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勇
(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
?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研究
吳傳勇
(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
摘 要:數字科技的發展必然引起新興媒體的崛起,使傳統媒體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傳統媒體是否仍然需要占有一席之地,傳統媒體如何與新興媒體之融合以及如何融合三個問題,以期能為全媒體的發展起到一些借鑒。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
新興媒體的出現在,嚴重沖擊著傳統媒體,同時,它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機遇。傳統媒體如果能采取措施抓住機遇,緊跟時代步伐,不僅不會被時代淘汰,反之,它將推進全媒體的發展。
媒體隨著數字化信息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如今的全媒體時代,新興媒體發展迅猛,而傳統媒體的比重卻在漸漸下降。但是,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卻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二者可以相互借鑒。
1.1 新媒體的定義與特點
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New media)是繼報刊、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主要特征是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最典型的新媒體是網絡。
交互性與個性化傳播是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兩大特性。具體包括:交互性與及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四個方面。新媒體是相對于舊媒體而言的,一般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更有個性、更智能、更精確。
1.2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
新媒體的代表,如網絡平臺、移動客戶端等,在很多方面是把傳統媒體的內容依靠新技術儲存于網絡平臺播放,所謂換湯不換藥。即使像微信、微博、Facebook等交流互動類的新媒體,實質也是把傳統媒體的內容再次整修,搬到新媒體上。
另外,新媒體發展迅猛勢不可擋,但根基并沒有傳統媒體牢固。雖然開放式的互聯網平臺深受關注,使得受眾群體的參與性更加廣泛,但與此同時,網絡上也流傳著大量的虛假消息。對傳統媒體而言,傳統媒體的新聞持續性長,影響深,基于社會層面的責任要求,媒體的可靠性和權威性相較于新興媒體要高得多,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是新興媒體替代不了的。雖然相較于新媒體而言,傳統媒體的市場接受度、內容新鮮度、傳播速度、受眾接受度等方面都無法與新媒體相比,但傳統媒體在新聞信息真實性、可靠性、權威性以及公信力等方面的優勢,同樣值得新媒體借鑒。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初于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被提出。媒介融合,顧名思義,就是兩種或多種媒介融合在一起,實現一體化的趨勢。媒體融合從本質上講,是不同技術融合后形成的某種新傳播技術,這種新傳播技術的能力大于之前兩種媒體的總和,媒體融合屬于全媒體的范疇。因此,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迫在眉睫,二者融合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第一,優化資源配置,使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使傳統媒體的傳播途徑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第二,能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擴大媒體信息的覆蓋范圍與社會影響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構建的全媒體平臺,能提高整個全媒體平臺的開放性,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第三,提高新興媒體的可信度。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結合,是雙贏的戰略,其對媒體產業的加速轉型有正面的輔助作用。
3.1 內容融合策略
媒體只是傳遞信息的媒介,必須要有優質的內容才能發揮媒體的效用。新媒體之所以受眾廣,是因為在了解受眾需求后,為大眾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傳統媒體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好后續報道,在解讀新聞事件時,保持現有公信力和權威性,擴大自身的輿論影響力,并實現資源整合。
另外,傳統媒體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需要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繼續保持其在公眾心中的權威性和真實性,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
3.2 渠道融合策略
渠道的融合有多方面,包括載體的融合、市場融合和機構的融合等。例如,《解放日報》曾推出了“手持式”電子報。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大眾的閱讀習慣也因新媒體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傳統媒體在重視內容改革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傳播媒介的進步,為此,可以將傳統媒體的資源放入新媒體平臺當中,擴大受眾平臺,使公眾獲取信息更為方便快捷。
3.3 觀念融合策略
第一,用戶至上。前面已經提到,公眾獲取新聞的便捷度影響著用戶粘度。對媒體來說,沒有影響力就是無水之魚。
第二,不斷創新。日新月異是如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新是使得傳統媒體保持影響力的關鍵。
第三,提高商業吸引力。擴展用戶群,為自己的受眾群夯實基礎。
傳統媒體具有新媒體所沒有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新媒體有著傳統媒體所沒有的新鮮度和傳播能力。只有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才能促進全媒體的綜合發展,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