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震飛
?
商業銀行授信業務中的法律風險控制
□任震飛
摘要:授信業務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中重要的一項業務,同時也是商業銀行面臨風險較多的一項業務。授信業務面臨最大問題就是不良資產問題,縱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會發現相當一部分風險、集中在法律風險上。因此,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法律風險防范是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核心內容之一。
商業銀行是高負債高風險行業,它面臨著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當然也包括本文討論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日常經營和業務活動無法滿足或違反法律規定,導致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而授信業務法律風險,從狹義上講是指商業銀行所簽署的各類授信合同、承諾等法律文件所面臨的風險。
隨著商業銀行參與市場競爭,各行置身于同一規則的法律環境中,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特別是授信業務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日益復雜,不同種類的授信業務,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有所不同。
(一)授信業務一般法律風險分析。
1.融資合同效力待定引起的法律風險。一是融資合同要素與債權憑證要素不一致,導致融資合同效力待定,主要表現在債權憑證放款日期早于融資合同約定的借款日期、債權憑證上的融資金額大于融資合同約定金額等。二是融資合同非借款人簽章,導致融資合同效力待定。如:某商業銀行于2013 年8月1日向甲發放個人消費貸款50萬元,由乙承擔保證責任,在簽訂借款合同時,面簽不到位,由甲的妻子代簽字,貸款逾期后,該行提起訴訟,后經筆跡鑒定,借款合同上的簽字非甲的筆跡,法院判決乙不承擔保證責任。
2.擔保合同效力待定引起的法律風險。一是擔保合同簽訂日期早于主合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是從合同,借款合同為主合同,從合同簽訂的日期早于主合同,擔保合同有可能無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二是擔保合同上約定的擔保期限短于主合同約定借款期限,擔保合同約定期限后,借款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
3.主從合同不匹配引起的法律風險。一般情形下,主從合同使用的合同類型應保持一致,若主從合同類型不匹配,很有可能引起法律風險。主從合同不匹配主要表現為:一是從合同編號漏填,導致擔保脫離主合同。二是主、從合同鏈接編號錯誤。擔保合同中所連接的借款合同編號有誤,導致擔保瑕疵。三是追加擔保的最高額擔保類合同未與主合同鏈接。四是主合同未列明組合擔保全部擔保方式。如某房地產開發貸款擔保方式為房地產抵押和法定代表人個人保證,在主合同中僅注明抵押擔保,未寫明保證擔保方式。
(二)保證貸款主要法律風險。一是保證人資質方面存在的風險。保證人為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職能部門,因違反《擔保法》的規定,擔保無效。二是保證合同非保證人簽章或虛假簽章的,導致保證合同無效。三是格式和非格式條款約定不一致導致的風險。如:在保證合同其他約定中對擔保期限、擔保金額等進行約定,導致按非格式合同條款執行。四是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引致的風險。根據《擔保法》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授信業務中常見的此類法律風險為:貸款展期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導致保證合同無效。
(三)抵押貸款主要法律風險分析。一是抵押物存在瑕疵帶來的風險。如:在建工程抵押的,因拖欠稅款、建設工程款等,影響優先受償權。二是抵押物約定不明導致的風險。當有多項財產為同一份借款合同項下債務作抵押擔保時,大多商業銀行在簽訂抵押合同時,往往制作《抵押物清單》作抵押合同的附件,將抵押財產明細列在《抵押物清單》上。若《抵押物清單》沒有對應抵押合同的意思表示,則《抵押物清單》有可能無效,抵押合同項下的抵押財產不明確導致抵押合同瑕疵。三是最高額抵押合同項下抵押物被保全、查封后仍發放貸款引起的風險。《擔保法》規定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不包括抵押物因財產保全或者執行程序被查封后發生的債權,根據最高額抵押擔保合同辦理信貸業務時,抵押物被保全或查封后仍發放貸款的,抵押擔保無效。四是“抵押不破租賃”規定帶來的風險。抵押合同簽訂前,抵押資產已出租的,將直接導致在處置抵押資產時,因“優先受買權”、“優先租賃權”等的存在,大大降低執行的難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抵押物價值。
(四)質押貸款主要法律風險分析。一是質押物存在瑕疵引致的風險。如:質押的專利權未履行必要的年檢手續,導致質押物的價值明顯減少,影響債權的實現。二是質押期貸款到期日超過質押物到期日。如:專利權質押貸款到期日晚于質押的專利權到期日,貸款到期后,借款人無力償還的,因質押的專利權已到期,第二還款來源無保障。三是倉單質押或應收賬款質押類貸款監管手續不到位引起的風險。如:辦理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時,未與應收賬款出質人簽訂賬戶監管協議或未與應收賬款付款人約定按指定要求還款的,將降低貸款第二還款來源的保障度。四是應收賬款的真實性難以判斷。如:是否虛構應收賬款;是否存在應收賬款在出質前已清償,只是出質人未下賬,或以其他應收賬款數據冒充出質應收賬款的情況;是否存在出質后出質人收取了第三債務人清償的款項,但未提存或保管,而是用作其他目的,致使應收賬款嗣后不存在的情況。以不存在的應收賬款質押,質押合同自始無效,質押物嗣后不存在的,質押合同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
(一)授信業務一般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
1.規范融資合同及債權憑證要素的填寫。借款人符合借款資格;各類合同要素填寫應齊全、完整、規范;融資合同上摘錄的擔保人、擔保合同編號應與擔保合同一致;公司客戶在合同文本及相關附件上加蓋的公章必須與預留的印模核對一致;借款人是個人的,應當面簽字或捺印。債權憑證上的要素填寫齊全、完整、規范;摘錄的合同編號與融資合同編號一致;放款日期在融資合同有效期內;到期日應與一般融資合同相一致;利率、金額、用途與一般融資合同應一致。
2.規范擔保合同要素填寫。擔保人有擔保資格;擔保人章程中對于對外擔保不存在限制條件;簽訂從合同時,應以簽訂主合同為基礎,從合同的簽約日期應該與對應的主合同簽約日期相同或在其之后;擔保合同要素填寫是否齊全、完整、規范;擔保合同上摘錄的主合同編號與主合同編號是否一致;放款日期是否在擔保有效期內;擔保合同上約定的擔保期限不短于主合同約定的借款期限。
3.規范主從合同匹配度管理。原則上主從合同性質應相互匹配,即主合同使用一般合同,從合同對應使用一般合同;主合同使用最高額合同,從合同對應使用最高額合同。主從合同的日期、金額、期限及其他要素應相互銜接,不存在影響合同效力的情形。合同期限與登記期限應相互匹配。使用最高額抵押、最高額股權質押、最高額專利權質押合同時,根據合同使用的匹配性要求,在使用最高額主合同的同時,主從合同期限應與登記期限相匹配。
(二)保證貸款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
1.高度關注保證人資格審查。保證人應具有保證資格,非《擔保法》規定的禁止擔保情形,擔保行為有合法的授權,不違反企業《章程》的規定,企業法人分支機構作保證人的,應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原則上應當優先選擇代為清償債務能力強、信譽狀況好的法人為保證人;對集團公司本部(母公司)為本集團公司內部成員單位擔保、集團公司內部成員單位之間擔保、其他保證人之間相互擔保以及其他組織、自然人作保證人的,應當從嚴掌握。
2.推行核保制度。所謂核保主要是商業銀行對擔保人擔保行為真實性的再次核實,辦理核保手續應在擔保合同簽訂后、貸款實際發放前完成,一般對于同一份擔保合同項下的擔保業務,核保只需要一次。核保書上應由擔保人加蓋公章、擔保人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理人簽字;擔保人公章應與印模核對一致,擔保人如是個人,應執行面簽制度。核保時,建議實行雙人核保制度。
3.嚴格合同條款管理。合同上的“其他事項”欄一般為空白,應規定該條款嚴禁根據保證人意圖隨意填寫,如確有并需要約定其他事項的,具體內容須征求商業銀行法律合規部門意見并得到明確答復后方可填寫。
4.在變更融資合同主要條款時,應堅持取得保證人同意變更的書面意思表示。在對貸款進行展期、發放借新還舊貸款、與債務人協商上調貸款執行利率等時,應征得保證人同意,應讓保證人在展期協議、借新還舊貸款合同及利率補充協議上蓋章確認。變更融資合同其他主要合同時,應由保證人出具同意變更的確認函。
(三)抵押貸款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
1.全面調查抵押物現狀。在調查期間,應對抵押物的權屬性質、權證的真實性、共有情況、稅款的支付情況、建設工程款的支付情況、坐落情況、使用現狀、投保情況、被保全或查封情況等進行全面調查,同時,不得接受《擔保法》規定禁止抵押的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財產等作為抵押物。
2.嚴格審查抵押物的附件及抵押登記權證。應完整填寫《抵押物清單》所對應的抵押合同編號;一份抵押合同對應多份不同編號的《抵押物清單》時,清單上對應填寫的抵押合同編號應相同;一份《抵押物清單》不能完整填寫對應的抵押合同項下抵押人的全部抵押物明細而需使用多份抵押物清單時,應在一份《抵押物清單》上填寫同一抵押人的抵押物明細,盡量避免同一抵押人的抵押物明細填寫在多份《抵押物清單》上;《抵押物清單》由抵押人、抵押權人簽章。應確保抵押登記權證上登記的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坐落、面積、權利價值、登記期間等與抵押合同、抵押資產權證的一致性。
3.推行核押制度。根據抵押合同初次發放貸款時,應對抵押人的主體資格、抵押物權屬、抵押人對抵押物享有的所有權和處分權、權屬證明的完整、真實、有效性、抵押物評估價值的合理性、抵押物的真實性、抵押物現狀與權屬證明的一致性、抵押物的出租、抵押情況等進行核實。同時,為了避免抵押物被保全、查封后仍發放貸款而引起的風險,因此建議根據最高額抵押合同從第二次開始放款前應到抵押登記部門對抵押物是否被保全、查封、凍結進行核實。若抵押物存在上述情形的,則不得繼續發放貸款。
4.租賃在先的,放款前應要求抵押物租賃人出具放棄優先權的承諾書。在簽訂抵押合同前,抵押物已出租給第三人的,放款前,應要求租賃人出具下列承諾:即在抵押權人就上述被擔保主合同實現債權時,承諾人同意放棄優先承租權、優先購買權,并同時無條件解除承諾人與抵押人之間就抵押物簽訂的租賃合同。
(四)質押貸款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
1.嚴格控制質押貸款到期日。在發放質押貸款時,為確保貸款的風險保障度,應嚴格控制質押貸款的到期日,存單質押貸款到期日不得超過存單到期日;保單質押貸款的到期日不得超過質押保單保險期限到期日;專利權質押貸款的到期日必須在質押專利權有效期之前;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貸款到期日應略晚于質押應收賬款付款日。
2.加強質押貸款的監管。以專利權質押的,商業銀行應督促出質人及時履行必要的年檢、登記、變更等手續,確保質押的專利權保持一定的價值。商業銀行應加強倉單質押貸款的監管,與倉儲公司簽訂倉單監管協議,明確倉單項下貨物出入庫管理、價格波動管理、倉儲公司違約責任等;同時核實倉儲公司的資質、倉儲日常管理情況和倉儲物出入庫記錄的完整性等。對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則應注重應收賬款與貸款到期的匹配性;與出質人簽訂應收賬款收款賬戶的監管協議,明確商業銀行有權視應收賬款的回籠情況進行收貸處理;同時,應在應收賬款付款人對應收賬款真實性、付款期限等進行確認的基礎上,要求應收賬款付款人出具承諾書,承諾在付款時將款項直接付至指定賬戶,否則愿承擔違約責任。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無錫惠山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