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慧敏
(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播音與主持的界定及其評優
席慧敏
(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播音和主持都是廣播電視行業中特有的職業,兩者都是跟語言打交道的,但是兩者在語言使用的藝術上和發音技巧上存在差別。因此,出現了播音和主持兩種類型,在廣播電視節目上也出現了播音節目和主持節目兩種不同類型的作品,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本文主要針對播音和主持兩種不同的概念進行界定,分析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兩種作品的具體要求來區分兩種作品之間的不同,并找出兩種作品之間的關系,為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播音;主持;界定;評優
在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種類型的節目,一種是播音類節目,另一種是主持類節目,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但是,在播音節目和主持節目的發展中,容易出現兩種節目概念的混淆。因此,需要對播音和主持的概念進行界定,區分兩者的不同,同時也要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讓播音和主持兩種節目相互依托發展。
(一)播音的概念
播音是指通過電臺、電視臺等電子設備媒體來進行一切與聲音有關的語言和副語言來傳播信息的主持活動。其中,播音員是播音節目的主體,播音員就是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從事播音工作的專業人員,一般都是在話筒或鏡頭前按照文字稿件進行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以此來進行信息的傳播。
(二)播音作品及要求
播音作品一般是指按照一定規范的播音發聲方法,創作出以有聲語言交流為主的廣播電視節目。播音是對相關稿件的再次加工和處理,播音的語言構成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而播音創作的重點一般是對語音進行二次加工。要評價一個播音員,主要從播音員的口腔控制方面和吐字歸音技巧方面來進行評判。播音具有六大特點:第一,規范性;第二,莊重性;第三,鼓動性;第四,分寸感;第五,時代感;第六,親切感。不同的播音節目對播音員的要求是不同的,播音員在進行播音時,可以在播音的局部和量值上進行變化和創作,不能改變播音作品的本質屬性。目前我國的播音作品主要集中在新聞類節目和專題型節目上。
(一)主持的概念
主持是指通過電視行業或者有代表性的節目來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遞各種信息的活動。主持人是主持節目的主體,主持人是指具有采集、編輯、播導、控制等多方面的業務能力,在一個相對固定的電視節目中工作的人員。他們不僅要有廣泛的閱歷和各種知識經驗的積累,還要有廣闊的視野,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主持作品及要求
主持作品一般是指以談話類語言為主要的形式,跟觀眾進行模擬性的直接交流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一般都是以個人身份在節目中出現,將稿件以提綱卡片的形式拿在手上,或者是將稿件的信息直接儲存在大腦里,會直接在節目錄制時進行思考加工,完成創作。因此,主持作品多以本色創作為主。在有稿件的情況下也要進行加工改造,保證稿件能符合主持人自身的語言習慣和語言表達要求。所以,主持工作的重點就集中在節目錄制或節目播出中,能熟練精準地運用和掌握詞匯、語法,語音也要達到規范化的標準,只不過不用掌握太多的發音技巧,最好能夠接近實際生活,保持原有風貌。
(一)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之間的區別
根據有聲發音的方法,可以分為六種不同的交流方式:讀、播、誦、講、談、說。這六種類型都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存在,一般將“讀、播、誦”這三種劃分為播音的工作形態;將“講、談、說”這三種劃分為主持的工作形態。在一部具體的作品中,傳播主體在總體上屬于哪種工作形態,一般這部作品就屬于哪一類作品。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稿件方面,主持人多數都是以第一人稱出現,在口語和詞匯的選擇上符合主持人的語言要求,工作中一般都是以本色創作為主。播音員一般都是以第三人稱的身份出現,雖然在對話類的稿件中也會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出現,但都是一個虛擬的身份,在工作中,都是以二次創作為主,在表達方式上,主要是調節自己來適應各種稿件的要求。其次,在發聲方面,主持人的發聲都是平穩的,吐字力度不大,一般都集中在口腔,把發聲的亮度集中在字符上,說話速度比較快,語調親切,感情色彩方面欠缺。播音員在發聲時一般吐字力度比較大,要做到胸腔、口腔同時共鳴,必須做到吐字歸音。
(二)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之間的聯系
1997年,我國設立了播音作品獎和主持作品獎兩種國家級政府獎。獎項的評選分為四個項目:廣播播音作品、電視播音作品、廣播主持作品、電視主持作品,包含各種形式的播音和主持節目。進行分類時,主要看作品的語言量和作品屬性。隨著人們對這兩種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在主持人節目中會經常出現兩者之間的聯系,而在播音節目中,依舊是保持著原有的特點發展。在主持人節目中出現兩者的聯系,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主持人節目的需要,在一些主持人節目中需要對相關內容進行播報。同時,有的節目為了顯示節目的特色,也需要進行播報,增強節目的特色,但是所播報的內容都是處于次要地位的,只是為了主持工作的需要而進行服務的,依然屬于主持作品。第二,新主持人常常因為不太熟悉主持節目的特點,從而容易受到播音類節目的影響。他們有時也會因為對主持節目的認識深度不夠,不了解稿件在創作上存在的差異,為了獲取好的評價,故意在主持節目中顯得莊重嚴肅。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作品,都應該要有自己作品的特點,不能“顧此失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信息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主持人節目依舊在不斷快速地發展,受到人們普遍的追捧。但是,作為播音類節目,也要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創新,不能一成不變。可以從主持類節目中吸收經驗,不斷提高播音類節目的影響力,實現自身的發展。
[1] 應天常.試論“節目主持人”概念的界定[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8):85-89.
[2] 李中媛.淺析播音主持語言創作中的“播音腔”[J].新聞傳播,2016(08):67-68.
G222
A
1674-8883(2016)13-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