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默
(湖北民族學院 科技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以電視畫面構圖為基點 完善電視攝像實驗教學
張 默
(湖北民族學院 科技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電視攝像課程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技術課程,它需要通過電視攝像實驗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電視畫面構圖是攝像創作中處理電視攝像畫面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畫面造型效果、視覺美感和敘事表意功能等方面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在電視攝像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要以電視畫面構圖的各個要素為線索,在電視攝像實驗的各個階段,根據實驗內容和實驗目標,逐步地去提高學生電視畫面構圖的意識、技巧和方法,從而使他們的電視攝像技術水平得以錘煉與升華。
電視攝像;實驗教學;畫面構圖
電視攝像課程是一門運用電視攝像機拍攝電視畫面、制作電視作品的實踐性極強的專業性技術課程,它既是一門理論課,又是一門技術課,還是一門藝術課。在電視攝像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畫面設計、動態構圖、光線運用、聲畫合成、攝像設備、編輯設備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操作技術及實踐活動來推動教學的進展,以提升學生電視攝像的基礎理論水平、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拓展能力。電視攝像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電視攝像實驗教學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并在電視攝像動手操作的實踐與探索中獲得熟練技術、精通藝術、完善畫面構圖的野放奔騰的創意能力。可以說,電視攝像實驗教學是提高電視攝像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至關重要的途徑。而電視畫面構圖是攝像創作中處理電視攝像畫面的一個主要環節,在畫面造型效果、視覺美感和敘事表意功能等方面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電視攝像的主題的表達、形象的塑造、氣氛的渲染以及受眾的感受。為了提高電視攝像課程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必須緊扣電視攝像的關鍵點,以電視畫面構圖的要素為基點,來完善電視攝像實驗教學。
電視攝像實驗教學一般可分為硬件實驗、基礎實驗、軟件實驗、綜合實驗和創意實驗五個階段。在電視攝像課程實驗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要以電視畫面構圖的要素為基點,以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為突破點,以技術指導與藝術引導相匹配為關鍵,全面提高學生電視攝像素養,使他們學會從技術上去實現造型元素的變化,從藝術上去表現電視畫面的無窮魅力。在電視畫面造型的過程中,去完成畫面構圖、內容表達和信息傳播的實驗教學任務,并在電視攝像的實踐中使他們的電視攝像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提升。
在電視攝像硬件實驗階段,以掌握技術為主、表現藝術為輔,圍繞著對電視畫面造型元素拍攝的硬件技術操作來展開教學,盡快地使學生把對電視攝像理論知識的認識迅速地轉化成電視攝像的實際性操作。在這個階段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明確電視攝像硬件技術滲透于電視攝像的每一個環節,電視攝像技術的每一個層次都離不開電視攝像硬件技術。任何藝術性的創作,都必須建立在深厚的技術功底之上。在利用電視畫面來表意敘事時,必須先掌握電視攝像的基本操作技術,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把握藝術的表現力。在學生學會正確安裝電池、開關機器、放置磁帶和掌握攝像機及其附件的維護與保養的基礎上,強化他們對電視攝像機基本按鍵、內部菜單、持機姿勢等基本功的訓練,使他們能較好地拿捏住準確曝光、準確調焦、黑白平衡的調整尺度。初步掌握固定畫面的拍攝,推、拉、搖、動、移、跟鏡頭的拍攝,升降運動鏡頭的拍攝,綜合運動鏡頭的拍攝,以及現場直播攝像中的最基本的拍攝方法,為后面各個階段的實驗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掌握電視攝像硬件技術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附著在硬件技術之中的電視構圖的技術及藝術魅力。在學生逐步積累起電視攝像硬件技術方面的經驗和技巧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攝像藝術的熏陶和訓練。在熟練掌握電視攝像硬件技術本領的錘煉之中,去感受將現實形象通過電視畫面重新造型組合并轉變為屏幕形象的藝術視覺創作效果。在逐步完善電視攝像畫面構圖的過程中寓藝術的表現于技術基礎之上,揚技術的優勢于藝術表現之中。
在電視攝像基礎實驗階段,以電視畫面的創作意圖為出發點,電視畫面的表意功能與敘事功能為重要手段,圍繞電視畫面時空(景別和拍攝角度)及內容的寓意來展開教學。在景別與畫面造型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不同景別的電視畫面構圖,使學生去感受畫面所表現的敘述、層次、重點和順序。從中體會到全景出氣氛,特寫出情緒,中景襯托人物近距交流,近景凸顯人物內心世界。從不同景別的電視畫面構圖所造成不同的節奏感中,去思索可能引起受眾有哪些不同的心理反應,逐步地使他們從景別的變化中把握電視畫面的組合及信息的取舍,去正確體現所要表達的電視畫面語言的邏輯。在實際的實驗拍攝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景別的變化、畫面寓意的表達。要根據實驗作品題材的創作意圖,用心拍好每一個畫面,為后期實驗制作提供更多的選擇可能,創造更大的表現空間。在拍攝角度與畫面造型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平視拍攝角度、俯視拍攝角度、仰視拍攝角度等不同角度的電視畫面構圖,以及對拍攝方向、拍攝距離和拍攝高度三個坐標因素的調整,讓學生去感受畫面表現的線條關系、光影結構、對象間的位置關系和交流關系所產生的差別。更深入地去理解拍攝角度變化對畫面結構及人物形象產生的影響。從而使他們在電視攝像實驗的創作過程中,更加自如地把握拍攝角度,提高電視畫面的表現力。電視畫面造型藝術是電視拍攝中形象思維的審美體現,它具體地表現了人物和景物在畫面內的布局、外部形象、情感表述。在具體的攝像實驗動手操作中,要給學生強調,攝像構圖和畫面造型首先是要把握住攝像角度,脫離了攝像角度這個構圖基本要素,電視畫面的造型就無法完成。而且,景致的調整和攝像角度的選擇要同步進行。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景別就會得到不同的造型攝像表現方法。引導學生恰當地調整景致和選擇攝像角度,培養學生從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表現電視畫面的敘事功能和視覺語言。使他們從實際的拍攝操作中體會到,只要準確地確定了合適的攝像方位,整個場景畫面就會立即別開生面,拍攝出精美絕倫的畫面造型。
在電視攝像軟件實驗階段,以影視后期制作軟件為工具,數個場景下拍攝的有一定情節聯系的電視拍攝視頻為素材,圍繞電視畫面的碎片排序、剪輯節奏、鏡頭組接、影視特效以及光線、色調、音畫的處理和片頭、片尾的制作來展開教學。影視后期制作是融技術性、技巧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創作過程。在這個實驗階段,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剪輯思維的培養,增強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的修養以及剪輯技巧的掌握,使他們能夠初步創作出結構嚴謹、節奏流暢、主題鮮明的簡短的影視作品,逐步掌握影視作品所需的完整制作流程。在影視后期制作的實驗教學過程中,以簡求精、以小求大、以練求通,重在利用影視后期制作軟件來重構影視畫面構圖。通過對影視攝像碎片各種不同方式組合成的片段實驗,使學生去感受每種剪輯方式所營造出來的不同氛圍,講述的不同故事。學會從時空的轉變、不同的視距與角度的造型組合、鏡頭的數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電視字幕聲畫的結合,合理處理剪輯節奏,使景別的變化做到循序漸進、舒緩平滑。并能根據影視實驗作品需要,表達出一種情緒,創造出一種意境,形成一種色調。使色調與明暗相互銜接,使畫面與主題在內容上、情境上協調起來。使他們能在考慮畫面內容與特點的基礎上,選擇相宜的特技形式,利用電視特效渲染、烘托氣氛,增強畫面的視覺美感,達到震撼人心的視覺表現,以調動受眾的欣賞情趣。
在電視攝像綜合實驗階段,以培養學生的電視攝像技術、電視畫面的構圖、藝術視覺創作以及影視后期制作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圍繞靜態構圖和動態構圖、情節構思和畫面美感來展開實驗教學。在靜態構圖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應盡可能以生活本來的節奏和韻律去展現。而動態構圖是電視畫面構圖的主要形式,它是電視造型元素與結構連續或間斷變化的構圖形式。在動態構圖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使學生明確,在電影構圖形式的探索中必須突出一個“動”字。電視畫面表現的是運動著、變換著的視覺空間。它的每個畫面都具有內部動作(被攝體的運動)或外部動作(攝影機的運動)。但同時又必須在“動”中求得前后鏡頭構圖的完整、和諧、統一。由于動態構圖造型表現豐富,具體操作起來也十分復雜,所以在實際的拍攝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構圖規律,又要注重拍攝細節。使得每一個電視畫面在情節內容和造型形式上,都孕育在一個蒙太奇句子中。從而使得電視畫面構圖的視覺空間更具立體感,視域范圍更具變化感,劇情沖突更具視覺感,畫面創意更具藝術感。在這個實驗階段,從分鏡頭到實際拍攝到后期編輯,要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每一個學生要對這個階段的實驗有一個綜合的考量。把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畫面,以及電視攝像的每一個要點,攝像技能的每一個要領和后期剪輯的每一個要素都統一到整體的影視藝術創作之中,從而塑造出視點更自由、信息量更豐富、表現力更強、視覺更連貫流暢、構圖形式更加豐富多彩的畫面。
在電視攝像創意實驗階段,學生依據自創的微影視作品,自主體驗、自行策劃、自由發揮,以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圍繞著實際場面調度和虛擬場面調度來展開。通過這種貼近現實的訓練和創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展露才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掌握知識、探索問題和創新開拓的能力,以及樂于奉獻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自創微影視作品的指導中,無論是電視劇、新聞片,還是微課程、廣告片,雖然短的僅20秒左右,長的可達五六分鐘,都要強調一個“全”字。即,情雖短而完整。但在故事的賣點、情節的展開、矛盾的沖突、大結局的收場的起承轉合及內容橋段的創意性設計和處理上,又要強調一個“微”字,即意雖盡而精悍。從而使學生恰到好處地把握住創作微影視作品的分寸。在實際場面調度的實驗指導中,要使學生明確場面調度是主體調度與攝影機調度的有機結合,兩種調度相輔相成,都要以劇情的發展為依據。在把握住劇本提供的主體運動、場景視覺角度等基礎上,結合實際拍攝條件,進行場面調度的設計。在虛擬場面調度的實驗指導中,要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影視后期特效的制作。通過對場景空間的設計、物體在場景內的運動和虛擬攝像機的運動來引導受眾的視線、交代情節和表現思想。由于場面調度使虛擬攝像機具備了真實攝像機所不能具備的積極性,畫面因此顯示出視覺上的多樣性,可以創造出更富有表現力的視覺形象,形成更豐富、更強烈的視覺效果。因而更有利于強化對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使得他們既能深刻、鮮明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表現風格,又可以從藝術創意上去追求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巧妙地運用虛擬攝像機的運動將不同地點和不同時間的景觀聯系在一起,從宏觀到微觀對畫面對象進行觀摩,以達到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或夢幻般的視覺體驗,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創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電視攝像課程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技術課程,它需要通過電視攝像實驗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電視攝像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驗內容和實驗目標,逐步地去提高學生電視畫面的構圖意識、場面的凝練手法、藝術的表現力度,從而促成他們的電視攝像技術與藝術水平得以錘煉與升華。
[1] 楊茗涵.淺析電視攝像中的構圖藝術[J].科技展望,2016(03):287.
[2] 史榮峰.電視攝像技術中的畫面構圖藝術[J].新聞研究導刊,2016(03):124.
[3] 王臨生.電視攝像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6(04):98-100.
[4] 王偉國.攝影與場面調度[J].中國電視,2004(08):7-21.
[5] 趙萬斌.場面調度的擴展和延伸[J].電影文學,2007(17):77-78.
J931
A
1674-8883(2016)19-0298-02
張默(1988—),男,湖北恩施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