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蕾
(通州電視臺,江蘇 南通 226300)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凝聚傳播網上正能量
郭 蕾
(通州電視臺,江蘇 南通 226300)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移動智能終端接收信息,同時也可以發布信息。但是,許多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信息也夾雜在其中,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凝聚傳播網上正能量進行探討,分析其背景和意義,同時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社會正能量;不良風氣;核心價值觀;意義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新型媒體依靠技術的優勢逐漸興起,與傳統媒體一起形成了全媒體時代。但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很大的困境,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正確發揚媒體的正能量價值,并且不在發展中迷失自己。新媒體雖然發展很快,但是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些時候甚至成為謠言的幫兇。所以,對于網絡新媒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正確引導輿論方向,促進媒體行業傳遞正能量,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上半年的有關會議上提出,“要把網絡輿論工作當成一項長期工作來抓,要積極地創新網絡宣傳,善于利用網絡途徑的傳播規律,弘揚時代精神,發揚社會正能量,大力落實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把握好網絡平臺傳播的度,凈化網絡風氣”。
習總書記的一番講話,生動地闡述了當前新媒體應該從事的工作,是媒體行業工作的風向標和參考依據。這些論斷從國家的高度鮮明地提出了新時代下新聞工作的使命,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指導性,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一)發展時間短,生命力差
網絡新媒體興起時間短暫,存在許多信息來源不準確、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運作模式比較簡單,缺乏成熟機制;此外,信息收集過于廣泛、后期剪輯制作缺乏監管等,也造成網絡媒體公信力缺乏。
(二)權威性差,信息來源不精確
傳統媒體強大的公信力來源于嚴格的審批和監管,確保質量精良,不會出現差錯。相反,網絡媒體則缺乏嚴格的管理機制和較少的法律約束,消息來源不準確,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因而造成的傷害性更大。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謠言和虛假信息都來自網絡媒體。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是真假難辨。在互聯網時代,對于許多人來說,雖然網絡媒體被更多的人接受,但是真正信息可靠的仍然是傳統媒體。
(三)原創性差,內容多為抄襲
信息的加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原創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難度也最大。在互聯網時代,盡管信息資源更加豐富,但是作品的原創性仍然是應該恪守的底線,否則媒體自身將缺乏獨特的價值,失去核心競爭力。但是,網絡媒體缺少經驗豐富、具有資深報道經歷的團隊,閱歷豐富、特點鮮明的評論團隊也同樣缺乏。只有優秀的團隊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才可以產出高質量的作品。許多時候,網絡媒體不生產自己的作品,而是直接借用傳統媒體的內容,對傳統媒體造成嚴重的損失。
(四)媒體報道缺乏,思想性不強
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新常態時期,各種思想正在發生激烈碰撞,不同的思想、觀念在交流中碰撞,產生不同的思想觀念。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的思想變得浮躁和功利,人們更傾向于利益追求,丟失了一些傳統的品質。但是,網絡媒體作為宣傳和教化的代表,本應該多進行深度報道,傳播正確價值觀,卻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總是一味地迎合觀眾,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堅持正確導向,把握主導權
網絡媒體作為媒體家族中的一員,應該向傳統媒體學習,在重大問題上勇于發聲,掌握話語主導權,樹立自己的立場。健康向上是時代賦予的任務,所以,網絡媒體應該創建一種陽光樂觀的網絡亞文化,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加強網路輿論引導,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傳遞這種思想;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念、精確的事實關注和解讀國家社會熱點,向大眾傳遞主流思想,鞏固社會和諧。
作為輿論的主要陣地,新聞工作者要清醒地認識到新的歷史時期輿論引導工作的復雜性和緊迫性,鮮明地樹立自己的立場,提升自身的輿論引導水平,強化網絡輿論的實際作用和針對性,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只有發揮出網絡媒體的最大效果,才能夠提供輿論保障和思想指導,促進社會發展,推動管理創新,保持生命力。
(二)強化導向意識,提高自身能力
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是媒體公信力、可信度的主要體現,彰顯媒體的軟實力,是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保證。作為媒體,必須緊緊依靠社會互動和新聞傳播,將提高自身新聞導向能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輿論引導作為媒體自發的行動,使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成為媒體的一種習慣和日常工作。輿論引導必須堅持一切為民的思想,使輿論引導富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此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堅持正確輿論的必要條件。要確保輿論在百姓生活中的主流地位,就應該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將國家意志和人民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重點突出地進行廣泛宣傳,努力提升輿論引導水平,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媒體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認真學習政府提出的觀念和思想,樹立服務意識、學習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道路,繼承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分擔社會義務,凝聚大眾力量,勇于發聲,提高媒體公信力,營造良好氣氛。制作的作品應該包含正面的、積極的生活內容,體現社會的和諧與美好;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幫助群眾明辨是非,避免不良風氣的影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和觀察社會正能量,擴大正能量影響范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積極發聲,掌控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話語權
重大突發事件是我們生活中不經常出現的小概率事件,這類事件不及時跟進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對社會的破壞性極大。重大突發事件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是各種新聞媒體爭奪觀眾喜愛和支持的重要領域。
重大突發事件如果缺乏正面的輿論方向,容易滋生負面效應,產生巨大破壞力。所以,當事件發生時,新聞媒體要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從正面進行報道,及時報道事件的進展和狀況,消除大眾疑問。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事件的最新進展,精準發布新聞信息,讓社會和公眾了解事件的進展,體現黨和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決心。要完善網絡平臺的評論監督機制,輿論導向工作要具有針對性,做到控制有力、平穩積極。新聞的核心要義就是要把新聞事實和輿論導向相結合,充分控制重特大事件的輿論導向主導權。激發正能量應該和化解負面效應相配合,找準思想的契合點、利益交匯點、矛盾的集中點,積極引導思想的風向標,緩解社會負面情緒,盡可能地將社會認同感、思想共同點把握在自己手中,用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積極正面的信息和報道傳遞社會正能量,感受生活的美好。想要使輿論導向朝正面發展,就應該積極疏導大眾情緒,歌唱社會主旋律,用正面的聲音去壓制各種不好的、消極的負面內容,讓和諧與穩定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將化解危機和戰勝危機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努力維護社會的穩定、增強人民對政府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
(四)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守網絡平臺
做好輿論導向工作不僅是一種新聞任務,更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網絡媒體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遵循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社會責任感,明確價值判斷,抱有遠大的職業理想。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主要服務對象,積極貫徹黨和政府的決策,切實反映人民的心聲,扮演好上傳下達的角色。在新聞發布前充分考慮報道后會產生的結果,做到對人民負責,保持真實、客觀、深刻、準確,把握新聞來源的精確和真實,同時完善相關的自我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審查部門,確保新聞準確無誤。
(五)政府加強監管,杜絕虛假信息
作為新聞媒體的管理部門,相關的組織和單位應該切實做好管理和監督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完善相應的組織架構,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規范與約束,積極開展工作,對于新聞媒體發布的信息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避免虛假信息的泛濫,從外部制約負面信息的傳播和擴散。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工作,凝聚社會正能量是新聞媒體行業應該恪守的原則。當前社會發展日益加快,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各種新聞信息泥沙俱下,難以辨別,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媒體和管理部門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做好相關的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導輿論向正面傳播;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的職責,將社會正能量充分放大,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和意識,讓網絡平臺充滿暖流,風氣清爽、積極向上。實現輿論導向積極向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讓社會正能量在人群中閃光。
[1] 郭藝.網絡輿論的影響及其控制[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130-132.
[2] 周立瑜.網絡輿論及其引導初探[J] .新聞世界,2011(03):70-71.
[3] 羅春.網絡輿論——新生的話語力量[J].新聞世界,2010(08):256-257.
[4] 王滌塵.網絡媒體如何做好輿論引導工作[J].新聞傳播,2010(04):132.
G206
A
1674-8883(2016)19-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