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壘
(作者單位:河南省禹州市廣播電視臺)
傳統地方電視媒體在新媒體影響下的變革
張占壘
(作者單位:河南省禹州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受眾了解新聞的途徑,各種新媒體通過對傳播內容的實時更新、快速傳播,表現出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便捷、免費、數據思維、用戶體驗等包含互聯網思維的
正逐步被大多數人接受,并通過互聯網改變傳統媒體的日常傳播流程。
新媒體;傳統地方電視媒體;互聯網;變革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地方電視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電視受眾分流
新媒體內容豐富,傳播快,互動強,可以回放,具有電視媒體不具備的優勢,分流了部分受眾。現在對于受眾的爭奪,已成了電視媒體的重要目標。
20年前,甚至是七八年前,很難想象家庭生活中沒有電視機的景象,如今,智能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的出現,使電視機逐漸邊緣化了。截至2016年,智能電視機用戶數已達到1億臺,是4年前的14倍,全球互聯網用戶32億人,僅移動用戶就有20億人,消費主體、社會中間力量早已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來了。
1.2廣告市場被瓜分
傳統電視一家獨大的局面已不復存在,網絡、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戶外媒體都參與進來,投放渠道和平臺越來越多,新媒體的廣告效果立竿見影,并且利于統計瀏覽量,商家親近新媒體也是必然的趨勢。
1.3傳播模式多樣化
在當前環境下,傳播主題多樣化,尤其是自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傳統的傳播模式,受眾是聽眾、觀眾、讀者,具有一對多的特征。新媒體時代,傳播者是手機、電腦、智能電視,人人都是傳播者,具有多對多的特征。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傳播方式,電視媒體人員正在改變和創新,正在探尋著發展新出路。但是,傳統媒體人一直將新的傳播形態視為電視的延伸,一直試圖運用網站、微信,進行跨媒體傳播,實質上并未改變傳統媒體所面臨的困境。現在很多廣電人還是用以臺為中心的思維辦節目,認為互聯網為電視服務,為收視率服務,電視節目制作,只是簡單的與互聯網拼接,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跨平臺跨媒體的融合。當前,傳統媒體遇到互聯網前所未有的沖擊,面臨各種壓力與困境,傳統媒體并沒有發生蛻變和逆襲。
電視媒體需要多項功能的融合。不能只是簡單地聽到、看到信息,必須順應潮流,和網絡有效融合在一起,把內容放在網上,即時更新,可以使受眾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瀏覽新聞,還可以使受眾點評、網上互動。
電視需要定位轉向。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是視聽媒體的代言人,而在新媒體時代,它只是其中的一員,并且受眾在逐步減少。而移動網絡受眾中,需要電視媒體去改變經營思路,由傳統的宣傳教育職能向服務功能過渡。
新媒體時代,地方電視臺應該把本臺的節目,同步到網絡上,即時更新,使觀眾隨時隨地能在網絡上收視,也可以更新到戶外大屏、公交車上。
線上線下配合。受眾收看電視節目,頻道、欄目組、出境記者可以給受眾送禮品,并提問一些與上期節目有關的內容,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例如:河南臺民生頻道的百姓調解欄目,給幸運觀眾送禮品,如某一期送的猴菇餅干,同時也植入進了商家的廣告,禮品由商家贊助。
開掘本土資源,打造本地品牌。要開掘本地資源,做有地域性、有特色的節目。例如: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武林風》,節目立足于河南本地。民生頻道的《村長開會》的主持人更是用河南話來配音,塑造出鄰家大哥般的主持人形象,在挖掘本土資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品牌。
[1]郭愛賓.電視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變革與走向[J].新聞傳播,2015(4).
[2]陳四海.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下的困境及出路[J].今傳媒,2014(4).
[3]陳斌蕾.傳統電視媒體在新時期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方法探討[J].新聞傳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