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軍 李雪松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微媒體傳播局限及對策研究
馬佳軍 李雪松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微媒體在當今社會得到了普遍使用,成為最受歡迎的媒體之一。新的傳播手段和便捷、全新的溝通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需求。本文從微媒體的傳播特點、局限及對策三個層面來進行論述分析。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案例,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分析微媒體發展的優劣,提出相應意見以及解決辦法,對微媒體進一步發展及其前景作出規劃。
微媒體;傳播特點;傳播局限;對策研究
所謂微媒體,指由個人運營的網站。在Web2.0時代,許多人把博客叫做媒體。筆者認為,應該把許多個微小的博客所組成的信息傳播網絡看做是一種媒體,而這類由許多獨立的發布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便稱為微媒體。正如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微博、微信,它們作為微媒體的代表,在短短的幾年內便擁有了如此龐大的群體。因網絡的迅速發展,微媒體的規模非常龐大,已不可忽視。由大量個體組合而成的網絡結構才可以稱為微媒體,將其理解為個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微媒體使用和影響廣泛,可以用于商業,以引起某種潮流或引起市場對某種產品的注意;也可以用于政治,對時政進行討論;還可以用于制造輿論,對某一事件進行討論和批判等。這都是媒體的使命和職責,也是微媒體成為新興媒體的原因。
現如今,微博已是發展較快、用戶最為活躍的應用軟件。微媒體的傳播與發展得到相應的推動,更是領跑在媒體當中。以微博為例的微媒體有以下主要的傳播特點:
第一,傳播速度快。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微媒體的傳播速度與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微媒體由個人控制,通過網絡發布信息,信息的獲取和發布快,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縮短了新聞事件傳播所需的時間。
第二,用戶龐大,活躍度高。2016年3月3日,微博發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微博的用戶規模、活躍度和收入均實現高速增長。截至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2.36億。
第三,內容精簡,信息豐富。微博的140字發布模式頗受大眾喜愛,言簡意賅、短小精悍、包羅萬象的消息,能夠讓受眾準確獲取消息,飽受大家青睞。
第四,傳播主體多元。技術的革新,使信息傳播的主體由單一演變為多元。微媒體改變了原有的單向傳播,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雙向互動模式。
微媒體是一種新興媒體,它的出現促進了網絡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媒體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程,是社會大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其發展情況來看,還并不是很完善,面臨著許多問題。筆者從下面四點來談其發展的局限與不足:
第一,新聞記者隊伍的缺失。微媒體作為大眾運作媒體,沒有采訪權,沒有專業采編人員,也沒有記者隊伍。這使微媒體陷入“抄襲”的尷尬境地,網絡新聞存在重大問題,跟風現象嚴重,難以掌控。
第二,可信度和權威性較低,品牌形象不夠。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多元化,使我國新聞發布出現了多種渠道,甚至出現新聞信息泛濫,如網絡上的色情暴力、不良信息到處泛濫,降低了媒體的可信度。傳統媒體在品牌形象和公信力方面都已有刻板印象,并且在傳播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而網絡是看不見的,發展時間短,并未在受眾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就沒有品牌效應可言。
第三,許多垃圾信息,干擾受眾閱讀。微博界面中有很多的廣告信息,使原本就狹小的空間變得更加擁擠,并且還會干擾受眾的閱讀。如果不小心點進去,甚至會立刻出現下載信息,造成了用戶的使用麻煩。
微媒體雖然迅猛發展,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如何更好地利用好這個優勢發展下去,現在還沒有答案。目前,微媒體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對于剛剛興起的微媒體來說,要想發展長遠和被大眾認可,還是面臨巨大的挑戰。筆者結合上文給出建議,以提升微媒體的發展程度。
第一,成立網站獨有的采訪工作人員,提升采編水準。微媒體的發布主要是靠用戶來完成的,并非專業記者操作,所以采編水準需要提高。網絡記者隊伍的建立也是應對網絡“抄襲”的重要舉措。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網絡記者進行教學,培養網絡記者的專業素養,制定網絡媒體新秩序,增強微媒體信息的可信度。
第二,建立完善的把關體系。一方面,需在網上成立監管機構,進一步提升網絡媒體的發展速度,提高網絡的競爭力和實力;另一方面,建立獨立的第三方的審核機構。該審核機構主要是發布各網絡企業的點擊量、瀏覽量等,促進網絡企業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以達到國家網絡水平的整體提高。
第三,深化主體內容,做好社會引導,提高微媒體用戶的道德水平。微媒體的內容需要深化、細化,并且要做好社會引導,促進微媒體的品牌建設,加強引導力。應該用正確地、積極向上的觀點引導或潛移默化地對受眾進行思想渲染,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方便,促進社會的大發展,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道德水平。
綜上,微媒體擁有自身的特點,在當今社會得到了普遍使用。對其優劣進行分析發現,微媒體主要有傳播速度快、用戶龐大、活躍度高、內容精簡、信息豐富、傳播主體多元化等優勢,以及數量龐大、管理較難、公信力差、真實性和準確度低、網絡費用較高等劣勢。應該完善微媒體的不足之處,在今后不斷創新與發展,做好社會引導,增強微媒體用戶的道德責任感,建設和完善把關體系。
[1]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01-22.
[2] 吳敏.基于微博的媒體營銷研究[D].暨南大學,2010.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86-89.
G206.2
A
1674-8883(2016)13-0055-01
馬佳軍,河北大學2015級新聞與傳播碩士。
李雪松,河北大學2015級新聞與傳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