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談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新浪網絡視頻節目為例
周麗娟
(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與快速發展,我國的網民數量不斷增加,互聯網開始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在這種新的傳播形式的帶動下,觀看網絡視頻成為網民網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以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為引導的網絡視頻節目更是大受歡迎。網絡視頻主持人的出現正是隨著這種媒介形態的變化而產生的,它的出現給從事主持行業的人拓展了另一片新的領地,也給有興趣從事主持行業的人提供了一個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由于新媒體本身的一些特點,網絡主持人有著先天的優勢和不足。本文主要以網絡視頻體育節目、娛樂節目和訪談節目為例,對網絡視頻主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達到優化網絡節目的目的,盡可能實現理想的傳播效果。
網絡視頻;網絡節目;主持人;網絡特性
隨著網絡技術和網絡產業的發展,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作為一個網絡媒體新角色進入了網民和公眾的視線。就像電臺主持人有個“DJ”的簡稱一樣,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現在也有一個稱呼,叫“NJ”。
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2007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曾預言:隨著網絡視頻的發展,互聯網將在5年內顛覆電視的地位(新華網傳媒動態)。在中國,依據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的統計,2007年上半年有61%的網民看過網絡視頻節目。北京奧運會期間,知名視頻分享類網站日均流量達到2.5億,而在所有的視頻節目網站當中,新浪網以其新穎的節目形式、貼心的服務質量獨占鰲頭。上述調查數據強有力地證明了網絡視頻節目正逐步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網絡視頻節目的迅速發展也必然會帶動網絡節目主持人這一新興職業的蓬勃發展。那么究竟網絡節目主持人相比電視節目主持人有什么不同之處?網絡主持人又是否能夠被觀眾所接受和認可?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以新浪網的三種視頻節目來具體分析網絡主持人在具體節目中的現狀:
(一)網絡體育節目
體育因為其具有獨特的魅力,一直以來都是大眾傳媒的重要傳播內容。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顯示,體育和娛樂是寬頻用戶的第一需求,其中觀看視頻的網民體育迷比重高達34.9%。因此,在網絡視頻中體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這些體育視頻節目中,網絡節目主持人既是主持人同時也是體育迷。拋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氣質等外在形象要求,網絡體育節目主持人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在這里更注重的是網絡主持人對體育知識的精通程度以及和網友的溝通能力。
以新浪體育頻道為例,它是中國第一個網絡體育頻道。十幾年來,新浪體育頻道以不斷完善的圖文、視頻等多媒體方式,為用戶提供了獨特的體育資訊服務,成為全球華人獲得體育資訊的首選網站。可以說,就當前的網絡技術水平而言,加上新浪網站專業的制作團隊,網絡體育視頻節目在傳播時效性上已經趕上甚至超越電視。例如,新浪體育頻道在2007~2008年英超聯賽結束后的第二天凌晨便及時推出了比賽進球視頻節目,而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以及其他電視體育頻道最早也只是在早間段的體育新聞才播報這個消息。
此外,新浪體育視頻節目的互動產品微博和博客在一定程度上對主持人主持節目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互動產品,主持人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網友想知道什么,這樣做出的節目就會有很強的針對性。例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針對網友想在第一時間了解奧運信息的需求,新浪推出了全天24小時對金牌及奧運信息進行播報的《金牌頻道》,以及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對獲獎選手進行即時采訪報道的網絡節目。這是中國互聯網上首個以原創為主、24小時連續不斷直播的視頻頻道,其在開創了業界先河的同時,也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喜愛。
(二)網絡娛樂節目
在人們平時上網的過程中,娛樂活動可以說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娛樂活動就是關注明星八卦、觀看娛樂視頻節目。正是這樣,《新浪娛樂快報》應運而生,它是新浪網絡視頻節目中點擊量位居前列的一檔娛樂節目。該節目以“最新資訊最快報”為標語,由兩位固定網絡節目主持人趙寧和王瑩以及流動網友節目主持人每周一至周五輪番播出,主要由“今日頭條”“娛情速遞”“花邊新聞”“明星小道”“八卦資訊”“麻辣燙”等板塊組成。
《新浪娛樂快報》有很多電視娛樂節目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無論是編排還是語言它都具有鮮明、獨特的網絡特點,相比電視娛樂節目,網絡在同樣具備時效性的同時,《新浪娛樂快報》還支持已播節目的點播,網友可以觀看任何時間段的娛樂新聞;其次,網絡視頻娛樂節目形式多樣,相比電視節目畫面的單一性,網絡節目不僅有電視節目的畫面、圖文等,還有一些電視沒有的網絡特效。例如,《新浪娛樂快報》在播出劉德華和朱麗倩返港的新聞時,回放了之前兩人一起祭祖的新聞,但是由于沒有攝影素材,節目運用特效制作出了當時的場景。與單純的主持人講解相比,特效場景讓觀眾看后更能一目了然。
其實,《新浪娛樂快報》和電視娛樂節目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網絡節目主持人的互動形式很豐富。第一,博客互動。在博客互動中主持人認真負責,回答網友的問題,同時借助博客這個平臺,也有很多網民為節目爆料或者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第二,微博互動。在微博上,主持人經常會公布一些節目預告信息,或者分享一些娛樂方面的精彩視頻。第三,留言板互動。在《新浪娛樂快報》視頻節目的下方就有留言板塊,網友可以在看節目時發表一些感想,和主持人及其他網友交流。
(三)網絡訪談節目
與電視訪談節目相比,網絡訪談節目更注重直播時的互動性。例如,主持人與嘉賓的對話互動,現場網友與嘉賓的對話互動,現場網友與嘉賓的互動,在線網友與主持人、嘉賓的互動等,形式更輕松活潑,節奏感更強。可以說,自主、互動、節奏感強是網絡訪談有別于電視訪談的特點,這也正是網絡訪談的生命力所在。例如,《新浪嘉賓訪談》這檔網絡視頻節目就十分注重節目的互動性,節目主持人小馬不止一次強調自己是負責幫網友和嘉賓傳話的。所以,主持人現場所有的提問和話題都是由網友通過網絡和現場提供的,真正實現了網友和嘉賓“零距離”地溝通交流。
另一方面,不同于電視訪談節目,如《藝術人生》走的煽情路線,挖掘名人背后的故事等,網絡訪談節目更注重開放自如的訪談環境。例如,《新浪嘉賓訪談》這檔節目沒有新奇創意的開場秀,沒有各種各樣道具的運用以及設置懸念、營造各種氛圍等電視訪談慣用的技巧,它有的只是一張桌子、兩張椅子、一臺電腦,主持人和嘉賓的對話就從閑聊開始,是一場簡潔而且無過多修飾的真誠的訪談。在這種輕松自如的訪談環境下,嘉賓更容易放松心情,更愿意呈現出在電視訪談上由于緊張、羞澀而不曾呈現出來的真實的內心世界。例如,《新浪嘉賓訪談》在采訪周筆暢的一期節目中,主持人在交談中提到要送周筆暢禮物。周筆暢打開后一看是印有她星座的巧克力,之后在主持人的提議下他們在現場邊聊天邊品嘗巧克力,整個訪談氣氛相當開放自如。周筆暢也很自然地流露出她褪去明星光環后屬于女孩子的可愛的一面。
(一)網絡視頻技術尚未成熟
首先,網絡視頻受到本身技術發展的限制。事實上,經常上網觀看網絡視頻節目的網友都知道,在線觀看視頻的時候往往都會因為網速等出現畫面和聲音中斷或者有些視頻畫面不清楚的情況。就目前的網絡視頻技術而言,視頻節目在畫面清晰度、聲音效果方面也沒有十足的保障。也就是說,視頻節目本身的質量在清晰度、流暢度、制作精細度上還是與電視有一定的差距的,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次,由于網絡視頻技術尚未成熟,對這一技術掌握得游刃有余的人才并不是很多,這對于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在具體的操作中便增加了難度。尤其是一些本來一直從事傳統媒介的主持人往往對相關的網絡技術知識缺乏認識,甚至連一些基礎性的操作都無法掌握,需要其他人員的大量輔導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時間和成本的浪費。
(二)網絡主持缺乏專業知識
我們都知道,主持人是一個“雜家,”需要“五花八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選拔傳統媒體主持人的大賽中,主持人的文化底蘊、文學修養、藝術鑒賞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是評判的重要標準。而在網絡上,一些有影響力的視頻節目都是各大門戶網站推出的,其由具備視頻節目制作經驗的專業人士或團隊制作。但有太多的原創視頻節目因為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而很少有人問津,從而不能廣泛地傳播,也就無法產生影響力。即使是門戶網站推出的一些視頻節目,有些網絡視頻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經驗與傳統電視節目相比也相差甚遠。例如,一些在線訪談節目,主持人的社會知識和專業知識往往都相對欠缺,從聲音到體態都顯得呆板不夠靈活,主持經驗和臨場應變能力都不能滿足眾多網友的期待與需求。一開始,可能大家會因為新奇而點擊進去,但是很快就會因為專業層面的問題對整個節目失去興趣。
(三)網絡監管制度的不完善
對于當今社會而言,互聯網是一把閃爍著炫目光芒的雙刃劍。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全球信息共享成為現實的同時,大量負面的東西也隨之而來。在這個高度開放的公共領域,各種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充分在這里集中、碰撞和交匯,由于網絡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傳播者和把關人角色的難以融合,從而使得媒介對網絡信息的監管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因此,網絡節目的選題、議程設置、制作和包裝等都缺乏媒介應有的責任感,不像傳統媒介一樣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監管體系。網絡節目主持人在語言方面更是活潑有余而嚴謹不足,使傳播的信息沒有嚴肅可靠的保證,質量不高,影響了傳播效果。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出適應網絡發展需要的網絡法。只有一部關于網絡監管的準法律性文件,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但是,關于我國互聯網信息傳播內容的法律法規,如《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等已經出臺,由此可見,網絡監管制度層面的管理正在逐步走向規范化。
總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傳統的報業、廣播電視等媒體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一個新興媒體,網絡不僅在媒體報道和人們的談話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新興媒體在實踐中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網絡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正式登臺亮相之后,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網絡節目開始占據很重要的位置,網絡主持人也悄然興起。網絡節目的興起給現有主持人拓展了另一片新的天地。媒介形態的變化,對于傳統媒介主持人來說雖然是個挑戰,但也是一個發展的機遇。由于網絡傳播自身的限制較小,對于有興趣從事主持行業的人來說,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這些愛好者可以便捷地使用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華。本文通過對網絡視頻節目形態的分析,與傳統電視節目的比較,為從業者提供了可以遵循和依據的理論及信息。相信在網絡視頻逐漸趨于成熟的時候,我們傳媒人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研究。
[1] 趙淑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藝術[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130.
[2] 陸錫初.節目主持藝術通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194.
[3] 魯景超.廣播電視即興口語表達[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67.
[4] 劉云飛.淺談如何做好網絡主持人[DB/OL].價值中國網,2006-08-08.
[5] 姚喜雙.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評價[J].語言學文字應用,2005(2):40.
[6] 周寧寧.淺析網絡節目的特色及品牌推廣[J].東南傳播,2009(3):117.
[7] 宋新民.網絡時代的節目主持[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223.
[8] 趙宇,張琳.網絡訪談節目的平民化和互動化[J].新聞實踐,2008(8):54.
G222.2
A
1674-8883(2016)20-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