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聰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廣播電視臺)
?
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思考
謝俊聰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當前,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廣播電視正向數字化、網絡化邁進。與此同時,就要求廣播電視工程從業人員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各地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十分關注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培養,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保障廣播電視行業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本文主要探討了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并提出了現實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廣播電視;人才培養;工程技術
1.1 缺乏高水平技術人員
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經歷了從中短波到網絡和數字電視階段,整個系統朝著成熟、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具有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特點。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也出現了一些急需解決的難題,最明顯的就是工程技術人員數量少和技術水平不高[1]。在從業人員組成比例上,高學歷人才比重較小,無法滿足高技術含量廣播電視行業的需求;與此同時,技術和管理崗位的欠缺,無法組成完善的廣播電視行業體系;行業內部的用人標準也不統一,無法吸引高水平人才。
1.2 高校人才培養缺少實踐能力
目前,高校人才的大量輸送,并沒有改善廣播電視行業的人才狀況。調查顯示,高校的人才培養往往只重視理論研究,并未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理論知識沒有跟上最新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理論知識存在一定的滯后。進入崗位的高校畢業生,業務水平和動手能力還需鍛煉培養,不能盡快上手進入實際工作狀態,這是教育部門急需解決的人才培養體制的缺陷[2]。
1.3 技術人員的流失
工程技術人才的競爭是用人市場上最普遍的現象,廣播電視行業在多年的發展后,人才基數和層次都達到一定規模,但是廣播電視行業技術人才不斷流失,使得行業深受重創[3]。基層單位沒有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和薪酬體系,當工程技術人員自身發展空間受限時,就會尋求更好的平臺,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
《廣播影視“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中,科學技術人員要占到廣播系統人才總人數的40%,行業要做出以下轉變:傳統技術人員轉變為現代科技人才;傳統應用型人才轉變為創新型人才;專業型人才轉變為復合型人才;本行業向跨行業人才轉變;從本土人才轉變為國際型人才。所以,對廣播電視從業技術人員的基本要求如下:對于現實中的技術問題能正確判斷和靈活的解決,和團隊能保持合作和有效交流;具備新技術創新、商業和行政管理能力;理清工程項目在現實社會中的關系,還能跨行業的合作;平時要不斷學習,才能在多變的廣播電視職業領域立足。
3.1 培養工程技術人員
廣播電視行業需要復合型人才,其發展也離不開尖端型技術人才,這樣才有助于廣播電視的發展。廣播電視對技術人才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強化培養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才,適應行業發展的不斷需求。培養應當注意從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嚴格禁止沒有學歷、沒有專業知識和沒有經過正規崗前培訓的人員上崗,這也是對他們在廣播電視行業的長期發展著想。從業人員加強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
3.2 高校加強對廣播電視工程人員的培養
在實際動手能力方面,高校對學生培養稍顯欠缺,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模式死板,專門的實踐課程不足,導致學生沒有掌握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畢業生很少能直接入職上手工作。
高校應當合理安排課程,使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有效結合,體現實踐課程帶來的良好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時,要從企業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創新傳統教學手段和方式,采用新的實踐教學方式,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也要聯合企業單位,在學生學習理論的同時,能夠有機會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歷練。
3.3 加強工程技術人才的管理
人才管理是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應當加強對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才的管理。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行業制定“人力資本”培養計劃,建立目標責任制,將工程技術人才管理成為硬指標,有針對性地引進工程技術人才。不斷建設和完善其選拔、任用和獎懲機制。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激發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使他們的付出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工程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制約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因而,要想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必須加大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只有把握好當前行業的現狀和行業需求,才能保證廣播電視行業能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莉.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思考[J].視聽,2015(3).
[2]閆志龍.提高廣播電視工程人員技術培養剖析[J].科技展望,2015(24).
[3]孫宜君,劉進.媒體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11).
作者簡介:謝俊聰(1974-),男,云南廣南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