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仁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天津 300383)
突發事件報道中微博與報紙的互動分析
舒仁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天津 300383)
近年來,我國突發事件頻發。在報道突發事件時,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與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各有所長,單一媒體又有無法彌補的缺陷,媒介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本文試圖討論微博與報紙各自的優、劣勢,探索微博與報紙攜手共贏的有效途徑。
突發事件;微博;報紙;互動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突發事件頻發,嚴重妨礙社會穩定。在各類突發事件中,微博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僅成為突發事件的傳播源,還是推動事件發展的發酵器。微博的盛行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媒介生態環境,削弱了傳統媒介的話語權。本文試圖分析微博與報紙的不同特征,歸納二者對于突發事件報道的優缺點,并進一步提出傳統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方面的轉型策略,以求在實踐中對媒體報道突發事件有一定指導意義,促進新聞報道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一)微博: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1.時效性強。微博的最大競爭力就在于信息傳播和影響力,時效性強。一旦突發事件發生,微博能在極短時間內將信息傳播出去,而絕大多數報紙受出版周期限制,讀者只能在次日看到這則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另一方面,微博新媒體傳遞信息時爭分奪秒,時效性是以時、分來計量的,而報紙以日為單位,微博第一時間傳遞出信息后,還能持續滾動發布動態消息,讓讀者隨時隨地了解最新進展。
2.實時交互傳播。傳播學大師史蒂文·查菲在“大眾傳播的終結”演講中表示,大眾傳播在新媒介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終結,并且還根本地改變了媒介的被解構、使用和形成概念的方式。互聯網時代微博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交互式傳播”,打破了從前以傳者為中心的單向傳播格局,使得“傳者”和“受者”的身份界限開始變得模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共享和平等交流。媒體若能利用好微博,這種交互性不僅能拉近與受眾間的距離,還能及時根據受眾反饋調整自己的報道策略,使得報道效果最大化。
3.謠言泛濫。微博的快速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微博的即時性及其裂變式的傳播特點,使得謠言泛濫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奧爾波特和博斯特曼創立了一個關于謠言產生及其效果的公式:謠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即謠言的產生與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成正比,當事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零時,謠言就不會產生。[1]突發事件發生后,由于媒體無法第一時間接近真相,只能通過現場網友的信息源來獲取信息,才導致事實真相撲朔迷離,為謠言的滋生提供溫床。
4.信息碎片化。微博之所以在這個時代盛行,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信息碎片化的傳播模式,傳播內容只有寥寥百字左右,它更符合快節奏生活下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而對于媒體官方微博傳遞新聞而言,140字的信息過于簡單片面,沒有上下文的背景鋪墊或解釋說明,很難讓受眾看清事件全貌,這樣一來大眾對事件的解讀難免出現歧義,嚴重違背了新聞的客觀真實性原則。
(二)報紙:功過參半
1.核實信息來源,在重要陣地辟謠。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在報紙上發布前需經過層層把關,嚴格遵循著一套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傳播規范。例如,刊登在報紙上的消息一定要注明新聞源;單方面的新聞源不可信,還需要多重信息源來補充佐證;新聞源不能是間接和含糊的,一定是直接和明確的,便于質疑者證實或證偽。[2]正因證實信息真偽的程序很煩瑣,紙媒才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考量每條新聞是否真實準確。不僅如此,面對突發事件中的“謠言滿天飛”,報紙還扮演著辟謠者的重要角色,憑借媒體自身的公信力發表文章對網絡虛假消息予以抨擊,這對于抑制謠言擴散、引導輿論導向、建構政府公信力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2.專業性強。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擁有最專業的采編力量和最強大的內容生產力,令新媒體望塵莫及。目前我國的新媒體還不能完全憑借自身力量去采編新聞,大量原創內容依然出自傳統媒體,這就決定了其必然要依托于傳統媒體而發展。突發事件發生后,大部分媒體官方微博發布的內容都以“點蠟燭”祈福、煽情為主,缺乏原創內容。而報紙卻能將微博上許多碎片信息整合成多個專題,不斷跟進深度報道。紙媒以其客觀、理性、專業、系統的報道風格贏得了公眾的尊重。
3.報紙與其官博之間缺少互動。微博擁有即時性、互動性強這些優勢,正好可以中和報紙的“先天不足”。然而縱觀如今報紙微博的使用情況,大部分媒體并未重視微博的運營,與報紙網站的內容類似,微博也多以照搬當天報紙的內容為主。微博要么僅作為報紙內容傳播的另一個渠道,要么各自為戰,而沒有將重心放在注重二者的互動上。而且,其傳播方式也與微博的傳播規律不符,大部分報紙微博發布內容的模式都是“標題+導語+鏈接+圖片”。長此以往,這種刻板形式不僅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對拉近媒體與讀者間的距離也毫無益處。
(一)善于利用微博,使其成為報紙“新聞源”
突發事件往往都是不可預見的,不能保證每次事件發生時媒體記者都恰好在場,所以才出現了“公民記者”一詞。許多突發事件的信息都是由普通網友第一時間以各種形式上傳至微博,如一些災難事件中網友的求救信息。因此,微博上的線索便很好地成為了紙媒的“新聞源”,記者要善于敏捷地捕捉這類信息。其次,對于編輯而言,通過分析微博上某一信息的轉發頻次或網友評論中表達的意見,可判斷出某條新聞的受關注程度。這樣一來,編輯在往后報紙的選題策劃與版面呈現上,可以有針對性地處理和把握,使得新聞價值最大化。
(二)通過“議程的雙向設置”提升競爭力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3]根據本理論,紙媒與其官方微博可通過“議程的雙向設置”來加大受眾的關注力度,提升自身競爭力。一方面,可在微博上對記者新近采集新聞事實的過程進行實時直播,讓“粉絲”有一種參與感,編輯部還能根據“粉絲”的反應對策劃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另一方面,可用簡短文字向“粉絲”預
告報社當前正關注哪方面話題、明日出版的報紙將刊登哪方面問題,通過這種“炫耀”的方式來刺激大家購買第二天的報紙。通過以上嘗試,主流媒體的議程就提前滲透到了微博環境,預先發起網絡熱點議題。報紙報道的“滯后性”固然無法避免,但可以將“粉絲”的關注度前移,使“粉絲”在心理上縮短報紙的出版周期。
(三)擅用微博擴大紙媒影響力
單憑媒體官微單打獨斗,傳播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企業微博運營中興起的微博矩陣或許能為媒體微博帶來新啟示。所謂微博矩陣,指的是在一個大的微博賬號下,開設多個功能、定位不同的子賬號,與不同的受眾群體溝通交流,從而達到全方位塑造企業品牌的目的。[4]如今我國傳媒單位的性質是“雙軌制”(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這對于紙媒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編輯部應鼓勵采編人員使用微博,對本報社從業人員的微博進行實名認證。這些媒體人微博代表媒體中的從業個體,與媒體官微是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可以形成“微博矩陣”,以此擴大媒體影響力。
(四)在內容競爭上求深度
今天是一個“觀點過剩”的時代,內容雖然是泛濫的,高質量內容卻變得稀缺,受眾對信息的追求也開始從求量到求質。很多人利用微博獲得一些簡單的碎片化信息后,仍需要借助報紙來獲悉更有深度的知識。突發事件發生后,公眾對于微博上洶涌而來的信息往往很難作出自己的判斷,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會更加疑惑。這時紙媒就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緊抓“內容”這一優勢,可請權威專家撰寫評論,或做出一些深度報道,向公眾填補必要的背景信息,為他們排憂解惑。不僅要分析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及其影響,還要在回歸到社會大背景下去解讀這件事與其他事之間的聯系,最后還應預測本事件的走向和趨勢。
通過上文對突發事件中微博與報紙的互動研究以及良性互動方式的探討可知,在對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議程設置以及輿論引導過程中,微博與報紙并非完全對立。報紙媒體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微博追尋新聞線索,利用微博進行雙向議程設置以形成更有效的輿論引導,利用微博及時獲知反饋信息等。
如今,“媒介融合”的話題上至國家層面,下到媒體業界、學界都是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必須摒棄過時的零和博弈,形成二者互動的新模式,才能使突發事件的報道更加多元化,使受眾高層次、多角度了解突發事件,同時也是媒體自身在全媒體時代求得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
[1] 謝能武.網絡謠言及其治理[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曹林.傳統媒體的自殺和他殺[OL].http://news.sina.com. cn/zl/zatan/blog/2014-12-01/09482747/1193210930/471ef4320 102v6tf.shtml,2014-12-1.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4.
[4] 楊藝.微博矩陣與企業網站的互動運營[EB/OL]. http:// www.teamtop.com/,2014-10-30.
G206
A
1674-8883(2016)13-0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