新聞內容的最大價值,就必須突破新聞內容的固定模式,逐步變革新聞內容的生產模式,促使節目的價值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在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作為全新的新聞模式,呈現出新聞多樣化的發展態勢;新聞產品的形態也呈現多種狀態的變化,傳播的渠道也發揮出傳統優勢。在應用中,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從根本上把握新媒體的特征,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傳統優勢,從而使內容整合達到一個更新的層次,實現信息的全面融合。
(一)多元化認知跨界信息使其達到共享
以往的廣播電視媒體需要進行策劃和制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制作出精品的新聞內容。在自給自足的狀態下為用戶提供各種新聞信息的制作模式,其信息資源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也不高,已經不適合全媒體發展的要求。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廣播電視新聞的各項功能也在逐漸變化。由于受到全媒體的沖擊,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需要整合自身資源、加強自身獨特性的設置以及提升自己在媒體中的競爭地位。此外,其還要注重加強與媒介之間的跨界合作,將其他媒體作為合作伙伴,以衍生出更多的跨界媒體資源,實現跨界信息的共享。
當跨界信息可以共享的時候,有利于集中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豐富新聞節目的內容、構建新的制作模式、對新聞節目內容進行精心制作等,并最終形成廣播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
(二)提高受眾意識,注重民生關懷
以往的廣播電視新聞內容都是政策、會議或者領導講話,大多是以國內、國外的大事為主,很少有民生報道,更少有涉及生活的。廣播電視新聞對民生報道較少且熱點事件不結合民眾生活,必然很難吸引受眾。新媒體時代提供的新聞信息非常廣泛,其涵蓋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戶體驗已經成為廣播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需要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對內容的編輯,從而吸引更多受眾的眼球。以民生新聞《都市條形碼》為例,其新聞大多以民生為主,并加入了微博、微信的互動方式,既吸引了廣大的新聞受眾,又體現了人文關懷。
(三)多元化挖掘受眾信息,推動價值產生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信息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數據庫,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利用好大量的數據,深度分析用戶信息,從而推動新聞信息價值的產生。在全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和用戶之間存在共同的興趣點。其利用電話、博客、自拍、微信等客戶端提供留言信息以及上傳音頻和視頻功能,實現了節目與大眾的互動;在新聞播報中,插入主持人的口播語言,可以將個性化的新聞呈現給大眾,且新聞的節奏感、邏輯性、表達節奏等更適合時代的發展;將受眾話題的觀點、立場做數據統計,當受眾間不同觀點、立場的統計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作為專題或話題進行推送,從而以數字呈現的方式把廣播新聞的輿論價值和導向傳遞給廣大受眾。
(四)全面解讀,增強媒體的權威性
目前,我國新聞發展的時代屬于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需要加強對新聞內容的解讀,從而增強媒體的權威性。由于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中衍生了更多的標題黨,娛樂新聞也成為新聞的一道風景線。不過,極端的娛樂新聞也會導致倫理道德的缺失,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影響力、公信力是受眾看重的基礎,因此,廣播電視工作者在制作中還需要關注這些內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使新聞更具有權威性,為新聞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聞媒體的內容和載體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從本質上看,內容產生才是新聞節目的核心,渠道是內容承載的介質。全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的產生需要考慮內容和載體,只有秉承“內容為主”的發展戰略,建立以大眾為核心的新聞形式,有效地利用渠道新聞資源來推進不同媒介之間的融合,才能使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在時代發展中突破瓶頸,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久生存、突飛猛進。
[1] 陳麗君.新媒體語境下電視媒體生存策略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5.
[2] 胡祖軍.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的新聞內容生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8):27-28.
G222
A
1674-8883(2016)24-0142-01
梁尚麗(1979—),女,云南通海人,本科,廣播電視新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