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鳴 季 峰
(河海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淺談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
張藝鳴 季 峰
(河海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是文學創作中兩個重要的理論范疇。生活真實是文學作品的創作源泉,藝術真實是文學作品的創作原則之一。因此,文學創作必須把握好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本文旨在分析具體的文學作品,以揭示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即藝術真實如實地反映生活真實,并對生活真實加以扭曲、變形、升華。
真實;生活真實;藝術真實;文學作品
在文學理論的研究中,關于“真實”的討論由來已久,《現代藝術哲學》一書中對“真實”是這樣描繪的:“一個故事,不管是真實的,虛構的,還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其可信性都取決于它是否像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由此可見,“真實”是由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兩部分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生活真實指凡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和現實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藝術真實則是作家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觀性感知與詩藝性創造,達到對社會生活的內蘊,特別是那些規律性的東西的把握,體現著作家的認識和感悟。
如果讀者閱讀一部作品后發現其內容虛假,不合常規,表現方式也不合情理,那么這部作品必定脫離了生活真實,其藝術真實也就無從談起。之所以這樣理解,是因為藝術真實一般都是相對于生活真實而言的,生活真實是基礎,藝術真實是升華,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著名的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再現生活是藝術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可見,反映生活真實是藝術的本質特征之一,而最貼近生活、也最體現生活本質的,就是藝術真實如實地反映生活真實。
20世紀80年代,“新寫實”小說在中國文壇上悄然興起,它不同于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于現代主義先鋒文學,是一種新的文學形象。有的批評家曾指出,傳統的現實主義就包含了“新寫實”小說的諸多特征,但是“新寫實”小說所強調的“情感零度”卻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所無法企及的。“新寫實”小說以還原生活本相為主要特征,試圖將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忠實地記錄下來。所以說,能被稱為藝術真實如實地反映生活真實這一關系的典型代表,非“新寫實”小說莫屬。
除“新寫實”小說之外,沈從文的《邊城》也是一部寫實型作品,他在其《沈從文論》一書中,對《邊城》所描寫的人物是這樣評價的:“他們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的寫下去。”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邊城》里的“人性”“人情”是“老老實實”寫下來的當時當地人民的人性與人情,并非是憑空的杜撰和想象。
談到這里,還應該明確一個問題。強調“藝術真實如實地反映生活真實”,不能理解成“藝術真實等于生活真實”,藝術真實是不可能等于生活真實的,這是因為,生活本身不一定都反映了本質,現實生活紛繁瑣碎,善與惡、美與丑全都糾結在一起,有些生活只是表面現象而并沒有反映本質,所以,藝術就要對這些糾結在一起的生活進行分析鑒別和典型化加工,而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生活,只有反映了生活本質的那部分生活才是真實的。
藝術真實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它要求作家通過主觀的感悟和創造表現對社會內蘊特別是對規律性及本質性事物的認識。作家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會對生活真實進行想象、虛構,予以變形和重塑,以假定性的情境來體現藝術真實的內蘊。
對荒誕小說的探索,我國的現代派文學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如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其借鑒了美國現代作家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手法,塑造了某音樂學院一群老師和學生們荒誕的人物形象:學生李鳴有才氣,卻成天睡覺;馬力喜歡買書理書,弄得像個圖書館;孟野功課好,參賽作品美妙絕倫卻被淘汰;森森只顧彈琴,不洗澡……作者抓住了每一個人物的特點進行集中性的放大夸張,使他們每個人都呈現出一種非正常人的生活狀態,從某個角度說,這也是對正常人的一種扭曲、變形,并且體現出現代派反傳統、非理性的創作風格。這部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社會現實,以另一種方式展示了處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的一種浮躁的心態。同時,小說中也表現出青年人的執著追求和創新意識與陳規舊習之間的碰撞。
莫泊桑說:“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進行,有的事情急轉直下,有的則是老停滯不前。藝術則不同,它要事物進行得有預防,有準備,要善于運用聰明而不露痕跡的轉換手法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現出來,而不是把層出不窮的混雜的事實拘泥地照寫下來。”可以說,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作家,追求藝術的目標都是相同的。藝術真實即使以一種扭曲、變形的面目出現,同樣是體現生活真實的。對生活真實的虛構想象,是作家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經過藝術實踐對生活真實的一種感悟。雖然這種虛構與想象并不是現實所有,但是卻反映了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好比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誰都離不開誰,脫離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就好比“水中月”“鏡中花”,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實也會使文學創作迷失方向,只有正常地建立在生活真實上的藝術真實才更真實,更完美。
以上就是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兩種關系,即藝術真實如實地反映生活,并對生活真實加以扭曲、變形、升華。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無論是以上的哪一種關系,其作品反映生活的本質是不變的。生活真實是基礎,藝術真實是生活真實的再現和升華,并且體現著對社會本質及規律的真實把握。藝術的真實性是文學創作不可缺少的風格,黑格爾說:“藝術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觀存在(事物)所顯現的作為真實的東西來了解和表現。”因此,真實性原則是進行文學創作所必須遵循的,而要把握這種真實性原則,就必須處理好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關系。
[1] 高爾基.給初學寫作者的信·論文學[M].孟昌,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259.
[2] 魯迅.怎么寫·魯迅全集(第4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0,29.
[3] 王秋榮.巴爾扎克:故物陳列室、鋼巴拉初版序言·巴爾扎克論文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43.
I04
A
1674-8883(2016)19-0039-01
本論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年來高校戲劇社團原創劇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