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微微
(嵐縣廣播電視臺,山西 呂梁 033500)
淺談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
蘇微微
(嵐縣廣播電視臺,山西 呂梁 033500)
互聯網在全球的普及使網絡傳播成了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之一,并對傳統新聞媒體造成了正負兩方面的巨大影響。新聞媒體的采編方面也不例外,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局面。新聞從業者要想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先對網絡傳播帶來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進行歸納總結,為信息時代新聞采編事業的發展提供借鑒。因此,本文從兩方面深入分析了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
網絡傳播;新聞采編;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在世界各國快速普及,并以其在信息時代強大的影響力促進了眾多新興領域的出現與傳統行業的轉型。從新聞采編的角度看,網絡傳播造成的影響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發達的網絡技術迫使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作出改變,同時也給新聞采編方面的開拓創新提供了可能性。對于新聞采編人員來說,要直面這些機遇與挑戰、推動傳聞新聞媒體進一步發展,就要對網絡傳播中的積極與消極影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著眼于新聞采編事業,對網絡傳播帶來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進行探討。
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兼具傳統媒體優點的同時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對于新聞采編事業來說,網絡傳播彌補了傳統新聞采編的諸多不足之處,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新聞采編的時效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效率相對網絡傳播來說較低,所以在新聞素材的收集方面時效性也較差,因為事件的發生到新聞采編完成往往要耗費數小時、數天,甚至更長時間。而網絡傳播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信息的生產、錄入、儲存與傳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并第一時間送達互聯網可拓展到的各個地點。因此,利用網絡傳播進行新聞采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工作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時效性也更強。
(二)新聞采編更加多媒體化和立體化
由于客觀技術條件的限制,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形式較為單一,通常局限于文字和聲音。相比之下,網絡傳播不僅更多地以圖像、動畫、視頻等更為直觀的方式傳遞信息,還能將傳統的信息傳播形式與眾多新形式結合利用,如使用文字、圖像與動畫的組合來更全面地表達豐富的信息內涵。在這種創新方法的影響下,新聞采編呈現出更加多媒體化與立體化的發展趨勢。新聞素材由于各種先進設備的出現變得更加多樣,整合加工的過程也借助近年開發出的各種實用軟件有了更多思路可供選擇,總體呈現多媒體化、立體化的傾向。
(三)突破傳統信息傳播載體的容量限制
傳統的信息傳播載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往往因為篇幅與頻道時長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容量限制,從而只能挑揀新聞事件的主要部分進行剪接編輯,難以詳盡地通過報道向受眾展示新聞事件的全貌。而網絡以其巨大的容量邊界突破了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這種限制,其可傳遞的信息量有了大幅提升,讓新聞采編在取材與加工上都有了更多元的形式與可發揮的空間。借助網絡傳播的渠道,新聞采編可以更貼近全面完整的事實,從而樹立自己的風格,以真實性吸引更多的受眾。
盡管網絡傳播以其高效、多元、容量大的特點給新聞采編行業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由于互聯網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傳統新聞媒體的生存空間,且網絡本身存在著受眾素質參差不齊、維權相關法規不完備等種種弊端,也給新聞采編帶來了以下幾點消極影響:
(一)新聞的嚴謹性受到動搖
嚴謹性作為新聞區別于其他信息形式的本質特征之一,可以說是衡量新聞價值的重要評價標準。網絡傳播的迅速快捷與海量信息在推動新聞產業進一步商業化的同時,無可避免地造成了新聞報道泛娛樂化的負面影響。新聞采編方面的快餐化趨勢使得新聞的嚴謹性受到動搖,這在現在相當一部分新聞的行文結構、用字措辭中就可以看出來。新聞采編部門承擔著新聞事件從取材到整合制作成報道的重要職責,在隨著網絡時代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忽視了新聞的質量,使作為新聞本質特征之一的嚴謹性受到影響,所以必須引起社會的關注。
(二)媒體見解的膚淺化傾向
網絡作為信息傳播媒介出現之前,我國的傳統新聞媒體尚擁有較為完善的新聞評價機制,采編部門不僅負責新聞素材的收集加工,準確地傳達新聞要表達的信 息,還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擔任新聞評論員的職務。然而,信息時代的新聞行業相比從前浮躁,雖然借助網絡傳播獲得了更高的效率與收益,卻在新聞評論方面出現了膚淺化的倒退趨勢。盡管網絡提升了公眾的互動性,但受知識與經驗水平所限,整體而言不能與專業的新聞評論相比。
(三)新聞素材的可信度降低
新聞素材的可信度對于媒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領域中誠信是必須遵守的行業道德,是一個行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傳統新聞媒體對素材的審核較為嚴格,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新聞的可信度,杜絕了虛假新聞的出現。然而,網絡傳播帶來的廣大受眾群體在提升了新聞媒體影響力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新聞采編部門的素材審核難度,新聞素材的可信度再難得到保障。某些新聞事件在傳播中由于發布者的主觀情感因素而呈現出片面的視角與特定的立場,損害了素材應有的客觀性,更有甚者惡意編造不實信息,為了制造所謂的熱點,使得新聞素材的可信度下降。
信息社會中,網絡傳播給新聞采編事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網絡傳播與傳統新聞媒體之間的媒介融合使新聞采編方面迎來了變革的機遇;另一方面,網絡傳播的迅速發展也給傳統新聞媒體帶來了威脅,新聞采編面臨著新時代帶來的挑戰。如何在新聞采編中利用好網絡,將會是傳統媒體最大的挑戰。
[1] 旦增加措.論信息化時代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44.
[2] 劉珊伊.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分析[J].中國地市報人,2015(7):77-78.
[3] 趙龍.淺析網絡傳播對新聞編輯的影響[J].移動信息,2015(11):85.
G206.3
A
1674-8883(2016)24-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