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鑫
(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主動打造媒體融合生態鏈——淺談媒體融合
吳 鑫
(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互聯網是媒介,其最大的優勢是互聯互通和大數據分析,我們倡導的“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媒介優勢,實現行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作為電視行業,做到了“互聯網+”,也就實現了傳統媒體向互聯網媒體的轉型。
電視;媒介融合;互聯網
電視行業的轉型升級,形式上是媒體融合,但這種融合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絕非是“1+1”這種簡單的整合,而是優勢的補充和痛點的解決過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眼下電視媒體發展的痛點在哪里;其次,電視媒體可以從互聯網融合中得到什么;最后,是我們對電視+互聯網有著什么樣的愿景。就這三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互動性差
一方面,無法做到節目播出時電視熒屏的實時互動,起初的熱線電話、短信回復缺乏親和力,如今的微信或者APP也都是曲線路徑,不能實現熒屏的直接互動;另一方面,對節目播出后的社會反響和反饋的茫然,在缺乏有效的社會輿論和好惡的數據支撐下,節目制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單純的收視率調查顯然不是大數據分析。
(二)不能占領碎片化時間
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特點是碎片化時間大量存在,人們總是習慣在較短時間內消費快餐文化。但是電視媒體由于是線性播出,長久以來嚴格按照節目播出編排表,缺乏靈活性,且一旦播出不能中斷,無法實現點播或選播,不適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此外,傳統的電視節目需要通過安放在家中的機頂盒和電視觀看,這同樣不符合現代年輕人崇尚的自由、低成本獲益的觀念。
(三)經營和管理思維方法的陳舊
在這樣一個思維理念日新月異的年代,電視行業傳統的經營和管理方法顯得有點滯后,電視行業的盈利模式亟待創新。現代企業制度下,人力資源還需要加大投入。要實現媒體融合,需要與生俱來的互聯網思維作為新鮮血液補充到電視行業中,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競爭力。
電視行業的媒體融合要解放思想,以上這些痛點盡管電視人都感同身受,不轉型就只能坐以待斃。媒體融合更像是電視行業的二次創業,需要有巨大的決心和精力。
電視媒體這些痛點,正是互聯網媒體風風火火搶奪電視觀眾的法寶,實現“互聯網+”,就是讓電視“上網”,與網友面對面互動。這需要電視媒體繼承行業優勢,補齊行業短板,實現行業的革新升級。筆者認為,電視行業的革新時不我待,必須要在產業生態鏈的整合和新技術、新設備、新手段的應用上同時發力,以重塑產業格局指引生產方式的創新,以生產工具的革新帶動生產模式的進化,從而實現電視生產力的創新升級。
具體來看,電視行業的“互聯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首先是實現三屏融合,即電視屏幕、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深度融合的頂層設計。電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強大的節目制作能力,可以生產大量優秀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包括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類節目、生活類節目和娛樂類節目。互聯網公司盡管有強大的資本,但是缺少優秀的傳統和文化底蘊,也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電視節目產品。例如,互聯網中熱播的《奔跑吧兄弟》《中國新歌聲》等,也都是電視臺制作的娛樂節目,這就是電視媒體相比互聯網媒體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并不能長期保持,隨著互聯網企業持續的資金投入,電視行業的自然稟賦很快就會消失。因此,電視行業應盡快利用這種優勢占領媒體融合的主動權。掌握主動權,不是建立技術壁壘或者壟斷,也不是搞大而全、自建互聯網渠道。而是利用社會產業化大分工,積極融入媒體整合中,站在歷史的高度上謀劃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所形成的生態圈和角色分工,爭取有利地位。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快實現資本的融合、人力的融合、技術的融合,建立內在有機融合、統一的形象識別體系和立體的受眾反饋基礎上的三屏融合,三屏融合絕不是簡單的電視臺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片源買賣生意。
其次,就是技術層面的推進。技術層面的推進主要包括新技術、新設備、新手段的應用,很難想象小米加步槍能夠打贏現代化戰爭,電視行業的“互聯網+”就必須伴隨軟件和硬件的更新換代。例如,對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應用。大數據并非紛繁復雜的數據,而是多維度的數據。從一定程度而言,數據融合是媒體融合之本,打通數據孤島,才可以放大數據價值。我們在大數據中去尋找社會關注的熱點,并分析這些熱點問題產生的源頭、傳播的路徑,觀眾的年齡、喜好和收入水平等。綜合以上數據,可以指導我們的節目制作部門找到輿論引爆點,策劃出靶向明確的節目。同時,對節目內容精準推送、媒體運營市場精準定位、廣告營銷支撐以及傳播力、影響力監測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由于其整個過程已經賦予了廣電互聯網精神,具備互動融合、雙向交互的特點,已然將單向接受的觀眾轉變為活躍的粉絲,此刻“觀眾”準確而言已經變成了用戶。云計算也是媒體融合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云”是未來一切業務運營的基礎,對于融媒體平臺建設而言,我們更多地借用的是“云”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再如,現在自媒體已經占據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我們的電視傳媒也應該看到這種趨勢變化,積極培育橫跨電視和互聯網的自媒體。其實,電視行業最應該發展自媒體,一些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早已成為有影響力的自媒體。我們應該讓整個媒體制作資源集中到一個點上集體爆發出來,而這個點其實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名主持人或名制作人,改B2C(機構對個人)為C2C(人對人),這才符合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此外,還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打破原有思想的局限性,采用靈活的節目播出機制。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走出去、動起來,打造具備互聯網精神的創作團隊,形成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和智力儲備。
電視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電視媒體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電視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不是內容的搬家,也不是“拉郎配”,關鍵在“融”。這里的“融”指的是思想的融,是機制的融,是資源的融,是觀感的融。在堅持正確新聞輿論導向的基礎上,充分展現電視媒體的權威優勢,在全新的宣傳陣地上施展拳腳,不但要做到內容為受眾喜聞樂見,還要做到形式豐富多彩。在沒得到最廣大老百姓的認可之前,我們的融合工作就沒有結束。
G206
A
1674-8883(2016)19-0344-01
吳鑫,女,河南南陽人,本科,研究方向:電視編輯,網站編輯,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