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雯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淺析新媒介融合的現狀及規制困境
李楚雯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在媒介格局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傳媒業想要在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中繼續穩步發展,就必須對新聞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在競爭市場得到廣大受眾的關注,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新形勢導致媒介融合和融合新聞的形成,促使新聞從業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以適應新媒體的要求。傳媒產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就要與時俱進,積極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如此,便能將新媒介融合向更好、更深層的發展方向推動。
新媒介融合;網絡媒體;規制
(一)現行媒介管理制度缺陷
新媒體融合給媒介的經營方式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對新聞信息的采集和發布帶來了影響。在新媒介采編中,每一種媒介都是根據平臺特點進行新聞的采編和發布,并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聞采編流程。新媒介融合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根據不同形態的媒體的特點,取長補短,進行有機的融合。在這一背景下,需要加強新媒體間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建設,創新媒介融合新形勢下的媒介管理制度,從觀念上轉變各自為政的傳統理念,讓管理機制真正適應跨媒介平臺的發展需要。
(二)缺乏新聞傳播人才
和傳統新聞報道相比,新媒介融合新聞的采集和發布有更加復雜的流程,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需要采編人員掌握一定的新技術。從目前看來,跨媒介人才出現了短缺的狀況。業界學者認為,隨著新媒體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各種節目形態的新聞作品會出現更大程度的融合,對新聞工作者跨媒介工作能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但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媒體工作人員還沒有與新媒體融合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情況將需要快速得到轉變。
(三)新媒介融合發展受限于政策
電信網、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的工作早在1998年就已經提出,但是當時的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程度較低,不具備實行三網融合的成熟條件,相應的新媒介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翌年公布的國務院82號文加劇了三網融合的難度。在“十五規劃”中,相應的政策法規開始松動,不斷地出臺了一些鼓勵、推動三網融合的文件。
(一)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1.新媒體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創新。和傳統媒體搞好融合是新媒體得以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媒體仍然是新聞源提供的主力軍,要充分認識到傳統媒體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優勢和操作理念。此外,新媒體要增強信息的采集能力,充分吸收借鑒傳統媒體的新聞操作思路和理念,利用傳統媒體積累的信息資源,在新聞實踐中遵循新聞規律,以更先進的采編方法取長補短,促進新媒體的發展。
2.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優勢發展創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機遇,新媒體互動性強、時效性好、傳播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把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出去,實現信息資源價值的最大化,節約發行成本。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應當集中精力進行公信力和品牌的建設,以新媒體為傳播媒介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
3.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合作。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加強,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合作,實現雙贏。要想達到理想中的雙贏目標,首先需要在新聞素材的采編時間上互相配合。以體育賽事為例,傳統媒體可以利用早晚網民上網較少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行播報,在上班時間,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網民上網的高峰傳播新聞和信息,由此形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無縫對接。其次,要在內容上互相補充,新媒體轉載傳統媒體的概要,吸引網民閱讀,加強網站與傳統媒體的互動,加強傳統媒體與媒體網站和商業網站的互動以及媒體間的聯動。
(二)新媒介教育改革及新聞人才培養
1.不斷加強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新聞敏感性。我國的新聞工作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首先要保證政治過硬,具備深厚扎實的政治理論素養,在整個新聞報道中,要以國家的政策大局和政治要求為前提,深入領會國家新聞政策的內涵,樹立好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隨著移動端的增多和網絡的日益便捷,受眾群體越來越多,構成也越來越復雜,各種新聞線索也變得真假難辨,網絡上的海量信息既便利了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采編,也給新聞篩選和甄別帶來了新的挑戰。這需要新聞工作者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新聞敏感性,能夠做到去偽存真,認真識別。
2.著力培養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新聞策劃專家。隨著新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和融合新聞的發展,新媒介集團化發展成為大勢所趨。新媒介集團化的管理方式和傳統單一媒介的管理具有很大的區別,媒介集團化的發展需要媒介組織和管理制度的不斷創新,要求新媒介集團的高層管理者有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新媒介集團化發展不僅需要采集與發布新聞,還需要做好新聞節目的資源整合,提升新媒介集團的品牌優勢。
(三)提高公眾的新媒介素養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記者,每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快速地傳播信息。首先,需要公眾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識,再次,要培養公眾在傳播信息時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明辨是非的判斷能力。“不信謠、不傳謠”是新媒體時代對公民傳播信息的基本要求,雖然受眾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千差萬別,但是,作為成年人應該有基本的判別是非的意識,明白哪些信息可以傳播,哪些堅決不能傳播,通過較強的自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來為信息的傳播把關。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新媒介融合的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作為一種大的趨勢,媒介融合使中國的傳媒市場做大做強迎來了新的契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新聞傳播方式,而新媒體必須適應這種潮流。在把握好媒介融合實質的前提下不丟掉新聞的本質,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動媒介產業的轉型升級。
[1] 吳欣欣.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藝術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G206.2
A
1674-8883(2016)22-0122-01
李楚雯(1990—),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