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梅
(內蒙古師范大學 文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014年中國報業十件大事》再思考
汪曉梅
(內蒙古師范大學 文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網絡和移動網絡迅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與過去大不相同。新的傳播環境對報業的沖擊十分嚴重,2014年底,《中國報業》總結了《2014年中國報業十件大事》。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目前報業的整體發展情況較之前略有好轉,但處境依舊艱難。筆者將對此總結進行再思考,并根據相關內容探尋對今后報業的整體發展有指導價值的舉措。
《中國報業》;媒介融合;紙媒發展
2014年,傳統媒體依舊高速發展,與前幾年微博等自媒體剛剛興起時,傳統媒體的手忙腳亂相比,2014年,各大媒體,尤其是紙媒似乎顯得從容了一些。2014年底,中國報業的《2014年中國報業十件大事》就總結整理了比較顯著的十件大事,分別是“頂層設計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加大力度打擊新聞敲詐、報業聯盟紛起、發力資本市場壯大自身發展、上海報業集團推出三款新媒體產品、客戶端‘國家隊’密集亮相、傳統媒體版權保護成為新焦點、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機制改革、近三成報紙上調發行價格、報人生存狀態引關注”。一年多的時間過后,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希望能夠找出適合當下紙媒的發展方式。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掀起了全國新聞媒體新一輪的深刻變革。
從政府層面來看,這就意味著對于新媒體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加,一方面,開始涉足新媒體的經營與管理;另一方面,隨著大傳播環境的變化,整個媒體開放程度也較之前愈開放,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不再是互相試圖取代對方的冤家,而是由自下而上的市場主導的變革轉變為由上而下的政府牽頭的媒體融合。
中央和新聞出版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上新舊媒體的整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各大新聞部門在職能轉變上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給傳統媒體煥發新的活力奠定了技術基礎。
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新聞媒體的責任依舊是為廣大受眾提供最真實的事件報道。在政府出手干預前,對微博、微信和一些媒體的客戶端相對來說,管制比較寬松,一些無法出現在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推送到用戶面前。但現在對整個媒體的管束,使新媒體、自媒體等新興媒體的新聞自由,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與傳統媒體同樣面臨的管束。這也給政府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在媒體融合和轉型過程中把握好“度”是至關重要的。
2014年,繞不開的話題就是21世紀網特大新聞敲詐案,中宣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的通知》,以“零容忍”的態度專項整治新聞敲詐。
新聞媒體雖然天生具備監督功能,但是它的輿論監督權不能異化成為待價而沽的牟利工具,新聞從業人員也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尋租和牟利。新聞媒體也一定要堅持真實性這一底線,恪守新聞準則、新聞倫理,為社會傳遞主流價值觀。
政府加大打擊新聞敲詐力度,一方面,要求新聞從業人員提高自身基本道德素質;另一方面,也提醒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隊伍的建設需要比以往更嚴格的入門條件。
上海報業集團,在我們國家傳統的新聞報業創新中一直走在前端。2014年,更是組合推出“上海觀察”“澎湃新聞”和“界面”三款分布于政治經濟領域的新媒體產品,其中的“澎湃新聞”更是以最先發布中央相關政令聞名于新聞業界。
這三款新媒體產品,從針對高端人群的收費產品到主攻時政的大眾品牌,再到直接面對財經精英的商業新聞網站,基本上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受眾。它們在推出這幾款產品時,也一定做了細致的市場和受眾細分,通過打組合拳的形式,將最廣大的受眾群體收入囊中。并且通過一些具有高話題性的選題策劃,在受眾心中樹立了不次于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不得不承認,在這次挑戰中,上海報業集團已經走在了前端。
2014年起,繼“澎湃新聞”客戶端之后,國內主流大報紙們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聞客戶端產品。并且因其頁面設置的更加合理,內容的更加豐富和用戶體驗的更加順暢,大部分的國字頭媒體推出的客戶端都取得了比較亮眼的成績。這對日后的其他紙媒也是一個啟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運用,有針對性地提高媒體的傳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將自身影響力盡量最大化推廣,也是紙媒度過艱難時期的重要方式之一。
跟傳統媒體發表文章一定要付給作者稿費相比,互聯網媒體的發展過程中,似乎在復制、粘貼別人文章的時候更加肆無忌憚一些,尤其是在引用或轉載傳統媒體所發表的文章時,經常會出現隨意引用,不提出處,不付稿酬的情況。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的“劍網2014”專項行動,就以規范網絡轉載是重點任務之一。引導報刊社與大型商業網站開展版權合作,完善網絡轉載許可付酬措施是此次行動的一個目標。
和工人勞動要付工錢一樣,對原創新聞內容的付費使用是新聞行業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從來就不是高收入人群,為創作一則好的新聞,他們往往付出不少心血。然而,免費的、不提出處的隨意轉載,對于他們的版權是毫無疑問的踐踏。所以,加強保護傳統媒體的版權,提高互聯網媒體的付費轉載意識,對于保持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良性的媒體版權環境至關重要。
《2014年中國報業十大事件》代表了2014年一整年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與黃金歲月相比,報紙變化很大,面臨許多挑戰,但并沒有瀕臨死亡,而是正在轉型,也就是從以前以印刷紙質報紙為中心的新聞機構轉向多平臺的多媒體新聞和信息公司。報業最核心的挑戰,是商業模式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也不乏樂觀情緒。我們相信,新的營收增長點會慢慢形成,并堅信紙質版報紙獲得的收入可以支持報紙度過數字化的轉型期。
[1] 中國報業編輯部. 2014年中國報業十件大事[J].中國報業,2015(1):5.
[2] 克勞斯·布魯恩·延森.媒介融合: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M].劉君,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42.
G219.2
A
1674-8883(2016)13-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