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篤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重慶主城九區核心文化研究
熊 篤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對一個地區的核心文化研究,目前只有北京、南京、蘇州等市各有一篇論文,重慶及其各區縣的核心文化研究尚屬空白。筆者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重慶區縣核心文化研究》課題,主城九區僅是其中的一部分。1929年成立重慶市之前,今主城九區基本都屬于巴縣轄地。現有九區立區時間不超過百年,故各區文化、旅游資源、風俗習慣大同小異;但其山水、寺廟、區位、發展趨勢卻仍有差異。所謂核心文化,應指縱向貫通、橫向涵蓋該地區現存各類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資源,且已形成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發展趨勢,不與其他區縣雷同的文化源流發展主線。而提煉核心文化,就必須遵循七項原則:第一,必須涵蓋該區縣歷史源流發展的主線;第二,必須涵蓋該區縣現存的旅游文化資源;第三,必須符合該區縣未來發展定位或走向;第四,必須凸顯該區縣長期積淀的特色亮點;第五,必須考究行政區劃沿革及其地緣關系;第六,必須考究地理形勝與歷史人文的關系;第七,必須彰顯個性避免與其他區縣雷同。根據上述第5條,筆者將江北與渝北兩區,九龍坡與大渡口兩區分別合并研究。形成主城區七個版塊不同的核心文化。本文分別簡論其依據。
核心文化;主城九區;發展趨勢;遵循原則
中樞,本意是門上的轉軸,引申為本源、中心、核心、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政治中樞:巴國、大夏國、民國抗戰三為國都;巴郡、渝州、恭州、重慶府、重慶市的治所。
軍事中樞:秦國滅巴國并在朝天嘴筑城,三次攻楚黔中郡;東漢張飛攻巴郡義釋嚴顏;蜀漢李嚴二次筑城;西晉王濬在江州造樓船伐吳;南宋彭大雅第三次筑城,余玠駐重慶建立山城防蒙古體系;明玉珍攻占重慶建大夏國,明初湯和、廖永忠滅大夏國,戴鼎第四次筑城;明末秦良玉平奢亂攻重慶斬樊龍;張獻忠炸通遠門攻重慶;辛亥夏之時率軍奪重慶清政權;陪都是全國抗戰最高指揮中心,后又是解放大西南的大本營。
經濟中樞:巴國巴郡的水稻、墮休粉、釀酒、青銅制造、制漆、制鹽、采丹砂、制醬、織賨布,新市里商貿等;晉代造船業;明清“九門舟楫如蟻”,“商賈云集,百物薈萃”,“水牽運轉,萬里貿遷”;清代“八省會館”;乾隆時商業行幫25個,牙行150家;道光時渝船2000多艘,水手4萬人。開埠后洋行、公司、藥房、酒店、西醫院達51家,渝商同業會12個,外省商會館9個。辛亥時有53家工業企業;抗戰前商行業27個,店鋪字號3058家,銀行12家,工業總產值是西安的50倍,大都在渝中區。抗戰時全市工廠共1356家,渝中占500家;各類銀行120家多在渝中區;戰后內遷工廠多留在重慶。
文化中樞:有巴蔓子墓、巴縣衙門遺址、兩處城門、佛圖關、洪崖洞、著名中外宗教舊址、辛亥革命遺址、韓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陪都抗戰文化遺址、紅色文化遺址和人民大禮堂,以及世界級、國家級、市級非遺共10余項。川、京、話、歌、雜技團等。
此二區在1929年成立重慶市之前2000多年同屬江州縣、巴縣、江北廳、江北縣,地緣、生產、制度、民俗相同;兩區分開僅80年,今又同屬兩江新區,共擁有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市政機關大部分遷至兩區,火車站、機場、水陸聯運交通樞紐也多在兩區,故合并研究更為合理。
政治次中樞:巴國時設城邑“古灘城”稅卡(江北)。東漢末曾一度遷巴郡治所于江北數十年,后又遷回渝中半島。清乾隆十九年(1754)置江北廳,由重慶府同知駐守直到1913年,為次中樞159年。近20年,重慶市人大、市政協、市法院、檢察院及市委市府下屬部門,絕大多數已遷此二區。
軍事次中樞及門戶,銅鑼峽是重慶城東門戶,護衛重慶的屏障;大石梁蠻子洞是巴人軍事哨所;巴子梁陽關是巴國三關之一。南宋天寶寨、多功城是抗蒙古,元明天成寨、臥龍寨、高峰寨均是重要軍事寨堡;江北將弁學堂是重慶最早的軍校。抗戰內遷大型兵工廠3家占全市1/3;大轟炸防空設施;江北梁沱長江艦隊起義。
交通次中樞及門戶:唐家沱、寸灘鎮、魚嘴、洛磧、悅來等水碼頭;驛道門戶頭塘;抗戰時江北渡口碼頭航線增加到40條,“四廠三灣”中四廠均在江北。而今的國際機場、重慶火車北站、寸灘樞紐港、魚嘴果園港、輕軌3/4/6/10號線、高速機場路和兩江15座大橋都在江北渝北。
經濟次中樞:開埠后的“楊百萬”聚興仁商號和銀行、民生船舶公司、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劉家臺廖家臺酒廠、裕豐火柴廠、鹿蒿玻璃廠、協興布廠、土布合營廠、四川榨油廠、琺瑯搪瓷廠、華聯—興業鋼鐵公司、永新肥皂廠、中央造紙廠、吳蘊初系列味精廠、利華橡膠廠、130多家木船修造廠、汪德軒菜刀;江北區商業居第二位。如今兩路寸灘保稅區,長安汽車,冷酸靈牙膏,江北嘴金融總部機構,兩江新區的悅來、龍石、空港等片區,龍興航空基地、渝北長安工業園、港城工業園、魚腹工業園,觀音橋、金港國際、加州等商圈,西部奧特萊斯,冉家壩SM購物廣場,重慶汽博中心等。
文化次中樞:江北恐龍化石,渝北洛磧考古,東漢無名闕,洛磧、龍興、悅來、頭塘、寸灘、唐家沱、魚嘴等古鎮,馮時行狀元故里、大夏皇陵、天官墳、劉家大院、渝北古牌坊、江北城三石門、文峰塔、江北十大寺廟、洛磧九宮十八廟。科技教育:重慶氣象測候所、抗戰內遷中央工業試驗所多半在江北,中央水工試驗室;開埠至抗戰時江北渝北大中院校16所;解放后至今市級科研院所7家、企業科研院所8家在江北。重慶大劇院、重慶科技館、兩江影視城、川劇藝術中心、科普城市樂園、華僑城歡樂谷、巴渝民俗博物館、古床博物館、重慶華人當代美術館等。兩區主題公園20多處。
“輔郭”:畿輔城郭。重慶曾“三為國都”,州郡、府、市治所,南岸為畿輔(輔衛都城),外城為郭。
輔郭:開埠后外國在南岸所建的海關、立德樂、隆茂、卜內門、白理、新利、安達森等洋行,美孚、亞細亞等石油公司,英國鹽務管理所,王家沱日租界、法國水師兵營等,皆因市中區安置不下而設在南岸。抗戰時期,因避日機轟炸,南山蔣介石官邸云岫樓、宋美齡別墅松廳、孔祥熙別墅孔香園、馬歇爾舊居草亭、何應欽別墅云峰樓、宋慶齡別墅松籟園、美軍援華代表團俱樂部蓮青樓、蔣侍從室侍衛室、周至柔官邸及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央工業試驗所等機構;美、英、蘇、法、德、意、荷、比、澳、印等國駐華大使館等,因避轟炸也從渝中遷往南山。因為是“輔郭”,才有當時這些建筑;而今所存的上述遺址,新建的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重慶空軍紀念園等,則又成為休閑的人文景點。
休閑: 南山風景優美,叢林幽壑,山泉龍洞,“一碗水”甘泉、黃葛古道、南山植物園、一棵樹觀景臺、植物博物館、標本館、蓮花水池、櫻花大道及廣場、涂山湖公園、加勒比海水樂園、高爾夫球場等,現為四A景區,重慶十佳旅游景區。南山宗教薈萃,佛教有慈云寺、涂山寺、千佛寺、南山寺、觀音寺、覺林寺、廣化寺、廣福寺、報恩塔及宋元明清石刻造像等;道教有老君洞、玄壇廟、黃經廟、山王廟、老君廟、聚真觀、萬靈寺、關圣廟、玉皇廟;天主教慈母山大修院、露德堂、輔仁大修院;基督教馬鞍山教堂、黃葛埡救主堂、彈子石一德堂等。南山歷史名勝古跡豐富,大禹娶涂山氏遺址、宋代瓷陶藝術、渝黔鹽幫古道、建文帝文峰塔、涂山絕頂鐵桅桿以及開埠抗戰文化遺址等。
1935年,遵四川省府令,巴縣劃為五個區,沙坪壩為第一區,至今已有81年歷史。1937年隨國府西遷,東南沿海大批廠、校、科、文、衛機構遷來沙區,重慶沙坪文化區自治委員會成立,從此奠定了沙區“教科文衛”的基礎。
教育:抗戰前有重慶大學、四川鄉村建設學院、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及重慶一、七、八中、女子學校。抗戰內遷中央大學等17所大專院校,內遷南開中學、南京護士職校、兵工署第八技工學校等中等學校40所;各類小學80余所。解放后又新增三軍醫大、建院、西南政法、川外、重慶師院、通訊學院、重慶建專等高校;全市重點中學多半都在沙區。而今重慶大學城入駐14所高校、10余所中小學。
科技:抗戰時中央的地質研究所、衛生實驗院、水利試驗處、林業實驗所、工業試驗所、水利工程示范處、彈道研究所、軍工材料試驗處、兵器陳列所、軍用特種車輛零件研究所、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四川地質調查所;77代衍圣公孔學會、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中國工程師學會等學會社團都在沙區。解放后有中煤科工重慶研究院、重大科技園及嘉陵、農化、西南藥業等科技企業所屬科研院所,總計65家。而今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生產系列電子產品,形成了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應用配套產業鏈。
文化:有龍隱寺、云頂寺、溫泉寺、寶輪寺、鳳凰寺、地藏寺、水觀音、文昌宮、寶善宮、禹王宮、萬壽宮、磁器口古鎮等;歌樂山林園、化龍橋紅巖村等抗戰遺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日報、大公報、新華日報、國民公報等抗戰喉舌;各種文學社、新聞社、美術社、劇社、樂團、歌詠團等,各類雜志期刊;郭沫若、巴金、冰心、臧克家、洪深、陳白塵、徐悲鴻、傅抱石、張書旂、豐子愷等人的文藝作品和歷史論著。渣滓洞白公館關及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巖革命紀念館、周公館、《紅巖》小說;沙坪公園、三峽廣場、重慶圖書館等。
醫衛:抗戰時國民政府中央衛生署、中央衛生實驗院、中國紅十字總會,6所大中型醫院,5所專科醫院,2所療養院,9所醫療院校,6個地區性醫療機構,3所重傷醫院,8個衛生站防疫隊,16處空襲救護機構,均在沙區。至今沙區共有醫院50多家,全市最多。
九龍坡是重慶市西郊、巴縣西界,大渡口龜亭是巴國商貿集市。1942年立區,至今74年歷史;而大渡口區1965年才從九龍坡分出為工業區,1968年稱大渡口區,故合并研究。
西郊交通門戶:自渝中通遠門至九龍走馬鎮出巴縣界,經永川、榮昌、內江、簡州至成都的古驛道,今走馬尚存1公里、寬2.5米的石板驛道,是古代巴蜀唯一的陸路交通,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個水港碼頭。抗戰時建了九龍坡機場、白市驛機場,后者是陪都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的終點站。
西郊軍事門戶:重慶烽火臺三關,除佛圖關外,二郎關、龍洞關均在九龍坡。水路軍事隘口有銅罐驛貓兒峽。漢陽兵工廠抗戰內遷鵝公巖沿江山洞中造槍炮,解放后改為國防工業建設廠。白市驛中美飛虎隊指揮中心,擊落日機1795架,擊沉日軍、商船舶406艘,擊毀日軍機車719輛。
西郊經濟門戶:馬王場清代商賈、馬幫、棧鋪云集,大宗食鹽等貨在此集散交易;走馬古鎮是巴縣西界,工商業繁華;石橋鋪是驛鋪,晚清蠶業繅絲發祥地。抗戰時漢陽兵工廠、21兵工廠生產軍工,漢陽鋼鐵廠遷大渡口造鋼鐵;解放后鐵馬機械廠、汽摩建設廠、重慶鋼鐵廠、西南鋁加工廠等,構成西郊重工業基地。而今石橋鋪IT數碼港,九龍、西彭、金鳳三大特色工業園鼎立,楊家坪、石橋鋪兩大百億級商圈繁榮。
西郊山水門戶:有中梁尖刀山、白塔坪、九鳳山、金鰲山、大溪河、貓兒峽、白露自然保護區,森林幽篁,峽谷湖泊,溶洞瀑布,花果園林,動植物奇觀。
西郊宗教門戶:有華嚴寺、龍鳳寺、九龍寺、曲水寺、慈云寺、古洞寺金鰲寺等。
西郊紅色門戶:有辛亥名將黃復生紀念碑、劉伯承舊居紀念館、中共省農委書記周貢植故居、白市驛烈士紀念碑、西彭剿匪英雄紀念碑、紅軍烈士師參謀長李肇棣、抗戰名將朱再明、愛國大法官李肇甫等。
西郊游樂與“非遺”門戶:有10余處登山、濱江健身步道,有九龍溫泉谷、九龍創意谷、九龍生態谷、走馬故事谷、華巖歡樂谷的“五谷豐登”;楹聯之鄉九龍鎮、火龍之鄉含谷鎮、民間文學之鄉走馬鎮、川劇之鄉白市驛、傳統詩詞之鄉建設廠、華嚴寺臘八節等非遺。
“溫泉之鄉”是休閑養生的福地:民國重慶四大溫泉巴南占其二,而今“五方十泉”巴南占其四,再加橋口壩溫泉,總數居重慶之冠。東溫泉冷熱洞和露天裸浴為天下一絕,南溫泉有歷代政要別墅及眾多人文景觀。
“山水清嘉”是登山戲水、四季奇觀的休閑養生勝地:有圣燈山、樵坪山、云篆山、五步河、雙江、一品河、湄溪河、南湖、20多洞穴和眾多瀑布。
眾多古寨軍事文化供休閑懷古:樵坪山古寨抗蒙古,云篆山寨、鐵瓦寨、關山寨、寒坡嶺寨、山羊寨、一碗水寨、義和寨等16寨抗白蓮教,建文峰、打鼓坪山是解放重慶的主戰場遺址。
寺廟、古鎮、名勝、高爾夫供養心修道、參觀游樂休閑:有晉建圣燈寺,宋建潮燈寺、天成寺、白云寺,明建云篆寺、萬壽宮、中江寺,白沙禪寺,清建慈光寺、禹王廟、萬天宮、文昌宮、顯隱寺、普善寺、福音堂、上下鹽殿、金銀寺、紫云寺等;有豐盛古鎮、彭氏民居大莊園、南泉虎嘯峽、樵坪山翰林墳、楊滄白故居、丁雪松故居、花溪河高爾夫球場等。
“非遺”之鄉供娛樂、審美陶情: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皆國家級“非遺”;花溪鎮歌舞獲“重慶市民間歌舞之鄉”稱號;還有“兒歌”獲全國大賽獎,10多項市級“非遺”。
生態創意:全區森林覆蓋率35.4%,城市綠化率44.2%,空氣質量居主城區之首,生態環境60多次居全市第一,形成工業、農業、城鎮、旅游四大生態體系。近年拒絕污染項目30多個,恢復植被3000多畝,使縉云山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溫塘峽為國家級景區景點,觀音峽、金刀峽也頗著名。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示范獎”“國家衛生區”“國家環保模范城區”“國家園林城區”等。
溫泉創意:北溫泉1500多年歷史,經盧作孚創建為溫泉公園首次提升,中外政要數十人來此洗浴,成4A級景區,獲“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稱號,五大名樓列全國文物;2007年云南柏聯再次提升改造,為國際一流標準SPA溫泉,居“五方十泉”之首。頤尚十里溫泉城獲“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稱號。
鄉村建設創意:民國鄉村建設全國試驗點有千多個,唯北碚歷時最久、成果最著、影響最大。1927年始,盧作孚訓練民團剿匪,治理河道,興辦礦業工廠、農場電站、學校醫院、圖書館、俱樂部、報社、銀行、運動場等,首創中國西部科學院、西部科學博物館,首建四川北川鐵路、川東最大的天府煤礦、抗戰大后方最大的大明紡染織廠、全國最大的民生輪船公司。十余年間,將落后的荒村匪窩變成嶄新的市區福地,舉世矚目,受到陶行知、黃炎培、梁漱溟等人的高度贊譽。
科技創意:中國西部科學院的卓越成就,使大熊貓在北碚得到命名,中國首具恐龍骨架在此組裝,中國首幅立體世界地形圖在此雕繪,重慶首個地磁測點碑在此樹立,西瓜、香蕉等水果開始在渝種植,2000多種礦產等物料的調查分析,1.2萬多號的植物標本,2.3萬多昆蟲動物標本。中國西部博物館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奠定了重慶博物館基礎,吸引了抗戰時竺可楨、黃汲清、楊鐘健、王家楫、陳宗器、趙九章、候光炯等科學家及院士來北碚工作,也影響了后來的袁隆平、吳明珍、向仲懷、孟安明、趙進東等北碚走出的院士。
文教創意:老舍舊居及《四世同堂》等大批創作,梁實秋雅舍及散文創作,北碚編印出版的51種“抗戰本”刊物,路翎、靳以、蕭紅、陽翰笙、洪深、趙清閣的小說劇本,梁漱溟、翦伯贊的學術著作,以及畫家、音樂家、舞蹈家、學者等在北碚都留下了作品。教育:盧作孚創辦兼善中學,晏陽初創辦鄉建學院,梁漱溟創辦勉仁文學院,陶行知創辦曉莊研究所和育才學校,還有榮譽軍人自治實驗區等。復旦大學等20多所院校內遷北碚。
田園創意:有靜觀鎮花木、美麗鄉村嘉年華、縉云山白云竹海以及復建的許多寺廟。
G122
A
1674-8883(2016)20-0001-02
熊篤,重慶工商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