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鳳
?
創新黨員教育培訓方式方法
□郭瑞鳳
摘要:全面加強黨員教育培訓是一項重要工作,但當前的教育培訓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目標單薄,既與現有的黨員隊伍結構不相符,也與當下的形勢和環境不合拍。為此,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重點加大、加深、加快黨史國史“必修課”學習;進一步做活形式文章,強化互動性、現場感;注意發揮好老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形成良好的新老交替局面;引進運用大數據技術,為各級黨委正確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隨著農行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農行各級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黨員隊伍結構日趨復雜,無論學歷、年齡,還是人生閱歷、綜合素質,都參差不齊、長短互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銀行業整體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塵埃落定,給持續穩健經營帶來了極大挑戰。加大黨員隊伍教育培訓,打造“七有”班子和隊伍,使之更充分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帶領全體員工攻堅克難,奪取新形勢下各項業務經營的新勝利,開創農行事業發展新局面,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重中之重,但從實際情況看,當前整體的教育培訓實效并不盡如人意,需要創新方式方法。
(一)當前教育培訓的不足。一是內容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和側重于兩大方面:其一,業務、產品知識,營銷、服務、領導管理技能;其二,各級領導重要講話及各種規章制度。這些是必須的,也是重要的,對各級黨員強筋壯骨不無裨益。但當前,內外部環境和形勢紛繁復雜、變化多端,改革發展任務又十分艱巨,不僅要求黨員和黨員干部懂業務、懂市場、懂產品,還要懂員工所思所想,懂自覺主動擔當,懂正確適度取舍,懂團隊精神分工合作……與之相比,上述教育培訓內容,顯然“養分”不夠豐富。二是形式較為單調。你講我聽,你站我坐,過于單線、靜態、生硬、強勢,容易讓受訓者產生較強的距離感和抵觸感。三是目標較為單薄。務實性強,務虛性較弱,偏重于專業技能的鞏固提高,對意志品質、政治覺悟、文化智慧、人性溫度、人文素養等“軟實力”的增進、提升方面關注得不夠,對如何進一步喚醒黨員身份意識和黨章意識,高揚黨組織旗幟,塑造新時期下的黨員新形象,探索不力、思慮不深。剛柔并濟,虛實結合,內外兼修,才能讓氣氛更活潑些、思路更開闊些、思想更解放些,最終賦予各級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智慧的雙眼、敏銳的大腦和強大的心臟,帶領團結全體群眾、全體黨員為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目標砥礪奮進、負重前行。
(二)重點加大、加深、加快“必修課”學習。在堅持剛性的教育培訓外,應適當增加一些柔性的學習內容,包括歷代領導人、專家、學者關于抗戰史、革命史、黨史、國史以及哲學、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現代民主制度等方面的經典論述、重要研究,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實踐論》、《矛盾論》,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奧勒·利烏斯《沉思錄》,盧梭《社會契約論》,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優秀文學、影視著作,如金一南《苦難輝煌》,崔永元《我的抗戰》,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以及《亮劍》、《長征》、《北平無戰事》;還有詩歌、美術、音樂、攝影名作名篇等等。這些作品、著述,融哲理性、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為一體,能夠以精辟獨到的觀點、嚴謹縝密的論證、優美曉暢的語言、鮮明多元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真摯深厚的情感,從感情、感性等柔性方面,予讀者、觀眾以強烈的心靈沖擊和“美的享受”,掀起“我觀察,我思索,我認知”的“頭腦風暴”,從而正視聽,明是非,辨真偽,定善惡,在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同時,達成陶冶情操、升華情感、純潔思想、提高覺悟的教育培訓目標。當前,要對全體黨員和領導干部重點加大、加深、加快“必修課”的學習。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對于農行全體黨員而言,在學好黨史、國史的基礎上,還應加強行史(農行整體發展歷史和本單位發展歷史)的學習。學好“必修課”,一是有利于端正、統一認識,明白“我們從哪里來”。認清來路,才能眺望未來。當下,只要稍微留意,就會發現不少對于歷史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有人解構崇高,矮化甚至丑化英雄,邱少云、劉胡蘭、董存瑞、楊子榮、雷鋒等都曾被重新這般“演繹詮釋”過,有人罔顧史實,用支流否定主流……種種雷言雷語、妄行亂為正反映出歷史教育和歷史普及的缺失。因此,只有深入、更多了解了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和黨史,才能深刻正確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華民族5000余年悠久燦爛文明一脈相承,它的最終確定,不是靈感突發的偶一為之,也不是心血來潮的隨意之舉,而是經歷了艱辛漫長的上下求索;農行由小到大、由鄉到城、由國內到國際不斷發展壯大,也經過了幾代農行人的艱苦奮斗。全體黨員應本著一種“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的態度去敬畏、尊重歷史,對過去的人和事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珍惜、把握現在,不輕易、輕率地妄議、非議、亂議。二是有利于堅定“三個自信”,明白“我們向何處去”。通過學習閱讀歷史,我們還會了解到,在90多年的風云激蕩狂飚突進中,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經歷了地獄之火——“外部的圍追堵截、內部的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以及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變”后,才由弱變強、以少勝多,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中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使中華民族由東亞病夫躍為東方巨龍、由百年沉淪轉為百年復興。法國年鑒學派史學家大師呂西安·費弗爾曾說,“在動蕩不定的當今世界,只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有了深刻、正確認知,我們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窘境”,始終保持“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定力和高超的歷史洞察力,透過紛紜復雜的表象、光怪陸離的現象和莫衷一是的亂象,看清主流,抓牢主線,明確主題,把握本質,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爭做“四有”黨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際一流大型商業銀行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三是有利于增強責任擔當意識,明白“我們該如何做”。2015年的農總行工作會議指出,盡管農行在總體實力、盈利能力、服務水平、風控建設上都取得了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但由于歷史包袱重、股改上市晚、社會責任大等原因,農行與先進同業的差距依然較大。這要求全體黨員尤其廣大黨員干部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全體黨員應把學習黨史、國史、行史作為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堅持不懈地推進,做到學而思、學而信、學而行,在各自崗位上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
(一)集中與分散、垂直與橫向相結合。鑒于人多面廣、管理鏈條長、工作目標任務重等實際情況,除適度的集中外,還可以基層網點支部為單位,自行不定期地組織微沙龍式的教育培訓。要以共建、PK賽、“接力閱讀”、讀書沙龍等形式,強化系統內、外支部與支部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此消除隔閡,減少誤解,爭取更多共識,形成攻堅克難的戰斗力、凝聚力。通過近幾年的運行實踐,農銀網絡大學已被員工廣泛認可。建議將應學或員工關注度較高的重要篇目、經典論述、優秀作品加載到網絡大學中,方便全體黨員學習;各分行也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內網、微博、微信不定期發布、預告教育培訓主題,或組織征文、演講、創意大賽、“金點子”征集等,或開展在線搶答、測試等小型、多樣化趣味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雙線交流、探討,營造寬松愉悅、濃烈厚重的教育培訓環境和氛圍。
(二)強化互動性、現場感。除考試測評、撰寫心得外,還可組織面對面的交流、討論。交流、討論的內容,既包括指定的教育培訓話題,又可涉及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關心的熱點新聞、熱點事件、熱點影視劇及小說等,目的是通過“紅紅臉、出出汗”明晰背景,剖析根源,找準實質,借此換位思考,做好審視、反省,“我是否像新聞、事件中的當事人一樣,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我是否能像先烈前賢一樣,在強敵前敢于亮劍,在困難前勇于沖鋒?”“如何立足崗位,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如何謹言慎行,從政治覺悟上、思想認識上更鮮明地體現身為黨員和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實踐表明,外部環境形勢越是浮躁動蕩,經營管理越是遭遇困境阻力,越是需要借助酣暢淋漓的思想交鋒、碰撞,強化反思、審視,實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找到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克服困難的措施和辦法。
俗話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全行各級支部現有黨員隊伍中,中老年黨員占據了一定比例。他們工作多年,轉戰多個崗位、多個條線、多個單位,積累了豐富厚重的從業經驗,各有各的“獨門絕技”。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應輕易浪費或埋沒。而且,他們當中很多人責任心、事業心重,自覺擔當、主動作為意識強,是名副其實的旗幟和標桿。農行要想基業長青,事業后繼有人,就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中老年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促其進一步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培養出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年輕黨員。另外,以身邊人教育身邊事,既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培訓途徑,又能事半功倍,取得更為明顯的教育培訓成效。為此,要創造條件,造濃氛圍,讓老黨員們樂于勤于“傳道、授業、解惑”。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要做好規劃統籌和雙向考核激勵,一方面,盡可能地為每位新入行員工指定輔導人,明晰各自具體權利、職責和達標期限,另一方面,要從工資、福利待遇、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榮譽獲取等方面,對那些帶出、培養了優秀徒弟和接班人的老同志、老黨員,以及在專業知識、規范化服務、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等方面進步明顯的青年黨員,作出應有的、及時的、適度的認同認可,并要深入、全面地總結提煉成熟的、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加以推廣運用,增強其成就感、獲得感,激發教學雙方更高更濃的“向上提升”的內生動力,并為形成良好的新老交替局面、加快黨員隊伍建設探尋出更多可行路徑。青年黨員要虛懷若谷,端正心態,提高認識,以應有的尊重、感恩,多看老同志、老黨員的長處和優勢,多發現、肯定其亮點、閃光點,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向他們學知識、求本領、問經驗。青年黨員、青年員工只有勤學苦練使自己脫穎而出,才能加快、加速自己成長、成才。老黨員則要寬大胸懷,繼續恪盡職責,從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做好督導、提點、灌輸,將自己的“獨門絕技”盡快傳承給下一代。
正如舍恩伯格和庫克耶指出,“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及時、精準地分析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心理變化、精神狀況,分析了解黨群干群關系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幫助我們正確決策部署、科學研判趨勢、及時發現掌握規律,從而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全局掌控能力,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效性。各黨支部應將述職(廉)報告、工作總結、年度考核、基本信息等資料以及“三會一課”、談心談話、教育培訓、考試競賽等記錄,及時、完整、準確地錄入相關系統中,為有效運用大數據技術打基礎。要與時俱進,及時改進、完善、豐富相關系統功能,使之能夠更準確、更及時、更全面地抓取相關數據,完成相關分析調查,為各級黨委正確決策提供科學有力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謝麗爾·桑德伯格著,顏箏、曹定、王占華譯:《向前一步》,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
[2]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浙江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黨史研究室:《學習黨史國史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人民日報,2014年5月12日07版
[4]魏靖宇、劉曉勇:《運用大數據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人民日報,2015年4月23日07版
[5]許全興:《大興學習之風》,人民日報,2015年7月19 日05版
[6]卞民德、潘俊強:《歷史學家要學會向公眾講歷史》,人民日報,2015年8月31日14版
[7]陳晉:《廣讀天下奇書常新胸中日月——毛澤東與他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人民日報,2015年9月8日24版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鎮江京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