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嘉
(廈門廣電集團 新聞中心,福建 廈門 361012)
社會新聞記者采訪中的“角色扮演”
龔 嘉
(廈門廣電集團 新聞中心,福建 廈門 361012)
心理劇起源于心理學家莫雷諾1921年在維也納創辦的“自發劇院”。自從心理劇被創設之后,在團體輔導、諮商以及教學當中,角色扮演就成為一種重要技術。學習“角色扮演”,可以使個人設身處地地去扮演一個不屬于自己的角色,可以讓人體驗和嘗試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學習“角色扮演”能有效提升生活情趣,此外,還可提高個人行為的適應性和彈性。可見,角色扮演對于從事新聞采訪的記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讓記者在面對采訪對象時更加貼近群眾,挖掘出更深層、更有意義的信息。
記者;新聞價值;“角色扮演”;或然率
當前,可以說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隨著大眾媒介功能的不斷增強,在新聞采訪中記者的角色已經不單單是記錄者。對社會大眾來說,新聞所傳遞的也不僅僅是最新的消息,更包含了一種道德觀和價值觀。因此,新聞記者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就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針對一些特殊事件的時候,其必須做好正確引導。但目前對于新聞記者的角色扮演仍然存在一些認知上的誤區,有時還會產生一些沖突。
一些記者的角色誤區常表現在角色“越位”和“錯位”兩個方面。
所謂越位,是指采訪報道中記者的態度、言語及其行為等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和職責的現象。記者及其所代表媒體角色的“越位”在眾多的采訪和報道活動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突出表現為記者以“當事人”“干涉者”的身份直接介入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
錯位是指記者的態度、言行及行為方式不是以采訪身份出現,而是不自覺地與采訪對象混為一談,站到一起,模糊了記者和采訪對象的“矛盾關系”。這種記者的錯位現象在新聞報道中比比皆是。比如一個記者長年累月地跑一條線,非常熟悉一個板塊的工作情況,但也容易造成從固定群體的角度出發,形成固定的模式,導致判斷力下降,出現片面報道的情況。主要表現在,記者在采訪中忘記自己的身份,或混淆自己的立場,沒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沒有保持中立,缺乏客觀性,從而在言行方式上自覺偏向了采訪對象的某一方。還有就是,記者在新聞中對一方當事人進行采訪之后就會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感性大于理性的情況下,不能保持中立、客觀的態度。
(一)采訪環境
社會新聞記者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很難有時間坐下來聽被采訪者慢慢地訴說,更多的是隨機地選擇現場人員進行提問,有時被采訪者突然面對鏡頭會感到害怕、慌張,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拒絕采訪的情況。在這個時候,記者應該先觀察采訪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以及生活現狀等,選擇適宜的交談方式,有效地拉近與被采訪者的距離。這其實也是一種角色扮演,即以平等的姿態建立一種信任的交談氛圍,最好不要一開始就讓受訪對象直面攝像機,這樣很容易引起采訪對象的抵觸和排斥心理。比如記者在采訪一起普通車禍時,如果發現肇事司機是一個煙民,就可以在和他進行對話時遞上一根煙,這也許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從而大大改變采訪的氛圍。
(二)影片式思維模式
在生活中,人離不開事件,事件也離不開人。“概率”在電影學中有著非常重要地位。就像我們熟悉的一些電影中,飛機場發生連環爆炸、超級海嘯席卷整個城市、隕石撞擊地球等,這些場面都是不可能發生但是又確實發生的一些事情。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普通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挖掘事件的特殊性才是新聞的價值,所以當記者獲得新聞線索之后,首先就要通過初識來判斷新聞的價值以及真實性,對于線索中的故事在腦海中進行構建,并對故事中的情節進行梳理。
記者在進入采訪階段之前,對于和當事人交流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中能夠捕捉到的信息,應該提前在腦海中進行構想,這樣才能根據事情的發展情況聯系相關單位和部門,確認是否能夠及時進行解決,或者根據法律來研究事情應該怎樣處理。這樣的過程,就是記者將事件在腦海中像電影的前奏、鋪墊、高潮和結尾一樣全部模擬一遍。在正式采訪時,如果產生和模擬過程不同的情況,就有可能存在記者追尋的新聞點。
2015年,廈門市島內開始推廣公共自行車,第一批公共自行車的投用成為本市各家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筆者也準備對此進行報道,按照原來的構想,公共自行車應該是方便百姓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應該非常方便,這應該是一篇正面宣傳報道。可當筆者進一步了解后發現這與之前的構想完全不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是狀況百出,辦卡也極為不便,所以這點也成了之后新聞報道的一個新的切入點。新聞播出之后,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相關管理部門督促公共自行車的運營公司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記者在采訪時如果事態臨時發生變化,就意味著是一個概率事件,在這種變化中就很可能存在新聞的重點和價值。
總之,新聞記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報道新聞、傳遞最新信息和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一名記者,在采訪的時候一定要站在一個采訪者的角度,在遵循新聞事實的過程中要有不畏強權、不受利誘的精神,積極還原新聞事件,恪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新聞記者是否能夠恰當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僅會對自身的職業素養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到社會大眾的娛樂導向以及新聞事業的發展方向。在新聞采訪中,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但還有一點更加重要,那就是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作為記者的責任,并且負擔起這個責任,通過新聞采訪將真實的信息、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社會大眾,從而做到真正地服務于社會。
[1] 孫江宇.淺談新聞采訪中的情感互動[J].記者搖籃,2015(10):12-14.
[2] 江峰.信息意識在新聞采訪報道中的運用[J].新聞傳播,2015(14):21-24.
G212.1
A
1674-8883(2016)24-0228-01