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漯河市廣播電視臺,河南 漯河 462000)
芻議新時期如何做好廣播新聞采訪工作
王永強
(漯河市廣播電視臺,河南 漯河 46200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新時期下,各種新的媒體形式應運而生,如微博、微信等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參與到新聞傳播過程中,使新聞競爭越發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求廣播記者不僅要適應這種激烈的競爭形勢,還要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掌握相應的采訪技巧。筆者結合多年的廣播新聞采訪經驗,在總結廣播新聞采訪概念的同時針對廣播新聞與其他媒體的差異,提出如何做好采訪工作的有效建議,希望能夠為同行從業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時期;廣播新聞;采訪
對恰當的采訪方式進行融會貫通、活學活用,是每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它更是廣播新聞采訪工作者有效進行采訪的重要保障。與被采訪者開展有效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則是獲得真實、詳盡的新聞手段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廣播新聞采訪記者在對被采訪者、被訪事件進行充分的預習準備的同時,還要羅列好簡明的提問大綱,以便合理掌控采訪現場,展開采訪工作。
廣播新聞采訪與其他形式的新聞采訪,內容與采訪流程上都需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準確、及時的采集、制作、寫作和報道。[1]可以說,新聞采訪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廣播新聞報道的效果與質量,不僅會影響到新聞的制作過程,還會影響到民眾對這則新聞的感知度。特別是新時期下的廣播新聞采訪,要求新聞采訪記者通過深入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并結合當事人和其他參與者的表達與感受來報道真實情況。
新時期下的廣播新聞采訪工作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及時性。廣播新聞與其他新聞相比在報道時間方面顯得更加緊迫,很多情況下面對突發新聞,都要及時在其他節目中進行插播。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采訪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和編輯。
第二,連續性。通常廣播新聞的篇幅都不會很長,可以說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但對于一些重特大事件而言,廣播新聞則需要通過新聞采訪者的連續追蹤和及時反映來進行持續性報道。對大選、重大案件的報道往往具有這種特點。
第三,現場同步性廣。與電視新聞相比,廣播新聞在設備上、團隊配合上更加容易實現現場同步直播,這種形式對采訪者的現場語言組織能力、觀察能力、控制能力、表述能力等均有很高的要求。
第四,隨機性強。平面媒介展示的新聞,通常是記者反復揣摩與修改文字稿件完成的,特別是對一些受訪者語言表達中的不當之處,可以進行適當修改。而在廣播新聞采訪工作中,只能要求采訪記者通過恰當的提問和及時誘導,讓被采訪者表述相關內容。
結合上面提到的廣播新聞采訪的特點,我們在新時期應該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廣播新聞采訪工作?筆者對此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經驗:
(一)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廣播新聞采訪工作最終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思想認知上的碰撞來詮釋新聞本質。所以,在實際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廣播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度挖掘被采訪者和被報道事件身上的亮點。在充分了解被采訪者、被報道事件所處的環境、信仰、思想的同時,拉近雙方距離。對于一些情緒比較激動的被采訪者,如采訪在意外事故中逝世的逝者家屬等人群時,要在正式采訪前就格外注意營造一種和諧的交流環境,避免可能發生的沖突。[2]
(二)通過對現場的走訪來挖掘內在新聞
新時期下的信息社會,人們有不同的獲取新聞的途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傳統媒介的新聞關注度呈下降趨勢,而只有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新聞才能緊緊抓住受眾的目光。一方面,這需要廣播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時,細心觀察新聞事件,站在客觀的角度報道新聞;另一方面,廣播新聞記者要通過對現場受訪者、現場事物及現場環境的觀察,挖掘事件細節,這些對廣播新聞記者寫出優秀的現場新聞報道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三)對提問水平進行藝術提煉
提問藝術可以說是廣播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的一項專業技能。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提問藝術尚未得到更多的重視,但對新聞從業人員的采訪而言,它卻是開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提問藝術包括如下幾點:
首先,語氣和善。與電視、網絡傳媒不同,廣播由于本身的特點,導致現場氣氛直接關系到整個新聞傳播質量。在采訪中,廣播新聞記者必須以坦誠、尊重被采訪對象的口氣來和被采訪者進行溝通。其次,提問模式要豐富多樣。可以是開門見山式,也可以是循序漸進式。例如,在采訪勞動模范、榮譽獎章的獲得者時,就可以通過直接的交流與提問來迅速進入主題;而對于一些犯罪嫌疑人等群體的采訪,廣播新聞記者就要做好引導、啟發工作,以此來緩解受訪者的緊張情緒。再次,通過引發情感共鳴來提高采訪效率。在采訪中,廣播新聞記者必須掌握主動權,經過充分的準備再結合訪問環境,最終調動起被采訪者的積極性。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有助于拉近被采訪者與采訪者的距離,記者平等、親切的態度,能夠促進采訪工作的有效開展。[3]
首先,廣播新聞工作者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其次,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不要將個人情緒帶到新聞報道中,更不要有任何的抵觸、恐懼以及畏難情緒;最后,要堅持不斷學習,在努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的同時,不斷完善新聞知識體系,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維模式,嚴格要求自己。[4]
新時期下,廣播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必須以新聞工作者掌握高超的新聞采訪技巧為基礎,在做好采訪工作前期準備的同時,通過預備“應急預案”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只有這樣,新聞工作者才能及時抓住新聞亮點,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廣播新聞報道。
[1] 朱巖.廣播新聞記者應具備5種素質[J].新聞論壇,2010(04):56.
[2] 夏陽.彰顯地市級廣播新聞優勢探討[J].中國地市報人,2016(10):87-88.
[3] 何鴻儒.提高廣播新聞采編創造性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6(19):221.
[4] 李婭男.淺談廣播新聞記者如何適應時代的需求[J].新聞研究導刊,2016(19):252.
G222.1
A
1674-8883(2016)22-0252-01
王永強(1985—),男,本科,漯河市廣播電視臺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