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江蘇省自制古裝電視劇發展現狀的探究與思考
劉 敏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近年來,省級自制古裝電視劇在我國古裝劇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對江蘇省近兩年自制的古裝劇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古裝電視劇的健康發展探尋正確道路。
省級自制古裝??;發展現狀;探究;思考
我國古裝電視劇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宮廷劇、穿越劇、魔幻劇等的熱播,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審美與批判熱潮,古裝劇創作人員迫切需要認真反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推出優秀的作品。
(一)情節老套,缺乏創造力
我國古裝電視劇存在的首要問題是情節老套,雖然近些年有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并出現了很多新的作品,但多數作品缺乏創造力。例如,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穿越劇《宮鎖心玉》,一經播放,便成為當年電視劇市場的一匹黑馬,具有超高的人氣與收視率。但是,之后播出的續作《宮鎖珠簾》《宮鎖連城》沿用這種形式,卻并未如它一般贏得頭彩。尤其是《宮鎖連城》被告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法院令其停止傳播,立即下線。
(二)不尊重真實文化,脫離真實歷史
近年,歷史古裝劇題材亦受到各路導演的歡迎,如耗資巨大,且號稱正統隋唐歷史劇的《隋唐演義》《隋唐英雄》等,雖然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但身披歷史劇外殼,虛構了大量情節,這不僅違背客觀歷史事實,且極易混淆大眾歷史觀念,造成受眾群體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認知錯誤。如果創作者一直延續這種創作方式,勢必造成更為嚴重的負面影響,與歷史劇的創作原則不符。
(三)創作膚淺化,迎合低級趣味
我國古裝劇在改編經典武俠作品時,由于其天馬行空的情節導致觀眾吐槽連連。其中,創作膚淺、低齡化成為最為突出的批判點。例如,神話古裝劇《天天有喜》,雖然集神話、武俠、愛情等元素于一體,收視率也迅速躍為第一位,但該劇為賺取收視率,將受眾定位為4~10歲的孩子,各種網絡語、英文詞及雷人劇情仍惹得觀眾惡評連連,不少觀眾紛紛吐槽該劇“雷人”“膚淺”。若電視劇均面向低齡化群體,且秉持“越罵收視率越高”的思想展開創作,則將背離電視劇藝術創作的初衷與實質。
江蘇省近兩年的自制古裝劇并不多,但節目制作質量優良,觀眾反響較好,其中以《大清鹽商》《長安三怪探》表現最為突出,鑒于其題材類型,主要從歷史劇及懸疑劇進行分析。
(一)歷史劇《大清鹽商》
電視劇《大清鹽商》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跨年播出后受到各界好評,它為研究歷史正劇創作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和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還專門為《大清鹽商》召開了專家研討會,并總結出如下三個優點:
1.以古鑒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它以乾隆時期的竭力反腐呼應當下全民打虎,通過以古鑒今的官商故事表達對執政治國的深刻反思。既是歷史再現,又為現實所映,凸顯了家國情懷,展現了具有時代意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凸顯了歷史正劇創作的高站位訴求。研討會上,專家一致認為《大清鹽商》是一部高品質的歷史正劇。它正確把握了歷史框架及歷史精神,使受眾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得到了思想啟迪和精神美感,并從中獲取精神能量。它為歷史正劇提供了“存歷史正氣、尋歷史鏡鑒”的鮮活版本。
3.藝術表現手法和人物塑造形式出色。該劇的主要人物汪朝宗的形象源于原型又超越了原型。鹽商汪朝宗沒有把他人所謂的“肥差”看成為自己謀利的平臺,他一方面坦然享受靠自己創造的好日子,一方面又擁有家國情懷,把救助百姓看成自己作為鹽總商的一份內在職務。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這樣鮮明、豐富的形象很少見。
(二)懸疑劇《長安三怪探》
《長安三怪探》作為一部歷史懸疑劇,較近幾年的幾部優秀懸疑劇更有看點,除具有懸疑劇的一些特定范式外,還具備以下三點獨特之處:
1.大膽啟用“平民怪探”作為主角。與以往《名偵探狄仁杰》《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探案劇略有不同,在主角設計上它棄用像狄仁杰等歷史名探這一慣用人物線,大膽啟用“平民怪探”思路,劇中主人公皆為全新人物角色,沒有可參照的歷史名探背景。而且突破以往探官單人“作戰”的形式,亮出“三怪探”組合牌,三人性格、人生經歷、處事方式截然不同,人物特點鮮明,充滿質感。
2.采用韓劇置景、美劇敘事手法?!堕L安三怪探》選擇了具有偶像劇氣質的演員,采用韓劇唯美的置景方式。更為突出的是在劇情上采用美劇敘事手法,進入主題快,劇情緊湊,縝密邏輯,使懸疑貫穿始末,刷出了古裝劇的新高度,讓人欲罷不能。
3.注重題材選擇,改編網絡熱載小說。將網絡熱載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已經成為電視制作方選材的重要渠道之一,譬如近年來熱播的《甄嬛傳》《步步驚心》《花千骨》《瑯琊榜》等,都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作為懸疑古裝劇,《長安三怪探》首次使用這種方式,此方式不僅劇本資源充足、質量高、價格實惠,而且與收視群體契合,收視率有保障,與專業網絡文學網站配合營銷,可大大節約素材,更好地安排時間。
(一)尊重歷史,對傳統文化負責
古裝電視劇的首要訴求是以新穎的形式還原歷史,而不是為了獲取收視率將歷史改得面目全非。創作者應尊重和敬畏歷史,堅守藝術理想,認真地考量作品的社會效益,絕不能為了迎合市場而隨意篡改歷史,將低俗當通俗,用欲望代替希望,從而更好地引導觀眾從真實的歷史題材中獲得美的享受。
(二)寓教于樂,避免盲目娛樂化
適當的娛樂可以怡情,過度的娛樂則會導致古典文化的衰退。創作者應該正確認識收視率,不能只顧利益,迎合社會的一些不良需求。應立足于民族的發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創作,努力制作出高水準、反映民族精神和夢想的古裝電視劇。
(三)端正消費文化觀,促進古裝電視劇“走出去”
開拓海外市場有利于提升我國軟實力,這要求古裝電視劇在完美呈現中國特色文化的同時,兼顧國際受眾共同的價值追求,使產出的電視劇符合國際文化的審美需求。政府主管部門應通過針對性的政策引導和專項文化基金的支持,對積極開發國際市場、生產優質內容的制作公司給予鼓勵。
J905
A
1674-8883(2016)20-0177-01
劉敏,南京政治學院新聞傳播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