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丹
(哈爾濱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視聽藝術的理想極限
孫雪丹
(哈爾濱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視聽藝術是一門時尚藝術,是一門技術藝術,更是一門科技藝術。視聽藝術的分類往往與創作、創意聯系到一起,實際上也與自然、科學密切相關。視聽藝術是一門極限藝術,其通過人的感官達到觸發點,讓人們獲得美的享受,達到心靈上的震撼,受到藝術的沖擊,真正地融入視聽藝術當中,人們會獲得靈魂上的各種感受。視聽藝術是一種極限,對視聽藝術的極限追求實際上就是對藝術靈感的深層次理解,從而獲取更高的藝術成就。本文圍繞視聽藝術的內涵,從理想化的角度來探討視聽藝術的極限,對視聽藝術的未來發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見,通過現實的構想來解讀視聽藝術的發展趨勢。
視聽藝術;理想;極限
視聽藝術是包含廣播電影電視等各方面藝術的總稱,視聽藝術主要是一種通過畫面、聲音以及色彩等內容來傳達的藝術,以藝術的形式給人們以享受。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視聽藝術也不斷地得到提升和發展。視聽藝術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和了不起的成就,在視聽藝術的標志性內涵中,容納了多元化藝術門類,實際上可以概括為數字化、微觀化以及個性化。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都呈現出了技術上的各種變化,從1927年以來,電影加入了聲音,隨后電視也誕生了,而純粹的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更加臻于化境,讓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在1928年實現了“聯姻”,聽覺與視覺實現了真正的視聽融合,這就是技術革命給人們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追求的第三個維度就是色彩,色彩最終也不出意料地與聲音和影像結合到了一起,使視聽世界變得更為真實、具體,我們也真正地看到了符合視聽藝術的種種形態和動態的結合,技術給予了這種結合最大的施展空間,給予了視聽藝術結合的最大動能。本文根據這種發展趨勢作出一個理想化的未來構想,以求探索視聽藝術發展的趨勢。
我們都知道視聽藝術依托的根本在于技術,不論什么都不能替代技術對于視聽藝術的影響,在視聽藝術的技術理想上,盡管經驗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是在不斷進步的,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我們依然沿著技術革新的軌道和步伐,大膽地去探索技術上的理想極限,而這種極限與視聽藝術是息息相關的。從技術上來說,目前的數字化可能代表了視聽藝術的領先,而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們沿著數字化的途徑走下去,實際上真正的技術體現在第五次或根本性的最后一次革命上,即生物技術的真正拓展,生物技術將真正讓視聽變得自然,你不需要技術配件,需要的只是基因移植,你可以獲得更高的聽力和更完美的聽覺,去辨別風聲中傳來的音符是否源自于自然的那種天籟,當然這種技術的發展,體現在視聽藝術上必然是一種享受,必然會加速視聽藝術的發展。我們認為數字化僅僅是停留在當前技術水平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是會被淘汰和打破的,而當前的技術模式僅僅屬于技術的一個層級,不論技術怎么突破,如果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那么獲得結果只能是在這個層級上沿用得越來越高。技術手段越來越高明,但卻始終擺脫不了技術的真正所需和真實含義。我們看待視聽藝術在技術上的理想極限,實際上就是在把握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這種未來會為視聽藝術帶來根本性的變革。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已經預言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這場涉及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新技術革命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視聽藝術產生重大的影響。首先,它使在技術上各有其源的電影和電視合二為一。其次,由于數字化省略了剪輯臺和編輯機等大量后期環節,使物質性的成本降低,因而使影視工業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其三,由于數字信號在計算機上的處理十分方便,變形、移植、刪改極為容易,使視聽藝術顯現出充分的視聽可能性。視聽藝術的微觀極限自然是零,即在微觀上,視聽藝術幾乎是可以通過虛擬空間或者視網膜就可以達到的內容。我們現在看到的VR似乎已經將視聽藝術的微觀世界降低到眼部的范圍內,但是真正的視聽藝術在微觀上的成長應該是看不到任何外帶或者外借的設備的。視聽藝術的微觀理想極限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視聽藝術的掌握和操作,我們的大腦將成為視聽藝術作品的數據庫,整個視聽藝術的微觀極限充分說明了視聽藝術的極限變革,我們強調這些內容上的變革實際上是一種深層次的觸動,不斷地隨著技術的革新而更新換代,而不斷求索,真正的微觀極限改變的是整個視聽藝術的方式和方法,即包括內涵與內容,也包括傳播與儲存,同時更是人們探討技術的一部分。
真正的個性化理想極限就是去除所有的標準,沒有任何限制,在廣闊的空間里肆意馳騁,不會因為影音的格式或者大小而受到限制,不會因為不同的視聽材料而感到矛盾。視聽藝術的個性化實際上就是一種人性化,人的性格決定了視聽藝術的性格,讓視聽藝術具有獨立的發展空間,每個人都是一個平臺,每個人都是一個點,每個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個性化發展極限,我們在追求視聽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地融入個人的喜好??偟膩碚f,個性化是以技術的理想極限和微觀的理想極限為前提的,人們會在不斷的融合發展中得到最終的視聽藝術極限。所謂的極限,就是把我們概念中上帝應該承擔的事情變為普通個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是極限,也是我們對視聽藝術最終模式的向往。
[1] 江逐浪.電視藝術技術論——高科技語境下的電視藝術[D].北京廣播學院,2003:4.
[2] 羅莉.技術與電影藝術的發展[D].湖南師范大學,2016:8.
[3] 趙懷勇.有形之手與無形之劍——數字時代影視藝術發展與科技進步之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07:22.
J901
A
1674-8883(2016)19-0106-01
孫雪丹,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視聽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