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澤
(哈爾濱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數字媒體藝術的文化價值研究
徐瑞澤
(哈爾濱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其是一種建立在現代傳媒和數字科技基礎上的藝術形式,具有非凡的藝術張力和文化吸引力。本文主要針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文化價值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數字媒體藝術;文化價值;分析;研究
新時期下,數字傳媒藝術成了時代的寵兒,那些亦真亦幻的電影特效、雅俗共賞的視頻資源以及栩栩如生的動畫圖像,都為藝術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令其走進社會大眾的視野,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數字媒體藝術的個性化、通俗化以及互動性強的特點,也體現了自身非凡的文化價值。
數字媒體藝術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在狹義方面,其主要指以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基礎,在傳播、承載以及創作藝術內容方面呈現全新視域,在藝術思維、體驗以及審美方面產生變革的藝術形態。在廣義方面,其主要是指以數字媒體為載體的所有藝術表達形式。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種數字化藝術,如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網頁、數字動畫以及電影等。數字媒體藝術的形式和內容也豐富多樣,主要包括網絡游戲、數字動漫、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網絡音樂、網絡繪畫以及互聯網藝術等。數字媒體藝術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其主要以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基礎,通過數字技術的平等共享、同步互動、多媒體整合等開展藝術創作;第二,媒體藝術在傳播、承載以及創作方面更具創意,向人們傳遞了各種情感、思想以及信息。
(一)網絡對社會文化的巨大影響
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傳統藝術的變革與創新。當前,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導致人們的認知結構、審美興趣、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模式都出現了巨大變化。而大眾化和開放化的網絡文化不斷沖擊人們的文化認知,并且成為全新的文化載體,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人們展示其文化價值。隨著網絡技術以及媒體藝術的蓬勃發展,其賦予了藝術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以及文化內涵。傳遞藝術的方式由傳統的聲音、行為以及文字形式,向更加復雜以及全面的多媒體方向發展。制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向人們分享不同的信息和思想,帶給人們更加豐盛的文化大餐。
(二)影視動漫對社會文化的巨大影響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文化消費觀念也出現了變化。在信息時代,只有融入真情的作品才能打動受眾,受到人們的好評。數字動漫以及影視作品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給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影視動漫是現實社會中,人們精神文化以及思想情感的融合體,是現代技術和社會文化的復合物,體現了人們對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各國的影視動漫作品充分展示了其社會文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藝術特點,體現了該民族、該國家各個時期的文化特征。同時,影視動漫作品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對文化價值最好的注釋。
(三)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繼承
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繼承,其保存的不是可能消失或者毀壞的文本,而是社會文化的精華和發展足跡,這些藝術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精神。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悠久的歷史以及璀璨的文明是媒體藝術創作的源泉。將人文歷史融入媒體藝術中,或者以人文典故和歷史故事作為藝術創作背景,可以起到發揚和繼承傳統文化的作用。
(一)將交互性與便捷性充分結合
數字技術具有交互性和便捷性特征,可以為媒體藝術插上文化價值的翅膀。在欣賞以及創作媒體藝術的過程中,其交互性和便捷性也可以為其實現文化價值奠定基礎。在文化傳播方式中,通過移動視頻、手機媒體以及網絡媒體等可以提高傳播速度,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人們可以通過手機觀看比賽。同時,網絡媒體也可以讓受眾成為文化主體,帶給受眾全方位的藝術體驗。
(二)將娛樂性和通俗性充分結合
娛樂性和通俗性是媒體藝術迅速傳播的關鍵,通俗藝術更容易獲得受眾的歡迎和認可,進而得到廣泛傳播,而娛樂性則是藝術的精髓,如果缺乏娛樂元素藝術便無從談起。因此,數字媒體要將娛樂性和通俗性充分結合,使其藝術形式和內容成為生活的真實寫照。例如,以有趣、通俗、簡單為原則的媒體藝術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受到了廣大兒童和家長的喜愛和追捧,其以可愛的形象、本土化的特點以及有趣的內容,獲得人們的好評。同時,一些衍生品也相繼推出,如flash、網絡游戲以及網絡歌曲等,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而《喜羊羊與灰太狼》獲得成功的關鍵,就是其將媒體藝術的娛樂性和通俗性充分結合。
(三)將藝術性和商業性充分結合
數字媒體藝術帶有鮮明的商業色彩,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想要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定要在加強藝術性的同時,貼近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走產業化路線。因此,只有將藝術性與商業性充分結合,才能體現其文化價值。首先,媒體藝術在創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不能沉迷于藝術之中,要充分考慮產出和投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數字媒體藝術是網絡時代的產物,想要繼續健康穩定地發 展,一定要加強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和傳播人文精神,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為弘揚、傳播社會文化服務。
[1] 馮俏俏,黃文卿,賈亦男.數字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系研究[J].藝術研究,2012(02):13-15.
[2] 張宇.淺析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文化構建[J].中國傳媒科技,2013(04):20-21.
[3]戴東方.數字媒體藝術本體研究:存在方式及其價值[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01):22-25.
[4] 吳文瀚.新媒體藝術的技術本源、文化身份與價值表達考量[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05):78-82.
[5] 許鵬.機械復制還是數字復制——對新媒體藝術文化身份的辨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7(05):31-37.
G206
A
1674-8883(2016)22-0125-01
徐瑞澤,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