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琦
(長春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21)
淺析如何有效提高新聞媒體的工作成效
魏敬琦
(長春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21)
新聞媒體是傳播社會資訊、弘揚社會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機構。新時代,我國的新聞媒體要肩負起弘揚社會主義文化、踐行核心價值觀責任,向社會傳播充滿正能量的新聞內容。新聞媒體工作是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的重要組成部門,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機制和職能。本文從新聞媒體的發展現狀入手,談談如何有效提高新聞媒體的工作成效,希望對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新聞媒體;社會;成效;監督;職能;機制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形勢下,媒體力量日益強大,新聞媒體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新聞媒體事業的快速發展,要求新聞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達標,這樣才能保障新聞的質量和傳播效果。新聞記者的采編工作主要分為采訪和編輯兩個部分。采編的過程就是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進行認證、收集和制作的過程。對于許多廣播電視臺來說,新聞節目是它的核心內容,新聞節目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廣播電視臺未來發展的前途。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廣播電視作為非常重要的媒體,新聞節目是其核心內容,新聞采編工作對整個新聞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新聞本身是否豐富,還關系到新聞能否吸引觀眾的關注。這就對新聞媒體部門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和監督的重要的力量。社會輿論是反映社會結構與現象的重要內容來源,其根本是人民群眾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關心和愛護,是對社會不良現象作斗爭的陣地。新聞媒體的監督是讓各種違法亂紀的行為與活動曝光于社會輿論中,并對這些行為和活動進行有效的揭露、跟蹤報道,進而進行抨擊和監督。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要切實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各級監督群體的重要作用。新聞媒體在履行監督職能的同時,要時刻要求自身具有求實、求真的職業道德和情操,注重新聞本身的教育與警醒意識,客觀地反映真實的新聞事件,做到讓群眾滿意和放心,做人民群眾輿論的“先鋒”。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在社會輿論中處于主導地位,其監督體制和內容一般由新聞媒體來實現,所以作為新聞媒體的主管部門,要切實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職能,促進新聞媒體在社會輿論監督中健康發展。因此,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是提高新聞媒體工作成效的方法之一。
新聞媒體在社會關系中處于協調基層與上層、個體與集體、群眾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協調關系也是新聞媒體的重要職能和職責。例如,某地發生暴力征地和拆遷事件,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輿論和不良的影響。此時的新聞媒體應該本著尊重雙方,立足新聞事實,來對整個事件進行報道,通過采訪雙方當事人,客觀的了解雙方的態度,就相關的事項進行客觀報道,化解社會輿論中對于政府公信力和信息的懷疑。此時,新聞媒體發揮的就是解決、協調群眾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作用。又如,在各地的群眾上訪事件中,新聞媒體要充分協調基層與上層的關系。通過發揮新聞媒體協調社會關系的作用,突出新聞媒體的社會管理責任,提高新聞媒體的工作成效。
新聞媒體要重視社會優秀和主流文化的傳播。所謂優秀的文化,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于真善美的精神追求,作為新聞媒體,特別是主流的新聞媒體部門,必須擔負起傳播和傳承社會優秀文化的責任。在新聞制作和編輯的過程中,把富有人文意義、社會價值取向的文化傳遞給社會大眾。例如,《百家講臺》《詩詞大會》等一系列的文化類節目,傳遞的就是熱愛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大眾的正能量。在提高電視臺收視率的同時,把優秀的文化送入千家萬戶。
新聞媒體對于社會大眾的教育導向作用與警示,是其職能的重要一環,必須重視到這些作用給社會帶來的積極作用。新聞媒體通過通報負面的案例,結合處罰、定罪的處理,向社會大眾傳播遵紀守法、遵紀守德的良好社會風氣。比如中央12套的《社會與法》欄目,結合一些犯罪的典型案例,并且通過專家的點評,向大眾普及法制觀念和法律法規。再比如一些地方臺,通過與交警部門的合作,制作一些關于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節目,告誡社會大眾遵守交通規則等一系列的具有教育導向的新聞節目,觸發社會大眾對于社會規則的認知和遵守。
科學的考核和評價制度是檢驗一項工作的重要標準。在新聞媒體行業中也是一樣。作為新聞媒體的主管部門,要切實制定一套符合新聞媒體的考核模式,并把考核的結果與新聞從業者的職稱、晉升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新聞媒體的工作成效。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對于社會的重要職能作用,可以有效地改變社會風氣,監督和協調社會復雜的關系,傳播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優秀文化。作為新聞媒體從業者,要立足新聞事件本身,充分挖掘新聞背后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同時,也要重視新聞資訊的采編過程,通過科學的考察制度,不斷激發新聞從業者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新聞媒體的工作中去,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有價值、有內涵、有意義的新聞內容。
[1] 生奇志,郭文輝.從網絡暴力的典型案例看網絡暴力的成因,危害及應對策略[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4):80-83.
[2] 孟偉.新媒體時代社會理性精神的重建——以廣播聲音傳播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8):117-120.
[3] 袁玲萍.布爾迪厄社會學視域下中國新聞媒體與社會公正互動機制探析[D].暨南大學,2014:25-28.
[4] 沈薈.折衷人文主義新聞教育:對密蘇里方法歷史緣起的探尋及思考[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02):41-49+107.
[5] 方漢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世界新聞傳播100年[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56-58.
[6] 王洋.我國東北地區高校新聞學專業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調查及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25-29.
G206.2
A
1674-8883(2016)19-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