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成都文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從王寶強離婚事件看公眾人物的網絡危機公關
王彩霞
(成都文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互聯網發展迅猛,信息傳播瞬間遍布全球,更多的公眾人物也隨之進入我們的視野,不論事件發生在哪里,你身在何處,只要有網絡的存在,一切便全然知曉。在這樣的情境下,公眾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暴露在公眾眼皮底下,一旦出現某些問題,就會在短時間內變成輿論熱點。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巨大,這就要求公眾人物正確處理自身面臨的危機事件。本文首先分析公眾人物的界定、特點及網絡傳播、網絡危機公關的特點,然后結合實例分析公眾人物處理危機公關的方式方法,從而提出危機公關處理得當的重要性。
互聯網;公眾人物;危機公關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7月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得知,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中國網民手機上網使用率為92.5%。由此數據來看,社會大眾對網絡的使用更為廣泛、頻繁,只要連接網絡,就可發布、接收信息,實現全球互動。
(一)定義
公眾人物與一般人不同,他們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是廣受公眾關注的人物,以社會明星或社會熱點人物為主,不少高級政客及社會活動家也屬其中。
(二)特點
1.公眾關注度。公眾人物因社會身份特殊,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言行舉止自然受到媒體及公眾關注,時常成為焦點。
2.注重形象聲譽。公眾人物十分在意自己的名望,時刻關注自己在公眾面前的表現,因為這關系著他們的“生死存亡”。
3.熒屏形象高于一切。公眾人物極力維護自己在媒體前的形象,展現自己最佳的一面給公眾,以期媒體能幫助自己塑造美好的形象。
(一)網絡傳播的特點
1.信息海量性。無論是信息提供還是內容接收,都呈現大容量的特點,再加之網絡技術的提高,各種搜索引擎、人肉技術的使用,使得信息來源更多更廣,但也真假難辨,公眾極易被誤導。
2.范圍全球性。互聯網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的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任何信息都可在瞬間傳遍全球。只要這一信息具有新聞價值和傳播需求,即可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所謂的“地球村”便即刻上線。如王寶強離婚事件、英國公投脫歐事件,信息一經公布,便迅速進入全球公眾的視野中。
3.傳播隨意性。互聯網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什么事情都可能隨時發生,傳播的泛濫、隨意扭曲事件等。公眾把微博、論壇當成自由發布信息的“黑板報”,甚至有人利用這些渠道去損害他人的利益,制造虛假信息,公眾不會追根溯源,只會根據看到的信息作出評判。
(二)網絡危機公關的特點
1.意外性、聚焦性。互聯網環境下,危機信息的傳播比危機本身發展得更快,網絡對危機而言,就像是大火借了東風一樣。例如,王寶強在微博上發布離婚聲明,在網絡上迅速擴散,使當事人瞬間成為輿論批評的焦點。
2.破壞性。無論危機的性質如何、規模多大,都必然會給公眾人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致使他們名譽、形象、利益受損,從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例如,王寶強的新片《大鬧天竺》最近遭到網友抵制,原因竟是因為馬蓉是該片的制作出品人,為不讓所得收益落入其囊中出此策略,那試問王寶強本人會作何感想?是否會為自己當初沖動發布離婚聲明而略感后悔?
3.緊迫性。破壞性的信息會在網絡上快速蔓延,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危機便會急劇惡化,使公眾人物的受歡迎程度和粉絲量急劇下降。
4.標簽化。網絡上信息紛繁蕪雜,公眾時間、經歷有限,往往是走馬觀花式地瀏覽信息,于是就容易出現斷章取義現象,易對公眾人物作出標簽化的定義。
事件回顧:8月14日凌晨,王寶強微博發布離婚聲明,聲明稱妻子馬蓉與經紀人存在婚外不正當兩性關系,故決定解除與馬蓉的婚姻關系,同時解除宋喆的經紀人職務。聲明中稱:“無法容忍惡意背叛婚姻、破壞家庭。”王寶強發布離婚聲明后網上流出了一張疑似馬蓉本人的朋友圈截圖:“原來瘋狗真的可以咬人,自己做了錯事,被人知道了,太害怕,居然做出此等傷天害理之事,為了利益可以舍棄家人朋友孩子戰友,有的話不是不說時候未到,夫妻一場,這又何必。”疑似對王寶強的聲明作出反擊。馬蓉反咬王寶強做錯事:瘋狗咬人?隨后又不斷爆出馬蓉宋喆出軌征兆照片及王寶強和情人照片,之后王寶強借錢打官司等一系列信息爆出,一時間,網絡上沸沸揚揚。
第一,主動提供情況,把握主動權(Tell your own tale)。通過事件回顧可以發現,王寶強從最初發布離婚聲明開始,就一直公開向公眾、媒體透露事情進展情況,主動坦白整個過程,不給公眾猜測、質疑的機會,而馬蓉、宋喆一味地躲避,喪失了信息發布的主動權,較為被動,不斷受到公眾的質問。以致后來,網絡上不斷有人以“馬蓉表哥”“馬蓉媽媽”等假冒賬號出來表態,使自己處于大眾輿論的鄙視下。
第二,盡快提供情況,不猶豫(Tell it fast)。王寶強在發布離婚聲明后,立即著手其他事宜,并不斷發布進展信息,成功抓住了公眾的關注度。無論是從公關處理技巧還是情感上,都勝過馬蓉、宋喆。
第三,提供全部信息,爭取理解(Tell it all)。信息發布應全面、真實,較之馬蓉、宋喆的逃避、憤怒回應,王寶強在這方面也較為成功,而前者則被輿論推向了極端。
公眾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因其特殊身份備受矚目,所以必須時刻自我警惕,危機隨時可能發生,但為了更好地自我發展和維護形象,自身也必須學會正確應對危機事件,化危機為生機,才能在公眾面前贏得全勝。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8-107.
[2] 喻國明,等.新聞傳播的大數據時代[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52-155.
[3] 林景新,趙玉竹.媒體輿論引導的危機“定性”[J].國際公關,2013(03):78-79.
G206
A
1674-8883(2016)19-0041-01
本論文為四川省教育廳2016年度科研項目(16SB031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