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媒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昝亞青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麥克盧漢的媒介觀
——重新理解媒介
昝亞青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關于麥克盧漢,學界對其研究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專門的“麥克盧漢學”。如今重讀《理解媒介》,所談之內容終究也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本文試圖梳理麥克盧漢及其觀點的脈絡發展,并結合當前的傳播新環境,理性地審視、評判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以及學術界以往對該理論的主要批評。
麥克盧漢;媒介觀;技術決定論;技術烏托邦主義
“媒介即訊息”,這一麥克盧漢的招牌論斷在其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提出。用麥克盧漢自己的話來說:“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保?]而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媒介內容對塑造人際組合的形態也是無能為力的,媒介所帶來的尺度變化意味著人際關系通過不同的方式卷入新的組合,人們通過不同的途徑卷入社會。麥克盧漢肯定媒介作為技術的存在,但同時又反對單純地將媒介作為技術的工具主義,他在著作中將媒介內容比作“一片滋味鮮美的肉”,并提出人們認為如何使用媒介至關重要這一觀點是“技術白癡的麻木態度”。[1]
麥克盧漢相信一切社會交換和人際交往的形態變化源自媒介,社會結構及其變革也都是媒介的產物,總而言之,“一切意義都隨著媒介的加速運動而發生變化,因為一切個人和政治的相互依存模式都隨著任何信息的加速運動而發生變化”。媒介成為塑造人類社會交往、行為規模和形態的關鍵,改變人際關系以及人與自身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說“媒介即環境”。
麥氏觀點認為,一切媒介均是感官的延伸。在《理解媒介》第一版的序言中,麥克盧漢表明,我們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憑借各種媒介而得以延伸,媒介發展過程中所謀求的,正是人的意志的延伸,正如利用廣告推銷商品的客戶,他們的目的在于獲得客源以及推廣商品,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使其訴求得到滿足,因而使用媒介的需要也成為人類意識的延伸。同時,他將電力媒介視為人的最高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中樞神經系統把人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而其他一切媒介(尤其是機械媒介)是人體個別器官的延伸。
麥克盧漢認為,媒介與人的關系是相對獨立的,媒介對于人的感知有強烈的影響,不同的媒介對不同的感官起作用,印刷媒介影響視覺,使人的感知成線性結構;視聽媒介影響觸覺,使人的感知成三維結構。新媒介的出現通常不會置換或替代另一種媒介,而是增加其運行的復雜性。語言轉化為文字后,獲得了強大的視覺偏向;機械媒介的出現使視覺成為人類最重視的感覺,人類開始使用分析切割的方法認識世界;電子時代的到來又使得只偏重視覺的、機械性的、專門化的古登堡時代一去不復返,電子時代的人應是感知整合的人,應該是整體把握世界的人,電視時代的人是“信息采集人”。
關于“熱媒介”與“冷媒介”的含糊區分,一向是麥克盧漢為學界所詬病的主要內容。在《理解媒介》一書中,對于區分熱冷媒介的基本原理,麥克盧漢這樣說道:“熱媒介只延伸一種感覺。具有‘高清晰度’……電話是一種冷媒介或者低清晰度的媒介,因為它為耳朵提供的信息相當匱乏……因此,熱媒介要求的參與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參與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保?]對于“熱媒介”“冷媒介”概念,麥克盧漢指出,媒介形式的變化改變了受眾的民主參與程度,高清晰度的媒介提供了很多信息,對參與者的要求很少,相反,低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很少,要求參與者去填充缺失的信息。實際上,麥克盧漢對于冷熱媒介的反差區分建立在“清晰度”和“信息”的特殊意義上,僅僅依靠人的感知來區分這兩種媒介,而不是冷熱的概念。
僅僅以參與度來界定熱冷媒介,沒有明確的敘述,這一論斷確實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同時,麥克盧漢還提出,媒介形式的不斷發展,使得熱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任何媒介只有在與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自己的意義和存在,如果說“媒介即訊息”這一論斷使麥克盧漢成為引導傳播學界關注媒介與技術本身的“先驅”的話,那么其對于“熱媒介”“冷媒介”的概述則使其成為一個含糊不清的囈語者。
英國著名學者、文化研究學派代表雷蒙·威廉斯(Raymondwiiliams)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批評堪稱富有代表性。他對麥克盧漢的批判,不但長期以來在學術界深有影響,而且至今仍在傳播學研究文化學派中占主導地位。
在威廉斯對麥克盧漢的評價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其“技術決定論”定位的準確性的質疑。威廉斯認為,在麥克盧漢的媒介觀中,僅僅依靠媒介技術特征決定人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忽視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機構和人。在威廉斯的著作《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中,其對麥克盧漢的技術決定論進行了專門的評論,他認為麥克盧漢的技術決定論是由形式主義的發展與精致化而來的復雜的技術決定論。具體來說,威廉斯指出,麥克盧漢在其理論中只對媒介技術進行了描述,對控制和使用媒介的單位和人卻只字未提,無法去解釋不同媒介技術的特性與其所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時代情景和社會意圖間的關系。所以,在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中很難找到社會意識和歷史感。
漢諾·哈特對麥克盧漢的評價主要集中于文化視角,在談到美國的文化研究時,媒介理論家漢諾·哈特提及了麥克盧漢的影響力。漢諾·哈特指出,麥克盧漢將媒介比喻為環境,這與文化研究者的傳播系統觀有可比性。在文化研究中,文化正是被看作制造意義的社會情境。因此,漢諾·哈特警告文化研究者不要對麥克盧漢一味地批評,因為麥克盧漢“幾乎是孤獨地考察了媒介并定義了媒介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
[1]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8,29,36.
G206.2
A
1674-8883(2016)22-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