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無錫錫山支行課題組
?
無錫市制造業創新和金融支持情況調查
農業銀行無錫錫山支行課題組
摘要:目前制造業創新和金融支持發展的過程中尚存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發明專利比重小、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文章結合無錫市制造業創新情況,提出建立投資考核機制,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挖掘金融科技政策深度合作、建立直接融資渠道等措施。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發展日益強大,甚至被稱為“世界工廠”,制造業的迅速發展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也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是近年來,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削弱。當前,市場競爭已經從簡單的價格競爭轉變為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競爭。無錫制造業存在缺乏核心技術、研發能力薄弱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分析無錫制造業創新和金融支持情況,研究提高無錫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將有助于無錫制造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一)新興產業。
近年來,無錫新興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15年上半年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0%,增幅較大的為互聯網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微電子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無錫企業大力發展先進的制造業項目,如三星SDI偏光板項目、捷普綠點機器人裝備及精密模具中心項目、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高壓直噴項目等。無錫市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基地,以新興產業為先導,通過產學研等形式建設新興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興材料、互聯網技術與運用、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通過發展產業集群,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目前,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在新興材料、電氣、光電信息等新興產業,已經建成了9個研發平臺、3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5個聯合技術研發中心,通過產學研形式拉動企業發展。
(二)新興技術。
對于制造業來說,技術核心是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發展新興技術,優化和升級制造產業。當前傳統中小型企業在不斷發展新興技術,以電動產業為例,雅迪、愛瑪、新日等電動車知名企業率先使用新興技術,實現“四換工程”,即“低端”換成“高端”、“機械”換成“數碼”、“單臺”換成“成套”、“人工”換成“智能”,并成功帶動周邊業內企業一起進行技術改革,優化生產線。通過采用新興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比如,板材加工行業以前是采用人工估算,通常是在鋼板上手工畫樣,難以避免誤差,產品質量難以提高,在建成新興的自動化流水線后,采用激光平板切割機和光纖激光切管機等智能化技術,大大提升了鋼板的產品質量。
(三)新興市場。
全球經濟化迅速發展過程中,資本向生產成本低、資本利用率高的地方流動。改革開放以來,無錫制造業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外也成為制造業產品重要的銷售市場。無錫部分制造業企業于境外建立了生產和研發基地,構建了國際營銷網絡,延伸了產業鏈,通過國際市場資源實現產業擴張,形成了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帶動并促進了無錫制造業基地的形成,提高了商品和勞務輸出,增強了無錫制造業整體的跨國生產經營能力和國際核心競爭能力。
同時,無錫企業除了外銷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還開拓了新興的國際市場。比如紅豆集團等企業創立了柬埔寨西港特區,吸引了金五星針織等一批優秀的無錫企業先后入駐,開拓了國際化新道路。
(一)銀行信用融資仍是主要資金來源。
對于大多數創新型中小企業而言,尤其對于無錫市占多數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來說,他們的外部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仍然是主要資金來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至2014年末達到了81.68萬億元。其中,投向小微制造企業的貸款余額為15.46萬億元,占貸款余額的30.4%。
如果獲得貸款資金比例偏低,將直接造成制造業能夠獲得的資金無法滿足他們生產經營需求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金融業對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作用。
為了更好地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多家商業銀行特別對內設部門進行了調整;同時,各家商業銀行也積極創新金融工具和使用各項金融衍生產品,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國農業銀行推出了主要為小企業量身定做的小企業簡式快速信貸業務,小企業可采用國有土地使用權、房地產、存單、國債、銀行票據全額抵(質)押或優質大中型法人客戶和擔保公司擔保,評級、授信和用信同時審批,融資額度可根據小企業的需求靈活確定,最高可以達到3000萬元。
(二)證券融資仍在起步階段。
證券融資是指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來籌集資金。截至2015年12月,我國上市公司的總數已經達到1079家,市值為302229.71億元(數據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774家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市值為103058.26億元(數據來源:深圳證券交易所)。盡管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相比以前已經得到進一步的挖掘,但中小企業無論是上市數量,還是上市公司市值都極其有限,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股票融資需要。
國內債券市場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跨入債券市場進行融資仍存在困難。盡管法律并沒有明令禁止中小企業發行債券,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距離債券法規定的發債條件差距比較大。
《公司法》中明確規定:發行債券的股份公司的資產凈額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凈額不低于6000萬元人民幣。大部分的新興企業暫時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因而企業債券融資的規模非常小。
(三)商業信用融資未被充分挖掘。
企業賒銷商品給交易對手,形成了應收賬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爭取客戶,會部分甚至全部選擇以信用的形式進行交易往來,無錫的制造產業也不例外,銷售收入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應收賬款。所以如何有效地使用信用這種方式來營銷企業產品并進行資金融資,正是目前商業銀行需要深度探討的問題。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企業的應收賬款比應付賬款時間平均多了51天,收回一筆銷售款要比支付一筆采購款時間平均多用12天。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的應收賬款融資較為集中,這多出的每12天一個循環,無形中加劇了企業資金的周轉困難。
為充分盤活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發揮商業信用融資,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2007年9月1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在上海上線運行。這為各銀行拓展應收賬款等動產質押業務提供了平臺和支撐,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根據企業的應收賬款,提供相應的授信。目前銀行間已經廣泛使用的保理貸款,正是應收賬款商業信用的使用成果。
(四)租賃信用融資未能充分利用。
我國的租賃業從無到有,積極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緩解了企業資金不足的困境。融資租賃是實物信用與銀行信用相結合的新型金融服務形式,具有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大多數創新型制造企業需要資金更新設備、改造技術。而融資租賃相對而言,對企業的資信和擔保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比較適合中小型的新興企業。
一方面,融資租賃可以使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在保有銀行貸款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另一方面,融資租賃本身也能夠通過租賃設備,使設備集約化、循環式的使用,間接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更為有利。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對租賃信用方式融資認識不足,沒有充分利用好融資租賃。
(一)中小民營企業融資依然困難。
國內制造業在生產、經營和銷售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企業運營流轉——首先是研發產品的起步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和時間;在生產產品的階段,需要充裕的生產資金;在銷售產品的階段,需要支付產品銷售的各種資金。資金成了制造業發展壯大的奠基石。中小企業上下游議價能力弱,部分會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也缺少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從而制約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中小企業本身規模較小,銷售收入相對來說不穩定,風險管控能力差,信貸融資時缺乏抵押擔保品等制約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創新程度不高,發明專利比重低。
創新是制造業逐步升級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其中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專利,其中發明專利的技術密集度是最高的,也最能反映創新對產出的比重營銷。只有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將發明專利應用到制造業的產出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制造業產品的技術密集度,并提升制造企業的產品的數量與質量,從而提高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而由于無錫發明專利比重低,也導致金融支持對制造業升級的促進作用不大。
(三)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
信用擔保是制造業和金融產業跨行業合作的重要橋梁。目前的信用擔保機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擔保機構規模較小,尚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擔保需求。第二,政府支持的信用擔保機構需要加強市場化運作和管理,尚未明確市場定位,難以吸引更多的擔保客戶。第三,尚未建立風險分散、損失分擔和補償的機制。
(一)加大金融支持企業創新力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新興制造業是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它的發展能夠影響到眾多的上下游行業,對整個產業的進步也具有巨大的意義。而技術創新可以給企業帶來多重的乘數效應。企業通過加強新興技術的應用,能促進傳統產業的創新性發展,從而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給創新主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引進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的同時,使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幫助制造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
(二)建立投資考核體系,提高創新與金融依存度。
不同的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因此金融支持應該以企業所處的生命階段為參考,制定不同標準以及不同考察體系。對于已經具備優勢的企業,金融支持應著重保持他們的優勢;對于創新型企業應對其所投項目的可行性、可持續性進行分類評估,扶持并挖掘其潛力。資本積累是制造創新的前提,技術創新是金融投資的新方向。在創新的不同階段,向企業提供不同的資金來源,通過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制造業的創新發展。
(三)完善金融支撐體系,建全風險補償體系。
不同發展階段企業融資的要求不同,對于所需資金規模、融資方式和企業所能付出的經濟成本有很大差異。因此,金融支撐不能一概而論,在推動金融對制造創新型企業的支持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金融支撐體系。以企業的發展規律為參考,促進銀行類金融機構業務創新,包括進一步完善間接融資體系,同時也努力為企業直接融資創造良好條件。對于制造業創新所涉及的信貸業務,按照準入規范、審查嚴格、后續處理科學的要求,對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進一步優化,避免因為業務不及時造成企業信用流失等情況的發生。
(四)挖掘金融科技政策深度合作,建立直接融資渠道。
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設立“產業專項基金”,支持中小型的新興企業產業升級,鼓勵企業提升生產技術,加大對企業創新研發和自創品牌的支持。組建專項行業協會,在財政上加強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提升行業協會公共服務力度和深度,搭建公共信息平臺,對已成熟的技術推廣和促進。建立專門化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根據制造創新型企業貸款時間急、金額小、用信頻繁等特點,建立獨立的中小企業信貸流程和管理制度,由政府牽頭,銀行配合,企業參與,以政策性機構為擔保,為創新性制造型企業提供信用支持。
【參考文獻】
[1]何敏峰.關于金融支持無錫現代化建設的幾點思考.金融縱橫.2013年第6期。
[2]陳春霞.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現實分析[N].江西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洪紅濤.黃沛.長三角地區制造業創新現狀及對策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年第22卷第3期。
[4]韓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國制造業創新效率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
(課題組成員:謝瑛、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