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
?
匯聚青年智慧構建人才“智庫”
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
近年來,江蘇分行按照總行要求,圍繞建設國際一流大型商業銀行分行的奮斗目標,在把農村金融學會打造成高層次、高水準學研平臺的過程中,切實加強青年研究會的組織建設和功能發揮,培養德才兼備的青年人才隊伍,形成一批具有時代特點、體現農行特色的優秀成果,努力把青年研究會建設成為各級行黨委決策的強大“智庫”、理論創新的主要陣地、人才集聚的智慧高地,為全行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支撐。
人才是核心要素,隊伍建設是頭等大事。在各級行黨委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指導下,江蘇分行青年研究會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三步走”之路,組織架構更加完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第一步,2010年,在省分行機關嘗試設立青年研究小組,當時成員尚不足10人。第二步,在全省2012年學會年會上,正式宣布在省學會下設青年研究會,會員數量增加到20人,并由學會秘書長擔任牽頭召集人。第三步,2014年8月,按照習總書記“要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的指示,全省農金學會換屆會議報告明確提出,要在全省農行推廣成立系統性的青年研究會,成為各級行黨委的“智庫”,每個會員也要力爭成為“智囊”。省分行復建以來首任老行長、省農金學會首任老會長、新四軍老戰士,現年95歲高齡的陳寅生老人,仍堅持出席全省及部分市學會年會,而且每次都勉勵年輕人做好農金科研。在2014年總行學會工作會議上,樓文龍副行長對江蘇分行做法予以了肯定,更是莫大地激勵和鼓舞了我們要堅決辦好青年研究會。目前江蘇全轄13家分行均已成立分會,通過宣傳發動和逐級推薦、選拔、申請,以研究愛好、已有成果和科研潛力為評判標準,成功吸納一大批年輕的高學歷員工和業務骨干入會,會員已達到765人,其中蘇州分行會員達206人、常州分行達100人。青年研究會員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相當部分為研究生及以上高學歷。青年研究會集中了全行人才優勢、實踐優勢、資源優勢和創新優勢,形成了定位明晰、特色鮮明的新型智庫體系,正在向著服務于各級行黨委決策的“最強大腦”邁進。
青年研究會的綜合平臺功能,一方面在于幫助會員學習提高、營造研究氛圍,另一方面在于鼓勵會員服務全行中心工作、大力開展理論研討,并推動成果轉化、提升研究價值,進而助推會員個人發展成長。一是創造創新的平臺。通過“四個既要又要”的模式創新推動取得創新型成果,即:既要研究頂層設計,又要研究基層踐行;既要全面研究,又要專題研究;既要思考未來,又要立足當前;既要團隊研究,又要個人研究。通過課題分類和會員分組,青年研究會創新型開展科研攻關取得良好成效,據初步統計,已在《財經研究》、《現代金融》等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多篇課題報告及調研報告在總行、省社科聯、省金融學會等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2013年,青年研究會被分成5個小組,用創新性的思路起草了全省農行三年發展規劃。二是學術研討的平臺。近幾年來,江蘇分行省、市學會歷次年會都有青年研究會員參加,并有代表作論文交流。今年初,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高友清主持省分行機關年輕高學歷人才座談會,聽取理論和調研成果匯報,并布置了一系列課題。省學會舉辦“青年論壇”,圍繞“互聯網金融”、“三農金融服務”等重點課題,多人現場交流,匯報研究成果,先進會員代表暢談感想,分享心得體會,學會常務副會長肖國奎副行長出席、點評,并對青年研究會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三是學習交流的平臺。金融研究是積土成山、厚積薄發的工作,我們非常注重對青年研究會成員的理論、業務技能培訓。各級學會廣泛邀請系統內外專家授課,極大地提高了會員的理論水平。在總行大力支持下,戰略規劃部、辦公室和董辦等多個部門委派專家赴省分行和鹽城等市分行授課,省學會也多次安排人員到各市學會開展培訓,揚州市學會邀請省社科聯副主席和南京大學知名教授作專題講座。在“請進來”的同時,創造機會讓青年研究會員“走出去”,廣泛開展外部交流和培訓,深化合作,啟迪思想。今年8月,南京舉辦“新經濟峰會”,國際著名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等一批專家發表演講,江蘇分行從省金融辦得到兩個出席名額,均給青年研究會代表參加。對省金融學會、省社科聯等組織的每次講座,也都力爭讓會員參加。為鼓勵會員自學新知識、了解新動態,省學會還購買了《經濟學前沿》、《偉大的博弈》等14本書刊分發各會員。四是培養成長的平臺。得益于青年研究會各類理論聯系實際的鍛煉,江蘇分行組織部門也把青年人才的金融研究能力作為個人培養路徑設計、崗位輪換交流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參考,青年研究會員普遍得到了良好成長。省分行機關2012年發展的20名會員,幾乎都成為部門業務和寫作骨干,其中2名成長為副處級干部、8名成長為內設單元經理。泰州等分行提出對業績突出的青年研究骨干推薦進入市分行后備干部庫等措施。
江蘇分行不斷完善青年研究會的日常運作機制,組織管理能力和會員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為最大程度激發和調動年輕人開展金融研究的積極性,考核激勵機制也逐步建立和配套。一是用稿激勵機制。在省農金學會載體上,專門開辟專欄,每期刊載1~2篇青年研究會會員的研究成果,稿費是其它論文的3倍,目前該欄目采用青年金融人才撰寫的稿件已近30篇。南通等多家市分行青年研究會制訂辦法,視采納稿件學術期刊的層次,給予作者原稿酬一定比例的獎勵。揚州市學會為鼓勵青年研究會員學習、提高和投稿,為每位會員征訂了《農村金融研究》、《現代金融》等期刊。二是競賽激勵機制。除積極參加總行和外部征文競賽活動外,省農金學會還聯合省分行團委及業務部門,積極舉辦專題征文活動,對獲獎者不僅給予經濟獎勵,文章也優先推薦在學會交流載體上發表。三是評先激勵機制。視調研成果和用稿數量,并結合工作表現,省學會每年組織對青年研究會會員的評優,優秀會員還將被評為省學會先進個人。除上述有形激勵外,各級行領導對成果突出青年研究會員的充分肯定和鼓勵,也極大增加了青年研究會員的科研信心和精神力量。
江蘇分行青年研究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離高標準、嚴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下一階段,將繼續按照總行學會工作要求,發揚“比學趕超”精神,認真向兄弟行學習,主動適應新常態下金融研究工作的新特點,圍繞打造“青年銀行家搖籃、金融科研基地、服務業務創新搖籃”的目標,緊扣“立足于經營、服務于決策、應用于實踐”的功能定位,使青年研究會真正成為金融研究的基地,會員成長的平臺,讓青年金融人才在工作和成長中有熱情、有機遇、有收獲、有舞臺、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