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
(湘潭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淺析新時期移動網絡電臺的發展
朱 娜
(湘潭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麥克盧漢曾說,“媒介即訊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受眾對電臺的要求已經不滿足于傳統體制下的電臺,而是把焦點投向個性化、移動化的移動網絡電臺。本文將從移動網絡電臺的涌現、發展因素和存在問題三個方面具體對移動電臺進行分析。
移動網絡電臺
21世紀以來,移動4G、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投資者開始把眼光投向移動電臺這塊還未被開掘過的“金礦”。2010年,豆瓣FM上線,這是中國首家移動網絡電臺,自此之后,各家網絡電臺相繼上線,進行了多輪融資。而在這場融資大潮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如今在市場上活躍的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考拉FM、多聽FM等。
2012年,中國移動網絡電臺僅有8000萬元的市場規模,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移動電臺迅速崛起,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0%以上,2014年音頻市場全面爆發,到了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8.25億。三年時間市場擴張10倍,預計2016年中國移動電臺市場將突破20億。
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新的時代產品的都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多方面綜合因素的集合。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廣播電臺帶來了變革,由此衍生出的移動電臺也是如此。
(一)政策出臺保護音頻版權
2013年,國家版權局出臺《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2014年,首個“中國聽書作品反盜版聯盟”成立;2015年,《互聯網信息網絡傳播試聽節目管理辦法(修訂征訂意見稿)》出臺;2016年,廣電總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布《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就目前來看,業內領先的移動電臺內容生產大部分來自傳統廣播系統,部分掌握在業內品牌人物手中。從媒介的本質而言,只有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取得關注,即內容決定受眾,受眾決定價值,好節目自然會成為稀缺資源。如此一來,只有通過購買版權才能獲得這些好的資源,才能給用戶持續的吸引力。
(二)全國私家車對移動廣播的需求量大
在全國傳統媒體唱衰的背景之下,唯有廣播逆勢而上。這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一方面,據艾瑞咨詢統計,2015年居民對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的支出比例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到2015年為止我國汽車保有量達1.72億輛。而據賽立信媒介機構研究數據顯示,駕車人士對廣播媒體的接觸率高達99%,甚至高于最為普及的電視媒體,在國內各大中小城市“塞車”成為常態的年代,廣播成為駕車人士唯一的了解路況信息、新聞資訊和娛樂伴隨的渠道。據賽立信調查,大部分私家車主平均每周4~6天有收聽廣播,每次收聽廣播的時間平均1小時,出租車司機則幾乎每天都收聽廣播,且時間達2小時,由此推算,我國汽車聽眾一周內在車上收聽廣播的時間累計可達17億小時。顯然,移動聽眾對廣播的忠誠度非常之高,移動廣播的車載廣播市場之巨大。
(三)碎片化生產適應時代節奏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中國主流移動電臺用戶職業顯示在其用戶中上班族和學生群體高達90%,一二三線城市用戶占七成。從移動電臺使用場景上看,有60.4%和50.4%的用戶都有在床上使用移動電臺的習慣,乘坐或者使用交通工具也是移動電臺的主要使用場景,占到40%。此外,現有的移動電臺節目,大多數的節目時長在制作上都不超過12分鐘,而最短的只有幾十秒,這樣“即食即需”的碎片化節目、短小精致、制作難度小、更新速度快,以便讓移動電臺的聽眾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聽到更多的碎片化的優質節目。
2016年6月5日,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移動互聯網電臺的代表考拉FM完成了成立以來的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這讓業界人士不禁發問,這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的先兆?
考拉FM的CEO俞清木說,這一次音娛中心人士調整的主要原因是,考拉第一步后臺搭建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優質的內容不一定要自己做,而是與第三方內容平臺合作,從重媒體轉為重平臺運營。
據了解,音樂版權的成本是考拉電臺所有內容版權中支出最多的板塊,占到了總成本的9%左右。但是,這一塊內容和移動音樂APP相比,并不具備更大的優勢。而砍掉這部分的開支,可以集中優勢主攻重點業務——車聯網和車載音頻。
車載音頻市場上,雖然現在考拉FM已經和沃爾沃、奔馳、寶馬、捷豹路虎、福特、比亞迪在內的50余家汽車品牌達成了深度合作,覆蓋了90%以上的車載電臺節目,多聽FM也推出了“車聽寶”智能車載云電臺,但是目前車聯網的盈利前景,不只是考拉FM一家受制于硬件條件,而且是遙遙無期。
(一)缺乏盈利模式
在移動互聯網電臺業界經常會聽到一句話:“移動互聯網電臺還處于圈地時代,還不到盈利的時候”。無論是移動電臺還是這幾年興起的視頻網站而言,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沒有盈利就代表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好的內容,沒有好的內容就沒有受眾,沒有受眾就沒有廣告商和投資者,最終還是落得沒有錢的尷尬局面。
第一,廣告。移動電臺的廣告盈利模式有兩種,其一是將用戶的注意力賣給廣告主,向用戶收費,移動電臺應用與媒體分成,其二是向廠商收費。對比這兩種收費模式,顯然,向用戶收費的時代還未到來。目前,各大網絡電臺還在為內容計較,處于累積粉絲的時期,過早的引入商業模式容易破壞用戶體驗導致粉絲流失,顯然不是明智之舉。當然,目前國內網絡電臺還是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并且廣告收入仍以展示類、音頻類為主,這樣的收入來源相對比較單一,用戶實際體驗實現率難以控制,更無法讓網絡電臺實現盈虧平衡。
第二,訂閱。2016年5月,米未傳媒推出一款全新產品——《好好說話》,同時將登陸喜馬拉雅FM。《好好說話》以付費的形式向聽眾呈現,雖創出付費營銷的模式,但就目前的移動電臺用戶市場而言,訴求點絕對不傾向于付費。不管是傳統的在線收聽音樂的平臺還是移動電臺類節目,用戶都已經習慣了免費模式,很難重新養成付費訂閱的模式。再加上微信公眾號推出語音服務,今后可在文章中添加錄制好的語音,且突破一分鐘限制,最長可達到30分鐘,此功能一上線,自媒體人便迅速搶占了移動電臺市場,這不是對移動電臺赤裸裸的威脅么?
第三,O2O電商模式。在移動電臺對盈利模式的探索過程中,考拉FM率先搶占O2O領域。為了在未來對廣告做好精準投放和鋪好O2O的軟件和硬件設備,考拉FM通過后臺的大數據個性分析技術,不斷捕捉用戶的喜好,為用戶定制個性化的電臺,全面提升用戶的個人體驗。同時,考拉FM收購了創新工場投資的LBS導航應用——最新全國電子狗(蘇豆電子狗),未來考拉FM會基于用戶的位置信息,以音頻交互形式直接接通電商平臺,未來在O2O上會把線下加油、維修等為車主服務的線下店鋪打通。當車主在行駛過程中遇到油耗、車損問題時,考拉FM就會將把車主引入最近的相關服務點,并收入分成。而且還會向用戶推送周邊的路況以及多維度的生活資訊,如周邊的美食信息等。如此一來,可以實現把電商渠道打開,也可以將流量變現。但是,這一切都還在試水當中,盈利模式能否開啟還是得讓市場說話。
(二)模式同質化嚴重
如今,用戶的需求和眼光越發挑剔,單一的音頻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們的多元化需求。而目前大多數電臺APP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音頻行業可挖掘的資源有限,各家內容難免大同小異,缺乏特色,甚至撞車。這就會導致行業內容同質化的現象嚴重,難以形成品牌認知和用戶依賴。
當然,在電臺的UGC的節目生產模式下荔枝FM甚至打出了“人人都是電臺主播”的口號。但是,面對良莠不齊的節目制作水平和低俗化的節目內容,聽眾的焦點很容易被分散到一個新生的事物中去。
所以,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為了留住廣大新生用戶群,移動電臺作為“把關人”,就必須守好“制作工藝和內容”這一道防線,在提升平臺活躍度和豐富度的同時突出其精品度。
(三)版權混亂
此前,蜻蜓FM與閱文集團的版權糾紛牽涉的版權數量達200個,被訴訟索賠金額高達100多萬元。此外,音頻平臺之間也存在侵權糾紛,喜馬拉雅電臺曾因著作權侵權被央廣之聲告上法庭,最終以支付賠償收場。2016年5月,蜻蜓FM和競爭對手考拉FM“掐架”,后者稱前者非法傳播考拉FM版權節目《二貨一籮筐》和《野史三國》。
從這一場硝煙彌漫的移動電臺版權之爭可以觀察到,移動電臺爭論的中心就是“盜播”問題,隨著這一問題的持續發酵,已經使多數媒體研究人員聚焦于此。然而,這一切也并不能單單歸咎于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更新換代太快,為了市場而搶占好的資源。
移動電臺是互聯網時代衍生出來的產品,或多或少都顛覆了現代人對電臺媒體的認知,改變了其生活方式。“起步—融資—燒錢—盈利”的商業模式已經在移動電臺領域試水,這也是人們對國內移動網絡有聲市場的肯定和展望。
[1] 臧亮,李向榮.移動電臺應用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中國廣播,2015(4):64.
[2] 百果山.移動電臺:“互聯網+”風口的新貴[J].上海信息化,2016(5):19-23.
[3] 陳榮飛.蜻蜓FM寶石電臺的內容制作與運營方案[D].浙江大學,2015.
G229.24
A
1674-8883(2016)19-0149-02
朱娜(1993—),女,廣西柳州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