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衛
(作者單位:煙臺市萊山有線電視管理處)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培養方法探析
王守衛
(作者單位:煙臺市萊山有線電視管理處)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與以往傳統媒體的采編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系統闡述了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以期提高新聞采編工作者的采編能力,促進新媒體的發展。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傳統媒體;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進入21世紀后,新媒體崛起,不斷地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地位。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內容也相對靈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受眾已經習慣迅速接收信息,因而,傳統媒體的滯后性流失了大量的觀眾。那么,要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提升新聞內容的競爭性,讓自身的媒體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了解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和特點。
新媒體(New media)這個概念是在1967年由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來。從形式上來看,它包括室外媒體、移動媒體、網絡媒體。而在新媒體時代,其主要有如下的特點。
1.1海量的信息
海量的信息是新媒體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在現今這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網絡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在一起,身處不同地方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和獲取任何地方的信息。這就讓大量的信息交雜在互聯網上,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設備的使用也越來越便捷,這就讓受眾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接收信息。
1.2傳播速度快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遞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來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能夠迅速傳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和發布信息。以新浪微博為例,受眾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新浪微博APP實時接收最新的信息,并且將自己的信息快速分享出去。
1.3互動性強
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信息的傳遞都不再是單方面的傳播或者接收。在信息傳遞的時候,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新聞評論,與其他人交流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2.1新聞報道流于表面
在這個信息轟炸的時代,受眾能從各個渠道迅速接收不同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受眾很難對一條新聞進行長時間的關注。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媒體工作者往往采取使用大量、不同的信息來吸引受眾。這就導致在編輯新聞時,新聞工作者往往只注重新聞的量,而沒有深度挖掘新聞的核心內容和內在聯系。這樣一來,就很難在新聞傳播的時候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
2.2新聞采編方式單一
在新媒體的傳播之中,新聞傳播的形式和方式與傳統媒體大不相同。除了部分新聞通過視頻進行傳播,大量的新聞都采用圖片與文字的形式。而新媒體的特性和受眾的閱讀習慣又決定了新聞在進行傳播時,排版和新聞內容的編輯方式都需要區別于傳統媒體。然而,在目前的新媒體新聞采編工作中,工作人員還依然沿用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這就讓新聞在新媒體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2.3部分從業人員缺乏社會責任感
隨著新媒體新聞的發展,越來越的人對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有極大的抵觸情緒。這是因為,在新媒體新聞的傳播過程中,有一些從業人員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以及希望受到受眾的關注,會有針對性地從新聞中挑選爆點來進行放大或者就重避輕進行新聞編輯。這樣很容易就讓新聞的真實性缺失,并且誤導受眾對于新聞的理解。近些年,媒體丑聞頻出,也讓媒體失去了其公信力。
3.1深度挖掘新聞內容
在新媒體時代,充斥著海量的信息,要想讓新聞內容在信息的汪洋中脫穎而出,吸引受眾的眼球,讓受眾能夠長時間關注,首先就要注重新聞的內容。注重新聞的內容并不僅僅指新聞要新穎,要與眾不同,要博人眼球。而是說,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要從多方位、多角度解析事件的發生以及其內部的含義,讓受眾不僅了解到一個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要了解到事件為什么會發生,發生之后又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社會或者相關部門需要擔當怎樣的角色。這樣一來,才能讓受眾對新聞內容持續關注。但是要注意,新聞媒體是講述者,其在播報新聞時,應該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帶任何個人色彩,這樣才能讓受眾進行自我思考,并且使新聞媒體更具有影響力和震撼力。
3.2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培養新聞敏感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新聞采編工作者一定要具備敏銳的新聞觸覺,這樣才能夠在海量的信息中挑選出具備新聞價值的信息。之所以要培養這樣的能力,是因為新聞采編工作者的新聞敏銳度關系著新聞的質量,而只有優秀的新聞才具備影響力和令社會大眾進行探討的價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聞采編工作者對于新聞的敏銳度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其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長年累月有意識的培養才能鍛煉出來。因此,無論是剛入行的新人菜鳥,還是在行業中浸潤已久的新聞大牛,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識并且不間斷地培養自己感知新聞的能力。這樣才能在信息的海洋當中捕捉到有價值、有影響的信息,并且挖掘出新聞事件背后的本質。
3.3培養新聞采編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上,魚龍混雜,各種信息混雜在一起,一些新聞采編工作者為了經濟利益,有意識將新聞事件進行夸大或者故意挑選博人眼球、容易掀起網絡罵戰的新聞進行發布。雖然這樣的確是保證了新聞的傳播力度,但是,卻丟失了媒體所必須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必須要培養新聞采編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報道的方向,不要出現誤導大眾,故意引發大眾負面評論的情況。同時,還要具備正確的政治立場,謹記自身的社會責任,對新聞事件的報道一定要公正、客觀和真實,以及注意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宣傳。
3.4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具備各自的優勢,同時,也具備相同的社會責任和傳播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新媒體可以向傳統媒體學習其專業的新聞報道能力,培養自身對于新聞事件在深度和寬度兩方面的挖掘能力。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也要在保證自身優勢的情況下,拓展自身的新媒體平臺,在吸納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加強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合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兩種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就能服務于兩種媒體的受眾,提高二者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5采取多樣化的新聞采編形式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目前從事新聞采編工作的主體依然是記者,而新聞采編的形式也依然是以采訪為主。這樣的新聞采編方式雖然能夠節省人力,并且記者可以在與采訪對象深入接觸的時候,挖掘出新聞事件背后的本質。然而,這樣的新聞采編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大眾對于新聞的要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受眾往往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來了解新聞。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采編工作也可以采取視頻、音頻、圖文相結合的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這樣既可以令新聞內容更加生動,也更加有利于受眾接受。
新聞采編工作者的新聞采編能力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海量信息的時代,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新聞采編能力,才能制作出優秀的新聞。
[1]趙紫薇.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報業,2014(24).
[2]任鑫.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培養方法[J].神州,2014(15).
王守衛(1977-),男,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