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揚 廖舉舉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球迷見證變遷:以騰訊視頻為例談網絡體育直播發展的新趨勢
趙發揚 廖舉舉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近年來,視頻網站的合并、競爭日趨激烈,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愛奇藝、搜狐等幾大巨頭脫穎而出。體育直播成為視頻網站競爭的一塊高地,騰訊斥資5億美元買斷NBA轉播權意義深遠。筆者從自己作為球迷的視角切入,探討了騰訊視頻為代表的視頻網站在增加主持人自主權、技術創新、改進內容、借助平臺優勢、增加盈利渠道等方面作出的努力,以期為視頻網站的后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體育直播;騰訊;網絡視頻
據新華社報道,NBA聯盟官方宣布,近日剛剛落下帷幕的2015~2016賽季NBA總決賽是美國自1998年喬丹奪冠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總決賽,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網絡平臺總決賽直播收視率的新高,觀看人次達到了6590萬,而其中“搶七大戰”更是吸引了達1530萬的觀眾收看直播。
NBA比賽的直播登錄中國電視是央視1994年轉播的全明星賽和總決賽,而姚明2004年加入NBA更是大大提升了國內電視對NBA的關注度,彼時的體育直播主要是電視臺的直播。2010年新浪、PPTV等幾家互聯網公司加入體育直播的爭奪,2011年騰訊視頻上線,我國的體育直播開始形成電視臺直播和視頻網站直播并存的局面。2015年,騰訊一統江湖,斥資5億美元買斷了NBA未來5個賽季在中國大陸的網絡獨家直播權。
筆者的球迷生涯始于姚明加入NBA前后,見證了NBA直播在中國的變遷,筆者試圖從自身作為球迷的視角切入,結合多年觀看體育直播的經歷和與球迷朋友之間的交流,探討近年來火爆的網絡體育直播發展的新趨勢,總結騰訊視頻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以期為視頻網站后續的各類直播和綜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孫玉勝提出,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改革是從改造語態開始的。可以說,網絡體育直播的改革同樣是從語態開始的。騰訊NBA的主持解說團隊主要是從新浪引進的,柯凡、楊毅、王猛等人之前就憑借“接地氣”的“逗逼”主持、解說風格為廣大球迷熟知,甚至還形成了各自的粉絲群體。網絡直播不同于電視臺體育直播的一點就是,主持人不用帶著播音腔主持節目,不用穿著一板一眼的西裝正襟危坐,而是可以穿著運動裝和球衣,它向觀眾傳達的是這樣一個信號:大家盡管放松隨意,這里是談話式的平等交流,而不是播報和說教。顯然,這更容易獲得年輕一代球迷的好感。就像馬克斯·韋伯所說,任何事業的背后都有著時代精神的支撐,網絡直播背后的時代精神無疑就是個性化、互動性、貼近熱點的“互聯網基因”。
網絡直播的收視終端不再是單一、固定的電視機,而是電腦和便攜的平板和手機等,收視終端漸趨多元,收視體驗日益提升。騰訊視頻引入“第二屏策略”,通過掃二維碼以及微信微博等方式,借助自身強大的社交網絡,加強了觀眾間、觀眾與主持人、解說員之間的互動,不僅增加了觀眾在直播過程中的參與度,而且提升了其收視忠誠度。直播屏幕中“彈幕”的加入,形成了所謂的“吐槽文化”,更是契合了年輕觀眾的心理。
騰訊視頻背靠騰訊這個立體化的傳播平臺,在吸引受眾和流量導入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騰訊坐擁BAT三巨頭中最強大的社交網絡,騰訊視頻在得到了微信、QQ和騰訊新聞客戶端等的聯動支持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很多特色鮮明的視頻網站始終不能做大做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這里。強大的平臺優勢,或許正是決定視頻網站能否成為主流的尚方寶劍,有此則無往不利。
騰訊年均1億美元購買轉播權并不是人傻錢多,不論以前電視臺的直播還是后期新浪等網站的直播,沒有一個能夠媲美騰訊的直播場次,單賽季覆蓋超過1500場的視頻直播,吸引了中國絕大部分的NBA球迷。作為球迷,筆者收視的第一選擇從央視變成了新浪,現在換成了騰訊。同時,觀看體驗的提升還有賴于直播質量的改進,清晰度越來越高,攝像機機位的增加使鏡頭切換更加流暢,現場感十足。
煽情、深度和八卦,這幾樣元素融入解說和視頻剪輯中,更是深深拴住了NBA球迷的心,這是電視臺直播一直都沒有做到的。近幾期直播,騰訊更是很好地利用了明星效應,請各個領域的名人做“麻辣鮮師”,賺足了眼球。
相比電視臺主要依靠廣告費盈利的模式來看,騰訊視頻盈利模式逐漸從單一到多元,除去傳統的廣告費用外,還包括節目間的嵌入式廣告、個別場次的付費直播、自營的運動產品銷售、會員費、改編NBA游戲收費等。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今年季后賽期間騰訊視頻推出的《極限挑戰100萬》活動,吸引了數百萬計的球迷參與活動,N輪答題每輪答題收取100K幣(平均人民幣1元可購買100K幣),最終無人能夠進入最后一輪,其中盈利可見一斑。觀眾流量遲早會轉化成盈利,新媒體時代眼球就是經濟。
可以說,騰訊視頻的NBA直播正處于夯實基礎的階段,其盈利遠不抵5億美元的投資。事實上,騰訊視頻的直播業務起的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在各大視頻網站內容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騰訊5億美元的投資意味遠不止于此。NBA直播只是騰訊視頻搶占用戶流量的突破口,只要搶到高質量、大數量的用戶流量,變現則指日可待。互聯網的競爭始終依托的是技術和資金,視頻網站的競爭也同樣如此。
最后還要指出的一點是,電視直播并沒有衰落,而是日漸繁榮,只不過是觀眾的眼睛逐漸從電視端轉移到了互聯網甚至移動端,電視臺收視率的下降只是一類電視播出機構的失利,并非江河日下不可挽回,而電視作為一種演進中的媒介形態正日漸迸發新的活力。
[1] 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修訂版)[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40-48.
[2] 鐘大年,等.中國網絡視頻年度案例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4-28.
[3] 李宇.數字時代的電視:變革與超越[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4:69-77,88-94.
G206
A
1674-8883(2016)13-0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