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茹
(蘇州大學 傳媒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突發事件的社交信源如何核實:對Storyful的個案研究
徐靜茹
(蘇州大學 傳媒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新媒體時代,社交網絡上的信源魚龍混雜。為辨別信源真偽,國外一批致力于“信源核實”的社交媒體通訊社相繼問世。本文通過對社交媒體通訊社Storyful的運作理念,尤其是對“雙保險”核實機制的詳細解讀,分析了其在社交信源核實方法上的成功之道,并對其不足之處提出反思。
新媒體;社交信源;核實方法
新媒體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新聞產制的固有模式早已改變,大量原創內容充斥于社交媒體,顛覆了傳統傳媒業在信息發布和傳播上的壟斷地位。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不僅嚴重破壞了新聞真實性,而且社交媒體的公信力也遭到損害。
由此,國外一批致力于“信源核實”的社交媒體通訊社相繼問世,以幫助公眾在社交媒體的各類報道中辨別信源真偽。愛爾蘭媒體人馬克·利特爾于2010年創立的Storyful網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947年,以哈欽斯為首的出版自由委員會在報告《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中正式提出“媒介專業化”,強調新聞工作者應客觀、公正、獨立、真實地描述新聞現象、報道新聞真相、反映事實的本質、承擔媒體的社會責任。
但是,在社交媒體時代,由于“搶新聞”的需要,以及事實本身的復雜性,使得記者在一定時間內核查清楚事實并非易事。在此背景下,2010年5月,Storyful應運而生。
誕生于社交媒體時代的Storyful,利用“雙保險”策略對信源進行核實。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Twitter、Facebook等主流社交媒體上的所有UGC進行實時監測后,再由人工編輯篩選出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進一步核實信源。
如前文所述,Storyful能夠進行精準的信源核實,主要依賴于大數據技術與人工編輯團隊兩個方面。
(一)大數據技術
隨著處理器制式不斷改小、處理速度不斷提高、摩爾定律依舊成立、云計算高速發展,大數據技術的使用門檻越來越低,Storyful的出現只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根據《大數據時代》中講到的大數據結構鏈的三大構成:第一種是基于大數據本身的公司;第二種是基于技能的公司;第三種是基于思維的公司。顯然Storyful屬于第三種。
雖然Storyful獲得大數據的方式屬于商業或行業機密,我們不得而知。筆者推測無非有如下兩種方式:第一,以購買權限或進行深度合作的形式,從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傳媒公司獲得數據訪問許可權限;第二,使用“網絡爬蟲”按照一定規則,自動地抓取萬維網信息的程序或者腳本,從而獲得數據。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大數據是依賴各種算法及建立在數以億計數據節點等數學模型的技術,忽略因果關系只注重結果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而Storyful僅僅是在社交網絡中,對海量的用戶原創內容篩選出可能產生影響力的新聞,然后進入人工編輯階段,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大數據技術的龐大威力,這給人工編輯帶來了過多的工作量。
(二)人工編輯團隊
面對社交媒體上空前爆炸的信息,Storyful的大數據監測工具已然成為其信源核實過程中的一大“利器”。然而,光有技術并不能確保萬無一失,唯有“技術+人工”才能實現“雙保險”。在信源核實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人工編輯參與了信源核查的全部環節。
以社交媒體上的視頻為例。第一步,編輯會登錄該視頻發布的社交平臺,找到信源的始發用戶,并瀏覽該用戶曾經發布的歷史消息,看是否發布過與之類似或者相關的信息。第二步,編輯會通過視頻中的畫面尋找“蛛絲馬跡”,以確定事件發生的地點。通過“谷歌街景地圖”的幫助,確認視頻中地點的真實性。同時,他們也會利用Wolfram Alpha技術確認視頻中的天氣與實際地點的情況是否一致,以確保視頻的真實可靠。第三步,在確認信源的準確無誤后,編輯會通過Spokeo和WhitePages聯系視頻的發布者,通過對發布者的采訪和交流來獲取更多細節信息。第四步,編輯在完成信源核實以后,他們會對所核實的內容進行分類和整合。在其網站的主頁上,經過核實的視頻資源分別標有確認的、待定的、受限的、許可的和無答復的等標簽供用戶使用。不僅如此,每條視頻核實后都會標注視頻發生的時間、地點、發布者信息等文字,不僅充分體現了信源的真實性,而且保證了信息“再加工”傳播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的步驟,Storyful便成功完成了對一個信源進行核實的全過程。
目前看來,盡管Storyful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嚴格來說,Storyful僅僅是將現代大數據技術與傳統傳媒的簡單融合,它的未來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由于其目標用戶是普通大眾,而且企業規模不大、面向的分析對象過廣,導致Storyful只是一個優質的信息篩選企業,其與以麥肯錫為代表的咨詢公司,無論是規模還是數據分析能力方面的差距都是驚人的,而后者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如何借助技術手段提升核查工作的效率,并將其成果擴散至更廣泛的人群,是Storyful當下急需考慮的問題。
其次,Storyful不能直接獲得和收集大數據,自身產生的流量不夠大并不能對分析篩選新聞起到較大作用,它依然要從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獲取信息。在不能得到第一手且確保完整的數據的情況下,這本身已經帶來了很多弊端。
最后,Storyful目前所做的信源核實工作僅局限于信源本身的真假,對經過核實后的信源的傳播過程及傳播效果等缺乏研究。對受眾及其他媒體的影響以及效果反饋進行研究,對Storyful的傳播策略的調整尤為有益。
[1] 新聞自由委員會(美).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3-57.
[2] 萬小廣.“事實核查”類新聞初創項目的啟示[J].傳媒評論,2014(11):84-86.
G206.3
A
1674-8883(2016)20-0107-01
徐靜茹(1995—),女,江蘇揚州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