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璐
(作者單位:兵團廣播電視臺)
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編輯能力分析
周金璐
(作者單位:兵團廣播電視臺)
隨著信息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微信、微博等平臺已成為新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移動設備更是以自身優勢特點成為了新聞信息傳播源的主要載體,由于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能夠滿足新聞信息傳播的廣泛性、時效性、因此人們通過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接收的新聞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作為一名新聞編輯,如何使自己發布的新聞成為焦點,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就要求新聞編輯不僅要把好新聞質量關,更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的創新能力。
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編輯能力
信息技術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延伸。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聞信息傳播的新載體,不僅在改寫傳統傳播媒介目前所處的位置,同時也在搶占傳統傳播媒介目前的生存空間,所以解決傳統傳播媒介如何運用數字技術進行自我轉型與自我提升這一問題迫在眉睫。新聞內容能否具有獨創性與權威性,以及在傳統媒介上是否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取決于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傳媒業態下怎樣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創新能力,就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
1.1報道內容相對單一
新聞內容是新聞在傳播過程當中是否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的主要因素,如果新聞的綜合性和創意性在編輯的過程當中嚴重缺失,新聞就會失去吸引力,造成關注度下降,所以創新意識的不足是導致新聞內容單一的主要原因。
1.2新聞形式過于單調
新聞編輯對于教科書式的傳統新聞形式太過依賴,在新聞報道方面一直保持著風格的統一,觀眾對于傳統新聞形式的套路已經耳熟能詳,一成不變的傳統新聞形式促使觀眾更傾向于有新意和有趣味的節目。另外,現代信息技術在新聞編輯工作當中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觀眾流失率大增,這對于新聞媒體能否生存影響至深。
1.3新聞缺乏創新性
專業能力是媒體記者獲取社會新聞熱點的關鍵。一些能力不足的新聞媒體記者,獲取的新聞信息未能達到版塊內容和數量的要求,而采取摘抄其他新聞作為填充,這種質量的新聞對于觀眾來講,不能夠成為關注的熱點。新聞只有占據“新”這個字才算得上是新聞,抄襲來的新聞不僅讓受眾反感,更損害新聞市場。
2.1不斷創新電視新聞的內容
目前,電視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新聞接收平臺,為了增強電視的新聞收視率,就需要從新聞的具體內容著手,從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在電視新聞的題材及新聞的可觀賞性上下功夫,選擇受眾人群比較感興趣的、實事性強的新聞內容,用以吸引電視受眾人群,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電視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效果。
2.2新聞編輯應培養科學、藝術的創新意識
創新、創意,但不是異想天開,新聞要進行創新,首先,要使新聞編輯具有創新意識及創新理念,但這不是要求新聞編輯胡思亂想,需要新聞編輯在創意的過程中持有科學的態度及正確的觀點,這是進行新聞內容創新的必然前提。只有這樣,所編輯的新聞才是真正的新聞,才不會偏離新聞的軌道。
2.3利用先進技術,整合信息資源
在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依靠新媒體的強大優勢進行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聞編輯工作中,新聞記者要盡可能地使用當前的新媒體形式,如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從而更加快捷方便地獲取新聞線索及新聞素材,同時還可以在網絡上與聽眾、讀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更好地推進新聞的多樣性發展,更好地為各種受眾人群服務。
2.4加大電視新聞頭條的吸引力度
在編輯電視新聞的過程中,使用頭條新聞來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是加強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播報的頭條新聞通常與重要的會議、重要的領導活動等內容有關。因此,編輯工作人員需要發揮自身的新聞敏感能力,以獨特的視角挖掘出事件更深、更廣的含義,增加新聞的吸引力,豐富電視新聞的素材,推動電視新聞向著信息化、多元化、生活化、親民化的方向發展。
在信息時代的急速沖擊下,要想擺脫傳統新聞編輯的固有模式,就需要進行創新,并根據實際需要提高新聞編輯能力,這不僅僅是新聞編輯的必然選擇,更是全面推進新聞創新與發展的必備要素。新聞編輯應全面強化創新意識及創新理念,從多方著手,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并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從而創作出更具有可讀性以及可觀賞性的新聞。
[1]楊曉婷.提升記者編輯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5(10).
[2]張炯,廖安安.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能力重構[J].中國出版,2014(2).
[3]李延銘.以提升編輯能力為目標的編輯流程再造[J].中國傳媒科技,20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