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軼華 韓 賀 劉 冰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新中國成立前黑河報業發展概要
許軼華 韓 賀 劉 冰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對地方新聞史的研究是構成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基石,可以豐富中國新聞史的內容,使中國新聞史的研究更加飽滿、更加全面。本文對新中國成立前黑河報業的發展作一簡要梳理,以期明確黑河報業發展的具體歷史細節,為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研究作有益補充。
黑河;報業;發展史
黑河從1911年第一份現代報紙創辦至新中國成立前,幾經跌宕,隨著歷史的沉浮而繁榮或衰退。
1911年,胡潤南等人組織創辦了《黑河白話醒時日報》,是黑河可考的第一份現代報紙。與廣州在1933年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報紙《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相比,晚了近80年,報業起步晚一方面是地處邊遠,經濟欠發達,另一方面則主要是受中俄戰爭的影響,社會不穩定導致。但與哈爾濱1906年創辦《遠東報》、齊齊哈爾1908年創辦《黑龍江公報》相比,《黑河白話醒時日報》在黑龍江省內的發展還是比較早的。
這個時期出現的報紙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民間報紙如《黑河白話醒時日報》,這份報紙存在時間比較長,而且在創刊7年之后還在愛輝增設了分社,可見其發展速度尚可;一類是黨報性質,如周天麟創辦的《愛黑公報》(1912年)和《邊聲報》(1913年),都是黑河維新報社的報紙,前者是同盟會報紙,因報社火災,旋即???,后者為國民黨報紙,但同年8月因報社報案申訴無奈被迫???;第三類是政府機關報,1920年黑河道尹張壽增呈請創辦的《黑河日報》即為黑河公署機關報,該報存在時間也較長,于1929年???。
此外,黑河還有4家報館如遠東報館分館、泰東日報館等負責發行和代銷外埠報紙,省內的有《東北新聞報》(哈爾濱)和《黑龍江報》(齊齊哈爾),省外的有《盛京時報》(沈陽)和《新聞報》(上海)。因此,黑河的報業雖然起步晚,但較之有些偏僻地區還是比較先進的。
因黑河地處邊疆、交通不便、文化閉塞等原因,早期黑河報業主要以開啟民智為主要目的。例如,《黑河白話醒時日報》的辦報宗旨為“報告商情,開通民智”,《邊聲報》的簡章聲明“本報以監督政府、代表輿論、鞏固共和、籌衛邊徼、開通民智、發展民生為宗旨”,《黑河日報》創辦目的是“輸入各地文明,啟發人民新知”。這說明當時的報人群體有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意識,力求改變當地民務蔽錮、實務廢弛之景象。
另外,綜觀早期黑河報業的報人,多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對社會有敏銳的觀察力,比如胡潤南曾任《京華日報》副編輯,曹文魁曾任《大公報》訪事員,周天麟為上海《新聞報》駐東三省主任記者,這也是黑河早期報業在省內起步較快的原因之一。
日本武力侵占東北之后,實行了嚴格的新聞管制,是東北報業最黑暗的時期。這一時期日本政府利用偽滿政權實行了多種方式控制輿論,比如1932年3月建立資政局,負責宣傳偽滿施政精神,為奴化我國民造勢;1932年10月公布《出版法》,限制東北地區報紙、書刊的出版;1933年2月設立情報處,對新聞事業全面統管;1935年成立偽滿弘報協會,實行高度言論統制,實行“一地一社”方針,對東北報業實行兼并和整理;1937年將情報處改為弘報處,是管理新聞事業的中樞機構;1941年成立“滿洲新聞協會”,建立“新聞新體制”,嚴格管理報業發展。
在如此嚴密的新聞管制下,進步報刊幾乎沒有生存的土壤,往往曇花一現。這一時期僅僅出現了一份抗日報刊,還是在日本占領東北初期。1931年共產黨員姚廷樞和李裕昌創辦《民族日報》宣傳抗日救國,但報社條件有限,又因抗日活動的艱難性,很快???。
還有一類報紙就是日偽控制下的報紙,有《黑河民報》(1932年)、《黑河新報》(1942年)、《康德新聞》(黑河版)(1944年)幾種。這些報紙都為日本統治大造輿論,比如《黑河民報》的要聞版主要刊登日本戰爭狀況以及反蘇反共言論;《黑河新報》主要刊登偽滿洲國的新聞,宣揚日本政策,《康德新聞》更是遵從“漢文報紙全國一報”的方針,主要轉載偽新京《康德新聞》的電訊稿。從報紙版面上來看,日偽政府的言論控制越來越嚴格,《黑河民報》僅在要聞版宣傳,而《康德新聞》除了刊登少量地方新聞和文藝作品外,全是轉載通訊稿的內容。
另外,在報人群體上,《黑河民報》的創辦群體從社長到社員都是中國人,如蘭錫侯、郭慶福、孫紹舜、徐紹經、曹福齡、李秋甫等。而《黑河新報》、《康德新聞》(黑河版)則由日本人控制,如社長富永晨美、主編青山正山等,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日偽政府對新聞事業的嚴密控制程度。
這個時期黑河地區政權較為混亂,1946年4月以前主要由蘇聯進行軍事管制,同時,1945年10月還成立了國民黨愛輝縣黨部,1945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黑河、愛輝兩地建立戰略據點。
這個時期的報業發展乏陳可善,主要存在的報紙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報《黑河日報》,該報幾經改名。1946年8月1日創刊,名為《黑河報》,1947年5月21日更名為《黑河日報》,1947年10月4日又改為原稱,1948年3月9日改為《新黑河報》??傮w上來說,該報的辦報宗旨為“黑河地方性的、通俗的群眾報”,同時負責指導地方工作。
黑河報業的發展是黑河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歷史,也為以后報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1] 劉進才.祖國最北方最早的幾種報紙[J].黑河學刊,1998(05):71-72.
[2] 劉進才.東北淪陷時期黑河的報業[J].黑河學刊,2000(02):90-91.
[3] 黑龍江日報社新聞志編輯室.東北新聞史(1899—1949)[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215-423.
[4]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785-830.
G219.29
A
1674-8883(2016)22-0044-01
本論文為2015年黑河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批準編號:RWQ201501
許軼華(1981—),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學。韓賀(1982—),學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史。劉冰(1985—),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