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靜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探析《職來職往》的熱播原因
吳小靜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職來職往》是由江蘇衛視和中國教育頻道共同打造的電視求職類節目,自2010年12月10日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已成為教育頻道的品牌欄目,該節目也成為當代大學生最喜愛的求職類節目之一。《職來職往》之所以這么受歡迎,不僅是因為它定位精準,還因為它有精彩的節目內容和不斷更新的節目形式,以及18企業達人之間的巧妙搭配和2位主持人完美的主持合作。此外,全方位的節目包裝與推廣也對節目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職來職往》;受眾定位;熱播原因
《職來職往》的目標收視人群定位為,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以及職場中的青年群體,這是一個龐大的收視群體。一方面,由于國內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觀看節目可以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他們通過觀看節目有利于準確地自我定位,為登臺求職做準備,每一個觀眾都是潛在的求職者,通過節目的播出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職來職往》每期1個小時,共有4位求職者登臺應聘,求職者來自全國各地,教育背景、興趣愛好、求職目標和人生規劃都不相同,但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常態表現,沒有做作的成分,他們讓電視熒幕前的觀眾覺得這些求職者跟自己沒有區別,從而更能引起受眾的共鳴,正如現實中的求職者,他們來參加節目都是為了謀求工作機會,實現職場夢想。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本身的迷茫困惑很容易使觀眾感同身受,給觀眾以啟發,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渴望交流的心理需求。
一個電視節目成功的基礎就是具有精彩的內容,而內容的精彩則包括很多種,不僅要有欣賞性,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覺得賞心悅目、心情愉悅,而且要有實用性,讓觀眾能從中學到東西,滿足求知的渴望。《職來職往》無疑能給受眾帶來多種心理滿足感:一是環境監測和獲得新知的需要;二是滿足自我評價需要。
《職來職往》作為一檔求職類節目,必然有它的形式和規則。2011年,《職來職往》的節目規則更新,求職者從5位變為4位,每位求職者有更長的時間在舞臺上展示自己,18位企業達人可以通過“職場亮劍”“職我本色”“職面未來”三關來了解同一位求職者,在此期間,亮燈表示支持,滅燈表示不支持,三關過后,所亮燈數超過12盞的,求職者將有機會選擇100家企業中的任意一家,如果所亮燈數不足12盞,則亮燈的達人可以提供試用機會求職成功。這樣一來,每位求職者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時間更充裕,通過三關展示,18位企業達人對求職者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具體,更有利于形成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良性溝通,使企業招到滿意的人才,求職者找到滿意的工作,從而達到雙贏。正是因為《職來職往》的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這檔求職類真人秀節目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和喜愛。
2016年,《職來職往》依舊推陳出新、不懈努力,將相親類節目中常用的爆燈環節沿用在求職過程中,即在每位求職者展示自己的過程中,在場的18位企業達人如果有心儀的求職者可以隨時爆燈,求職者可以接受或者拒絕,接受則面試結束,拒絕則滅掉一盞燈后求職繼續。這樣就給求職者更多的選擇權,加快求職進程并提高求職成功率,而且還新增了達人鎖燈環節,每位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都會有一位達人老師保駕護航,在求職者出場之前由每位推薦人用一段話來描述求職者,引起其他達人的注意,在求職過程中,推薦人可以適時發言幫助求職者,彌補求職者經驗不足的缺點,在必要時達人可以行使鎖燈權利,達人一旦鎖燈,在場達人將失去滅燈權利,進入求職者爭取階段,可以向在場的任意一家爭取,企業接受則求職成功,企業拒絕則求職失敗,以此來提高求職者求職成功的概率。在達人推薦環節中,心理學中的“光環效應”優勢得以顯現,達人的推薦常常能在求職者的求職過程中加分,每一位推薦人的加入都能使節目更具吸引力,推薦人關注自己推薦的選手,而其他達人也會因為別的達人的推薦耳更加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際傳播原理的運用,同時為這檔求職類節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整個求職過程變得輕松靈活不刻板,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
《職來職往》是一個開放的舞臺,由于“平民化”的節目定位,求職者來自各行各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求職者,他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以及人生觀、就業觀,面對這種情形,18位達人的態度往往有所不同,有的人會持謹慎的態度挑剔地去評判一位求職者,有的人則會以平和的態度去了解求職者。
以2015年4月4日的2號求職者楊蘇為例,當她面對各位達人的質疑無從解答,甚至在職業測評中身為畫家的她無法答出達·芬奇的全名,但是達人陳默又一次給她機會,就她的求職意向發問,問她會如何為自己的作品策展,但她仍表示沒有想法,雖然整場表現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坐在推薦席上的華圖教育于洪澤仍然為楊蘇投了支持票。他說:“我確實是覺得像從事這樣藝術創作的人,在和社會的聯結上缺少管道,也缺少機制,我們整場過來以后,你就會發現,她和我們對話的時候不太在一個頻道上,她已經被框到了那個圈子里,我希望大家能給她一個工作的機會,也希望你能從這里走向社會,不要再碰壁。”正是因為《職來職往》有夏驕陽和于洪澤這樣不同立場、不同思考方式的企業達人,整場面試理性和感性兼具,挑剔和包容共存,求職者很難在現實中有機會與這些世界知名企業的高管謀面,而且是一位求職者同時面對18位企業達人,得到18位達人的指點和教導,這些達人都是在各行業打拼多年的優秀從業者,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求職者通過在臺上和18位達人的交流,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有利于更科學地規劃自己的職場生涯,這也許是這個節目深受大家喜愛、收視率居高不下持續熱播的一大原因,節目一轉眼辦到2016年,而且越辦越好。
節目開播最初的主持人是《武林外傳》中呂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后來機緣巧合之下李響擔任了《職來職往》的節目主持人。李響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撐起全場,他扮演著整個節目的紐帶角色,他默默地把控全場,讓一切進行得不動聲色,對每一位求職者都一視同仁,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求職者,他都會平心靜氣、穩穩當當地把求職過程順利進行下去,并且給出建議,讓求職者充滿啟發和力量,每次有求職者求職失敗,他總會抱歉地說,“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或者“很抱歉跟你一起面對這樣的結果”等,無論是李響本人還是《職來職往》整個節目組,都是秉持這樣的信念為求職者服務,讓每一位求職者帶著期望而來,帶著感激而歸,幫助求職者的求職路更加順利。
主持人李響固然重要,但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默默坐在節目現場的一角,鏡頭只有在他給出建議的時候才會掃到,他是一個旁觀者,但也是一個置身事內的重要旁觀者,這也是《職來職往》別出心裁的地方,他就是Mr.JOB雷鳴老師,他的存在無論是對于現場的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在現場,他總會恰到好處地評價每一個求職者,點到為止說出達人們可能看不到的細節和亮點,無形之中幫助求職者。對于觀眾來說,雷老師則發揮了一個溝通作用,使觀眾和節目之間的聯系更緊密,他總能一針見血地說出觀眾內心的看法,表達出觀眾內心想要表達卻不知如何表達的內容,增加觀眾內心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職來職往》的成功當然少不了全方位的營銷策劃和推廣,它在自己頻道上宣傳的同時還在各大網站上宣傳,并且結合了紙質媒體和新媒體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首先,主持人李響和18位達人紛紛助陣,如李響出版《響聊聊職場》、光線傳媒劉同出版《這么說你就被滅了》等這些書籍都深受求職者的喜愛,求職者可以從書籍里學到很多面試技巧,有利于《職來職往》樹立公信度。其次,招募求職者這個重要的環節也是和知名網站合作,在智聯招聘開設報名專區,同時18位達人的影響力也與《職來職往》節目本身相輔相成,廣大求職者通過節目認識了18位達人,又通過與18位達人在微博上的互動更加了解、喜愛《職來職往》。除了和觀眾在虛擬世界中交流,欄目組在與現實的溝通上也是煞費苦心,欄目組走進廣州、重慶、上海等城市的各大高校為學生們開展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走好進入職場的第一步。2016年,《職來職往》不僅在各大高校開設專場招聘,而且邁出國門開設海外專場,讓異國他鄉的學子的求職之路更加順利。
[1] 李丹,張楊.從《職來職往》窺探我國電視職場真人秀節目[J].赤子(中),2013(8):77.
[2] 蔡楚泓.電視職場真人秀節目形態淺探——以《職來職往》為例[J].新聞知識,2012(2):94-95+98.
[3] 季峰.《職來職往》熱播的原因分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1):178-180.
[4] 祝傳鵬.《職來職往》欄目策劃的成功要素分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2(17):29-30.
[5] 李朵朵.職場真人秀的典范——《職來職往》前途寬廣[J].今傳媒,2011(3):85-86.
[6] 韓彤彤,李宗州.對求職類真人秀節目興起的思考——《職來職往》的創新解析[J].聲屏世界,2012(3):41-42.
G222.3
A
1674-8883(2016)20-0130-01
吳小靜,女,河南駐馬店人,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