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淺析電視新聞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
張艷霞
(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我國電視新聞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取得矚目的成績,形成了一條體系完善、層次分明、思想深刻、競爭力強的電視新聞發展道路,擺脫了以前單一淺顯的節目制作狀況。近年來,隨著數字革命時代的來到,我國電視新聞面臨著新一輪的嚴峻挑戰,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應對,電視新聞很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危險。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力求全面分析中國電視新聞的現狀和特點,探討和分析其未來發展對策。
電視新聞;現狀;趨勢
近年來,我國電視新聞產業發展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其體系更加完善,層次更加分明,思想更加深刻,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收視率最高的多為綜合新聞,分類新聞進行時段補充,使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受眾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
(一)報道形式:媒介融合化
媒介的融合包含方方面面,如組織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等。組織融合促進電視新聞傳播的全國聯動體制逐步形成。[1]例如,在抗震救災報道、抗擊冰雪災害報道、奧運火炬境內傳遞等事件中,中央電視臺與地方媒體協調聯動、通力合作,形成了全國電視新聞一盤棋的整體思路,形成了強大的聲勢和陣容,加強了協同作戰能力,增強了反應能力。技術上的融合促進了網絡播報員、手機觀察員等新角色的誕生。
(二)報道方式:直播常態化
2006年,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提出了“直播常態化”的理念,決定以此作為該頻道最主要的報道手段和方式。經過兩年的醞釀和策劃,最終在2008年得到了切實落實,被廣泛運用到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其他頻道也借鑒了此類做法。比如中央電視臺2套節目的大型直播報道《直擊華爾街風暴》;新疆電視臺的科技領域報道《直擊日全食——21世紀首次日全食觀測直播》等節目,均采用了此類報道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
綜合來看,目前我國電視新聞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時政報道民生化
近幾年,這一情況得到較大改變,更加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加貼近民意、貼合群眾。近年來,令大眾印象深刻的一次新聞報道是習近平總書記到慶豐包子鋪就餐。這條新聞顯示了中央加強作風建設的信心和決心,通過一種群眾性、民生化的視角,有力傳達了中央意志。由此營造的良好輿論氛圍,有效拉近了國家領導人和受眾群體的距離,強化了人民群眾對未來改革的信念。
(二)人物報道平實化
中央電視臺對典型事跡的報道就是人物報道平實化的最好體現。這種報道方式通常采用故事的形式鋪開,對人物進行全方位跟蹤報道,通過具體的事例、樸實的話語、真實的環境等特寫,來刻畫和展現典型人物的外貌形象、性格特點、內心活動和精神實質,充分體現了典型人物的高尚品格,以達到感動群眾、影響群眾的目的。
(三)經濟報道通俗化
通常大家對經濟題材的報道會感到生澀難懂,所以以往的經濟類報道對廣大群眾起不到吸引效果。但經濟題材的報道對促進廣大群眾了解經濟政策,從而帶動經濟改革、規范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這一情況,為迎合廣大受眾的需要,經濟報道采用了更多平民化的說法、通俗化的解釋,為多數的群體所普遍接受。
我國的電視節目日趨走向成熟、完善和穩定,實現了形式上的跨越和突破。在未來一段時間,要在內容設置、品牌打造、創新發展、科學管理等方面入手,最終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精彩呈現。[3]
(一)內容設置方面
真正做到“內容為王”。優質內容正成為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資源,只有在新聞報道的內容上下功夫,才能打造出特色鮮明、定位準確、制作精良的節目,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是一檔直播類新聞節目,很多時候就是靠內容取勝,該節目的定位是“消息和直播報道”以及“時效”和“現場”。自2009年該節目推出之后,現場直播報道逐漸成為常態化的新聞報道方式,更加凸顯電視民生新聞報道選題的公共服務性,彰顯和諧的媒體生態,呈現正確的輿論引導。隨著社會的進步、媒介的發展,相信電視民生新聞在不斷成長中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逐漸發展成為新聞報道的主流之一。
(二)品牌打造方面
電視節目的成熟品牌應具有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需要從節目定位、主持人表現、運作方式三方面著手。首先要精準定位。這是做好新聞策劃的基礎,是整個報道策劃的起點,因為定位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整個報道活動的成敗。其次要打造品牌主持人。品牌主持人是節目凝聚人氣、增強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培養觀眾的節目忠誠度及觀眾的約會意識。再者要有獨特的節目運作方式。節目策劃與節目運作對品牌提升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要逐步探索出適合目標群體、節目現狀的運作模式,從而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品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創新發展方面
網絡、手機、微博等傳播載體給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而創新是電視媒體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與新媒體相結合,創新思維,更新內容和形式,才能夠獲得較為穩定長久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創新敘事方式。要有時代觀念、全局視野,做好新聞的深度開發和利用,維護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其次創新節目形式。電視新聞節目嫁接新媒體,強化節目和觀眾的溝通,讓觀眾通過短信互動、網絡論壇、微博評論等方式參與到節目中來,最大限度地與觀眾進行互動。
[1] 何承壽.媒介融合在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12-113.
[2] 張輝鋒,李拓勇.電視新聞欄目的目標市場選擇及定位策略——以央視《新聞直播間》白天時段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06):103.
[3] 萬俊杰.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J] .青年記者,2012(28):55-56.
[4] 王雷.電視新聞節目的故事化傾向[J].現代經濟信息,2014(24):444.
G220
A
1674-8883(2016)19-0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