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聰
(廣西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國產游戲中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影響——以《古劍奇譚》為例
韋天聰
(廣西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當前,電腦游戲不斷占據文化市場。隨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游戲也日益增多。本文以《古劍奇譚》為研究對象,闡述游戲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傳播及影響。
國產游戲;《古劍奇譚》;傳統文化
《古劍奇譚》是由上海燭龍研發的著名單機游戲系列,《古劍奇譚》游戲設定源自我國古書《山海經》,由太古傳說引入劇情,故事劇情以仙俠為題材,行俠仗義、拯救蒼生等經典武俠特點均在劇情中有所體現。這個系列的游戲場景均為中國古代風貌,建筑風格根據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區分;對話中大量引用儒家經典名言、成語等,體現出濃濃的傳統文化韻味;游戲背景音樂、服裝、物品等細節上也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另外,在系列作品之一《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中,還設有“洞冥廣記”系統,將玩家在劇情、對話中所收集到的傳統元素分類整理,可供玩家隨時查閱。
《古劍奇譚》作為中國傳統武俠、仙俠風格的游戲,十分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在游戲中的融入,使玩家在玩游戲、觀看劇情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將傳統文化觀念與游戲劇情相融合
在《古劍奇譚》的游戲背景以及劇情中,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包括中國傳統的劍仙文化、道教思想、儒家文化,以及古人對美好世界的追求等。
第一,劍仙文化。劍仙文化是中國劍文化、武俠文化與道教神仙相結合的產物,源遠流長而又影響深遠。《古劍奇譚》系列游戲劇情融入了我國傳統的劍仙文化。中國自古代起便對劍甚為推崇,劍的來歷可追溯到軒轅黃帝時代。在道教文化中有“八仙過海”的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便是一位劍仙。劍仙文化強調行俠仗義、以天下為己任。在《古劍奇譚》系列中,劍仙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修仙門派昆侖山“天墉城”,在游戲中被描述為“天下清氣最為合聚之地,極為利于修仙之人的個人修為”,門下弟子修習仙術、劍法,為百姓降妖。主角百里屠蘇便出自此門派,他也有一副俠義心腸,愿意為大義犧牲。
第二,道家、儒家思想。在《古劍奇譚》系列游戲劇情中還包含中國傳統的道家、儒家思想。游戲劇情中,體現出了古人對長生不死的追求。在游戲中均有修仙門派的存在,弟子們通過修煉以期實現長生不死。游戲中還多次涉及人的“三魂七魄”“輪回轉世”等內容,皆出自道教的傳統思想。游戲角色方蘭生前世的戀人賀文君早亡,她為了陪伴在情郎身邊,把自己的一魂一魄封存進了“青玉司南佩”中。而方蘭生是一名書生,熟讀各種儒家經典,常引用孔子名言,如“禮之用,和為貴”“來而不往非禮也”等,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銜接劇情的同時,也展示了傳統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書生思想觀念的深遠影響。
第三,人文情懷。《古劍奇譚》系列游戲還渲染了美好的中國傳統人文情懷,這包括了對朋友的肝膽相照、對愛人的矢志不渝、對親情的重視、對師父的感恩、對承諾的堅守。
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友情,是中國傳統武俠、仙俠小說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劍奇譚》中,眾人為了復活百里屠蘇的母親與他一同渡海找尋仙島,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危機;為了救回被歐陽少恭抓走的風晴雪,深入蓬萊險境,經歷層層艱難險阻而毫無怨言。
《古劍奇譚》中,方蘭生的二姐方如沁在他的生活中扮演著母親的角色,雖然對他十分愛護,但教導也很嚴厲,以至于方蘭生很害怕她。但是在方如沁遭遇變故后,方蘭生對姐姐的感情便爆發出來,并對親情進行了反思,這同樣會對玩家產生影響。《古劍奇譚》中的紫胤真人與百里屠蘇是師徒關系,徒弟無時無刻不感恩師父的教誨,將其如父親般尊敬。
(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游戲劇情相融合
在《古劍奇譚》中,不僅貫穿了中國傳統文化觀念,還將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元素與劇情緊密融合,游戲引用大量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展示了中國古代的地域特征及建筑風格,穿插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表現傳統飲食文化,設計了頗具古風的對話、詩句,還配有由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背景音樂,甚至游戲迷宮中的妖怪也大多出自中國傳統文化。
在游戲背景方面,《古劍奇譚》以《山海經》為背景,引用了大量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迷宮中出現的怪物往往也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背景,如怪物“孤直公”,原型來自于《西游記》,是一個曾與唐僧論道的柏樹精。另外,曾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多次出現的五色鳥、哮天犬等仙獸也可以在場景中遇到。
在場景設計方面,《古劍奇譚》中的場景設計包括顯著的地域特征以及城市的文化特色。例如,游戲中的“琴川”是江蘇省東南部常熟的別稱,建筑風格是中國江南水鄉的典型,河水自城內蜿蜒而過,橋梁眾多,人們臨水而居,房屋外墻多為白色。玩家在游戲中也可以真實、立體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水鄉的魅力。《古劍奇譚》中的門派“青玉壇”則為洞天福地,分為上下兩層,一層永日,一層永夜,結合了陰陽之說。而在城鎮白帝城中,玩家還可以看到城鎮內居民在路邊吃火鍋,極具地方特色。
在飲食文化方面,《古劍奇譚》中設有“烹飪”系統,玩家可以從游戲中收集到中國各式傳統名菜菜譜以及簡單的制作方法。比如著名粵菜“麒麟鱸魚”、四川特色的“夫妻肺片”“燈影牛肉”、蘇州傳統名菜“松鼠鱖魚”等。通過“烹飪”系統,玩家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中國傳統美食文化。
國產游戲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在幫助玩家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之外,對人們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信息不夠確切,易產生誤導
在國產RPG游戲中,常出現一些不確切信息,容易對人們產生誤導。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有二:一是為了服務游戲劇情,對古代傳說或部分傳統文化信息進行改寫,但未注明,使人們誤以為游戲中所講述的便是正確的傳統文化信息;二是游戲制作不夠嚴謹,出現成語、俗語誤用等情況,對人們產生誤導。
在《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中,由鳳來琴所化的仙人太子長琴奉命與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共同討伐禍害人間的黑龍,卻發現黑龍乃自己曾經的好友,一時猶豫,鑄成大錯,引發大災。太子長琴被上天責罰,輪回往生皆為孤獨之命。太子長琴的傳說出于《山海經》,《山海經》記載中,太子長琴確為擅長音律的仙人,但討伐黑龍、遭受責罰一說則為游戲劇情需要,但游戲中并未將此注明,容易對玩家產生誤導。
另外,成語、俗語誤用的情況,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古劍奇譚》游戲中,歐陽少恭對體內有他一半魂魄的百里屠蘇說:“你是我的半身,種種痛苦,想必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一詞原意為“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在這句對話中含義為“你也能感覺到和我一樣的感受”,為誤用。
(二)知識不夠系統,影響學習效果
《古劍奇譚》中,雖然包含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知識,但是還不足以讓人們系統地進行學習。
首先,游戲中的傳統文化知識過度快餐化。因為游戲中出現的傳統文化知識大多是為劇情所服務的,所以在歸納總結方面難以做得完美。在游戲中的表現往往只是點到為止,難以進行更為詳細的介紹。
其次,游戲中的傳統文化知識不利于記憶。玩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往往更關注游戲劇情,傳統文化元素只能算是玩游戲的“調味劑”,雖然可以讓玩家更多地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但是難以讓玩家對眾多知識進行記憶,從而真的學習到有用的東西。
(三)結合趨向表面,缺乏深度挖掘
在國產RPG游戲中,游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大多偏向表面化。以《古劍奇譚》為例,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游戲中可以查找的包含傳統文化元素的詞條,來源大多是在與路人的支線對話中,與劇情結合少,玩家很可能錯過這些詞條,這也使得玩家對它們的印象不深。
游戲對傳統文化的闡述,大多只停留在對食物、服裝、建筑這類比較表面化的事物中,而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人文情懷、政治思想方面的很少。《古劍奇譚》中雖然表現出了親情、友情、愛情、信守承諾、心懷蒼生這些美好的人文情懷,但是很少涉及更深一層的思想、政治內容,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偏向表面化,不夠深入。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得到更多的重視,更多的人開始探討如何更好地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當前,將傳統文化與電腦游戲相結合,是一種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在傳播中存在許多問題。
國產游戲在傳播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寓教于樂,讓玩家在游戲過程中輕松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應更注重傳統文化觀念的傳承,讓游戲不僅可以傳播文化知識,還能傳承理念;應注重總結、歸納所提供的知識,并適當進行拓展,方便人們記憶、學習;最重要的是要確保所傳播的傳統文化知識的正確性,避免誤導玩家。
[1] 杜駿飛,李耘耕,陳晰,王凌霄,鐘方亮.網絡游戲中的傳統與現代——《仙劍奇俠傳》的文化解讀[J].新聞大學,2009(3):124-132.
[2] 牛景麗,于丹.《仙劍奇俠傳》的文化承載[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1):118-120.
[3] 羅斌.論國產網絡游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J].東南傳播,2007(8):102-103.
[4] 任建東.網絡游戲與傳統文化的傳播[J].倫理學研究,2010(11):111-113.
[5] 莫朝邁.漫話劍的別稱[J].中華武術,1997(9):25-26.
G206
A
1674-8883(2016)19-0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