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良
(常熟市廣播電視總臺,江蘇 常熟 215500)
試論財經報道如何做到引導不誤導
蘇雪良
(常熟市廣播電視總臺,江蘇 常熟 215500)
財經報道在傳遞正面信息的時候,要積極引導輿論,就需要財經記者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利用新興的媒體技術獲得新聞報道的話語權。這需要財經報道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以維護社會穩定,并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本論文針對財經報道如何做到引導不誤導的相關內容進行探究。
傳播媒體;財經報道;引導
財經報道作為財經新聞報道的主要載體,要發揮其社會輿論引導作用,僅僅采用單純地對財經內容進行報道的方式是不夠的,還要對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況以及經濟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并作出判斷,因此財經報道會對社會穩定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向產生一定的影響。要讓財經報道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塑造積極的輿論環境,就要注意不可以誤導受眾,以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任何的新聞報道,特別是廣播電視報道,以其傳播快而且傳播形式直觀對社會公眾起到了引導作用。廣播電視新聞財經報道的主要內容是財經消息,以讓公眾對現行的國家經濟金融政策有所了解。[1]但是,財經報道所發揮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其對輿論所發揮的引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例如,關于“錢荒”的報道,2013年就有關于中國“錢荒”的財經報道,主要是對當時的經濟形勢和金融狀況進行宣傳。當時,“錢荒”被大肆炒作,加之財經報道的宣傳,導致關于“錢荒”的謠言四起,造成了社會恐慌。當時的電視新聞節目中有對引發“錢荒”的原因進行報道,并對中央銀行采取的貨幣政策進行解讀。這就使得公眾認為社會宣傳炒作的內容是真實的。[2]電視新聞中財經報道的主要目的是糾正社會中炒作的不良風氣,塑造健康的輿論環境。但是,卻因此導致了負面影響,而且這種輿論壓力使得公眾對“錢荒”的關注轉移到網絡上,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并不斷擴展傳播范圍,特別是財經報道中的悲觀報道,主要目的是為了澄清事實,雖然傳播的聲音是理性的,卻沒有扭轉“錢荒”被大肆炒作的局面。這就意味著,中國當時的財經報道存在一些問題。
2015年11月,在廣播電視財經新聞中,銀行間資金緊張的局面或者市場回購利率呈上行的趨勢導致貨幣市場出現了融資緊張。此時,電視新聞節目通過財經報道指出,雖然存在“錢荒”的風險,但中央銀行會及時采取流動性的管理措施。這就證實,即便有“錢荒”來襲,也不需要憂慮。此時,財經報道中還公布了金融專家接受采訪時發表的觀點,提出中央銀行采用流動性的手段對貨幣實施管理,是不會出現“錢荒”風險的。出現資金緊張的原因有很多,如外匯運行中資金占用較多,這就必然會導致基礎貨幣的投放力度較小。為了確保市場中的資金流動順暢,中央銀行會采取解決措施,所以人們不需要憂慮“錢荒”的問題。可見,避免誤導受眾,正確地發揮財經報道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財經報道中要注意正面傳播
傳播媒體在進行財經報道的時候,要注意傳播正面信息,而且所傳播的經濟信息要真實、全面、客觀,而且傳播要及時。對于國家的政策,財經報道要從專業的角度正確解讀,以使得公眾能夠對經濟發展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正面傳播的時候,要能夠在報道中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為公眾提供全面的經濟信息。傳播媒體對公眾發揮著輿論引導的作用,這也是財經新聞記者需要承擔的職責責任。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就要避免錯誤地解讀新聞事件,導致報道內容對公眾產生心理壓力。[3]例如,在報道“錢荒”的相關內容時,由于報道不及時而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大范圍的輿論炒作,甚至產生了負面效應,加之財經報道的內容缺乏深刻性,直接導致產生了誤導受眾的現象,引起了不良后果。特別是公眾對社會現象的辨識力較差,加之報道晦澀難懂對公眾產生了誤導,就會使得財經報道無法發揮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例如,當中國的經濟運行存在問題的時候,財經報道就要采取各種措施促使市場運行良性化,讓公眾準確認識中國的宏觀經濟,由此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傳播媒體要牢牢掌握財經報道的話語權
財經報道的效果直接關乎國家形象,我國要提高財經報道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可以借鑒西方媒體的經驗,同時還要充分掌握話語權。經濟問題直接關乎國家利益、關乎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4]廣播電視媒體在進行財經報道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新聞信息的傳播具有跨國性,因此要樹立話語權意識。財經報道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要具有國家立場,并能從國家的角度審視財經問題,以更好地維護我國的國際形象。
(三)注重提高財經記者的專業能力
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財經記者能夠正確地解讀國家出臺的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經濟走勢,并不斷提高財經報道的質量。財經報道記者要注重學習經濟知識和金融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經濟分析能力。另外,財經記者還要對經濟運行趨勢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判斷力,以促使新聞報道具有更高的專業水平,發揮財經報道為公眾解決疑惑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財經報道內容的可信度。財經記者在編寫財經新聞的時候,要注意收集相關資料,不可以只關注經濟現象,而無法正確分析導致相關現象的原因。另外,還要注意從多角度解析財經問題,財經新聞記者除了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外,還要注重引用專家的權威言論,以提高財經報道的權威性。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與政治、文化緊密相連,直接關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意味著,經濟運行是否健康,對政府、社會、文化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也關乎國家的未來。財經報道要正確發揮引導作用,準確分析國家的經濟走勢,正確引導公眾,以保證國家經濟的穩步發展。
[1] 李應紅,吳禮暉.論新媒體時代傳統報紙的嬗變[J].新聞知識,2011(09):43-45.
[2] 王子陽.對財經報道的幾點思考[J].中國地市人報,2011(09):61-62.
[3] 張霆,田園.論主流媒體的財經報道要走好“親民”路線[J].編輯之友(傳媒),2013(11):72-74.
[4] 金雁,王寧.都市報業品牌經營[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03-105.
G222.1
A
1674-8883(2016)22-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